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大成拳 杜姐说大成拳释义

大成拳释义

作者:邓匡林

什么叫大成拳 杜姐说大成拳释义(1)

邓匡林(笔名邓名):1965年生,企业工作者,上海贵州商会会长。爱读书、喜艺事,研武道、好酒茶。友人戏称为诗商、武商、哲商。

出版著作有《二人集》、《二人集--守望与回归》、《煮雪》、《觉偈》等。在《中华武术》、《武当》、《天下武林》、《大成拳研究》、《武术世界》、《武魂·武道》、《文汇报》、《长江日报》、《新民晚报》、《青年研究》、《中国青年研究》,《南开经济研究》、《贵州文史丛刊》等各种媒体报刊上发表各类文章、诗词、书法作品数百篇。

什么叫大成拳 杜姐说大成拳释义(2)

什么叫大成拳 杜姐说大成拳释义(3)

一、大成拳是一种特殊拳学

何谓“特殊拳学”?这里先看芗老的原话。他在《大成拳论》中说:“余本四十余年习拳经验,探其真义之所在,参以学理,证以体认,祛其弊,发其秘,舍短取长,去伪存真,融会贯通,以发扬光大之,另成一种特殊拳学,而友人多试之甜蜜,习之愉快,因以'大成’二字名吾拳,欲却之而无从也,随听之而言。”这就是大成拳名的由来,从这段话中,可明白地看出,大成拳的实质是王芗斋先生新创的一种特殊拳学。

由此,既然为特殊拳学,就得有其特殊性。要弄明白何为特殊拳学?就要体察其特殊性在何方?下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大成拳进行释义,尽可能追本溯源、穷精发微,与同道共同研讨。

什么叫大成拳 杜姐说大成拳释义(4)

其一,大成拳是王芗斋先生集40余年习拳的真义而创造的,其中主要汇集了形意、八卦、太极、少林、鹤拳等拳种之精华。他在《拳学新编》中说:“该桩(指大成桩)的整体间架形骸,外形和内意,首自少林拳的'立禅功’,其中融进形意拳早期'静立功’的要领,还包有太极拳'立养’原则而成。”所以有太极之柔、少林之刚、形意之勇、八卦之利以及鹤拳之潇洒飘逸。

什么叫大成拳 杜姐说大成拳释义(5)

其二,大成拳是王芗斋先生依拳学之原则原理,建立在儒、释、道、医、兵的理论基础上的,是集中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他在《拳经述径》中写道:“拳理有借于佛、道、儒、医,但莫迷信于牵强受制。” 此话表明,芗老自认是借儒、释、道、医之法理来提高练拳的功法和境界。但又辩证地认识到。要不迷不牵不受。

经过对大成拳的体认和研析,我们会发现芗老是集文化的大成者。他借儒家“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之意,立拳家“守中用中,得其环中”之理。借佛家“四大皆空”“虚空生妙有”之意,立拳家“拳本无法,有法也空”之理。借道家“无为,而无所不为”之意,立拳家“不动之动,乃生生不已之动”之理。借医家“上医治未病”之意,立拳家养生健体之道。借兵家“不战而屈人之兵”之策而成“拳拳服膺”之拳,借兵家谋“全胜”之境而成“全拳”之道。

芗老亦明示大成拳与哲理之关系。他说:一、庄子曰“物物非物”,意即使物质成为物质,并非物质。本拳主张一切力量都是精神之集合。亦可谓力者非力也。二、老子曰“无为而无不为”,本拳亦主张“有为之为出于无为”,“不动之动乃生生不已之动”。三、老子曰“反者道之动”,本拳主张“力生有两,两则能一”,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对立统一,即谓“矛盾错综须统一也”。四、佛门禅宗有云“万法皆空,即为实象”,本拳主张“各项力量都由浑元阔大、空洞无我产生而来”,因此教人“虚无求切实,运用在虚空”。五、禅宗又云“无法无执”,本拳则又主张“一法不立,无执破执”。六、明代学者王守仁提出“致良知”之说,本拳则主张“发挥良能之论”(《论桩功与四形》)。这就将大成拳拳理与儒、释、道哲理的关系说得明明白白了。

