老祖宗的话句句真理(老祖宗花了一千年分清)

老祖宗的话句句真理(老祖宗花了一千年分清)(1)

作为一名精神上的处女座,看到互联网时代「的地得」混用,文字君的心就像失去紫薇的尔康一样痛。

所以今天咱们就刨根问底,融会贯通,教大家区分这助词界的铁三角

老祖宗的话句句真理(老祖宗花了一千年分清)(2)

听到这话,想必有同学立刻坐不住了,用「de—de—de」的口型怒怼道:我就不分「的地得」怎么了?引起歧义还是造成恐慌了?

老祖宗的话句句真理(老祖宗花了一千年分清)(3)

生活已经很不易了,何必苦苦纠结三个读音,毕竟日常用语是为了方便呀。

对于这种态度,文字君表示充分理解。但请看下面这张图:

老祖宗的话句句真理(老祖宗花了一千年分清)(4)

你家的地得扫了!如果这时你还任性地使用三de连击,信不信妈妈举起扫把揍你?不能只为说者方便,造成听者懵逼呀~

再者说了,其实「的地得」三字的区分使用,早在唐宋白话中就开始了。古人用了一千多年几万本书精雕细琢出这三个字各自的使用含义,你却一秒搞混,于心何忍?!

老祖宗的话句句真理(老祖宗花了一千年分清)(5)

下面文字君就给大家说道说道,「的地得」的来龙去脉。

老祖宗的话句句真理(老祖宗花了一千年分清)(6)

首先出场的是我们使用频率最高的「的」,据《广韵》入声卷记载:

的,指的,又明也。

可见「的」最开始是个形容词,指明亮、光明的样子。直到唐末,它才被用作助词,不过那时它写作「底」

《说文·广部》中,对「底」释义是:

山居也。一曰下也。从广氐声。

老祖宗的话句句真理(老祖宗花了一千年分清)(7)

在古典白话初兴时,「底」常作形容词后缀,比如杨万里咏荷花的诗中说:

红芙蕖杂白芙渠,红终稠白疏。

老祖宗的话句句真理(老祖宗花了一千年分清)(8)

再如《朱子语类》

不是将好换了不好

元明之后民间小说兴起,随着大量口语进入文本,「底」逐渐被「的」取代。

清末民初新文化运动之际,作为白话始祖的「底」曾一度复兴,胡适等学者专门为「底的」之分大撕过一番,最终以「的」的胜出作为结束。

老祖宗的话句句真理(老祖宗花了一千年分清)(9)

老祖宗的话句句真理(老祖宗花了一千年分清)(10)

作为「的」相爱相杀多年的好基友,「地」用作助词也可上溯到唐宋年间。不过,那时它是作为连绵词的后缀使用,例如:

人死后浑如悠悠逝水。

——《董西厢》

由于连绵词经常用作状语,所以「地」渐渐变为副词后缀,如:

不住偷观知远。

——《刘知远诸宫调》

老祖宗的话句句真理(老祖宗花了一千年分清)(11)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在宋元白话中,古人已经能区分「底(的)」「地」了。

五四以后,汉语语法受西洋语法的影响,严谨区分形容词和副词,「的「地」各自的打开方式也基本盖棺定论了。

老祖宗的话句句真理(老祖宗花了一千年分清)(12)

老祖宗的话句句真理(老祖宗花了一千年分清)(13)

不同于「的地」经历了一个假借的过程才成为助词,「得」是由直接实义动词「得」虚化而来,文法特殊,相对独立,是种不一样的烟火。

老祖宗的话句句真理(老祖宗花了一千年分清)(14)

「得」的出场时间很早,甲骨文里就有了,多年来一直当作获得、得到的意思来使用。

至唐时,已有了宾语用途。如白居易《长恨歌》开头的名句: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

宋之后,则逐渐接近现代汉语意义上的助词「得」,尤其在明清白话小说中,「得」用得十分普遍,如:

八路人马都看呆了。

——《三国演义·第五回》

老祖宗的话句句真理(老祖宗花了一千年分清)(15)

所以说,「的地得」本源就不同,怎能混用?

老祖宗的话句句真理(老祖宗花了一千年分清)(16)

讲完了历史,咱切入现实。下面文字君就来良心科普如何区分「的地得」,请记住:

「的」前为 → 定语

「地」前为 → 状语

「得」后为 → 补语

以上定律简称「的地得,定状补」——意不意外?简不简单?

然而,文字君隔着屏幕已经感受到了学渣们的懵逼脸,其实你连定状补是啥意思都不知道对吧?!

老祖宗的话句句真理(老祖宗花了一千年分清)(17)

带着被你们语文老师附体的深深怨念,文字君再普及一个简单的教学版本,并贴心地加上例子:

「的」后跟 → 名词

/ 如 可爱「的」文字君,大家爱看「的」字媒体 /

「地」后跟 → 动词

/ 如 每天仔细「地」看,看后用心「地」留言 /

「得」前是 → 动词

「得」后跟 → 形容词

/ 如 表情包配「得」真贴切,文章写「得」真走心 /

老祖宗的话句句真理(老祖宗花了一千年分清)(18)

以上用法定律,简称:

「白勺」「的」

「土也」「地」

「双人」「得」√

老祖宗的话句句真理(老祖宗花了一千年分清)(19)

看到这儿,有同学嘴上不说心里却躁动了:这不小学语文知识嘛,背会小口诀,区分「的地得」,分分钟搞定!

道理我都懂,但我还是会混用,咋办?

老祖宗的话句句真理(老祖宗花了一千年分清)(20)

对于这些负隅顽抗的小伙伴,文字君要用事实说话,驳倒你们的借口!

借口一

「地得」二字日常使用频率太低啦,习惯已养成一天两天是不可能改掉的啦!

文字君回怼:一天两天改不了,那就三天四天继续改呀!一辈子这么长,多偷两天懒有意思么!

老祖宗的话句句真理(老祖宗花了一千年分清)(21)

借口二

「的地得」用起来感觉句义都差不多嘛~

文字君回怼:难道本文开头的扫地例子还没有让你认清现实?非要逼我证明你是错的么!

老祖宗的话句句真理(老祖宗花了一千年分清)(22)

借口三

许多文学名著里面也混用「的地得」,大文豪都这样,我这么认真干吗?

文字君回怼:合着上面那一堆溯源典故白码啦?咱彻底白话才多少年,文豪们混用是受到时代局限,可你这伴随着7版《现代汉语词典》迭代成长起来的娃,怎好意思也三字不分呢~

老祖宗的话句句真理(老祖宗花了一千年分清)(23)

文字君都没好意思说,在今天,你连「的地得」都分不清,还幻想成为文豪呢!

说一千道一万,你就直接承认你语文没学好吧!

连从小说到大的母语都学不好,除了,还能因为啥?总不能是吧,文字君的粉丝可都是聪明宝宝喔!

老祖宗的话句句真理(老祖宗花了一千年分清)(24)

以上,经过文字君抽丝剥茧,误用「的地得」,理由只有一个:纯粹就是

老祖宗的话句句真理(老祖宗花了一千年分清)(25)

有的懒可以偷,有的懒真的不能偷。区分「的地得」不是为了装逼,也不是非要钻什么牛角尖。

而是因为我们博大精深繁花似锦的美丽汉语——值得被它的使用者认真对待。(手动比心)

老祖宗的话句句真理(老祖宗花了一千年分清)(26)

网络的确革新了咱们这代人的交流方式,文字君隔着屏幕就能给大家讲知识聊段子,真是天涯若比邻。

但交流效率的提高,不应该以语言素养的下降为代价呀~

老祖宗的话句句真理(老祖宗花了一千年分清)(27)

说到这儿,态度端正地打一广告。

文化类真人秀电视栏目《汉字风云会》最近开始播出啦,每周四晚21:40打开浙江卫视,欢迎和文字君一起围观小朋友们尬汉字!

老祖宗的话句句真理(老祖宗花了一千年分清)(28)

有道是,君不见:

提笔忘字,表达全靠输入法;词汇贫乏,爱你只会么么哒~

在这来势滔滔的时代病面前,

文字君想和你立下一个中二约定:

汉语的魅力和尊严,

就由你我来守护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