什么叫大成拳 杜姐说大成拳释义(6)

其三,大成拳的训练功法体系完全创新。体现为:①摒弃套路,创新练拳的七步功法,即站桩、试力、摩擦步、试声单双操手、推手、实作。②反对招式和方法,芗老认为:“大成拳即大乘拳也,不立招数,乃透彻之悟也。”(《大成拳谱·绪言》)他深刻地认为“用法则术罄”。(《大成拳论》)明确反对方法。招式。③反对用力(蛮力,拙力),彰显意中力,他说“用力则滞,用意则灵”“用神用意不用力”。讲清了对蛮力、拙力的否定,从而推崇意中力、自然力。④提倡养练合一,认为养与练是一回事,养中有练,练中存养,养练合一。

芗老认为:“休息与锻炼相结合是大成拳的特点。……大成拳主张养神,把过于疲劳的局部神经放松下来。同时,又使平日活动过少的神经和器官活动起来,逐步使这两部分的运动量趋于一致,求得全身活动的均匀性。这就是在休息时有锻炼,使气血不养自养,肌肉不练自练,同时又是种锻炼方法,在练习中得到休息、恢复和调整。”(《大成拳浅谈》)这是重视养生的一面。

从重视技击的另一面看,芗老认为:“撑抱之养生桩中,意感形力中包含技击之要。……和谐而互辅,通达而圆融,更含精神之假借、意念之诱导、呼吸之匀静、气势之豪雄、形力之适法等要素。”(《王芗斋先生谈话录》)在《大成拳谱》中,芗老进一步指出:“站桩是大成拳的基础,站桩能恢复人的本能活力。……人的这种活力,就是整劲。用大成拳术语说,叫作六争力,也叫爆炸力。站混元桩,就是要站出这种六争力。……站桩时,在意念里要上下相争、左右相争、前后相争。不论从哪一方面,有人一触即刻六面爆炸。久之,内劲真力即本能活力,自然而生。”这就是大成拳养生与技击、养练合一的深刻内涵。所以大成拳大道至简,养生、锻炼、技击和修身、修心、合道可以一桩成就。

什么叫大成拳 杜姐说大成拳释义(7)

其四,大成拳的功法独特而完备。综要概括而言,大成拳以站桩为核心,以精神意念为引导,以筋骨锻炼为基础,以下上相引为主轴,以螺旋、缠绕为基本运动形式,以松、静、自然为起修平台,以直接培养和运用“浑元力”为训练原则。以放弃套路、培养功力为创新。反对拙力、招式和方法,强调培养意中力和自然力,以期达到从精神到肢体、由肢体到外界的高度协调统一,并在运动中发挥精神与肢体本身内在的能量和潜力,形成本能活力,达到有感皆应,一触即发之功态。最终达成养练一体,神、意、气、力合一的完美状态。并由此援拳入道,阶及神明,修成空洞无我、浑元阔大的自然全拳。

什么叫大成拳 杜姐说大成拳释义(8)

其五,大成拳立意高运,气象宏大,拳无止境。芗老认为:“夫学拳者,应以意为主。人门须正,立志须高,不可以小成为是,必须以大成为志焉。”(《大成拳谱》)明确道出了大成拳的立意和志向是以大成为志的。他认为:禅家乘有大小,宗有南北,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藏,悟第一要义。论拳如论禅,内家拳则第一义也,外家拳则小乘禅,已落第二义矣。大成拳,即大乘拳也。(《大成拳谱》)芗老的这段话,亦体现了大成拳的气象宏大,是内含第一义的大乘拳法。习拳取法乎上,唯大成拳为上善。

芗老是真正得道高人,在这种把握高度和真义的状态中。他又很清醒地认识到拳法是无止境的。他引用庄子的话说:“夫物,量无穷,时无止。”认为“只要时间不停止,任何事情都会出现,随着时间的向前推动,从大成拳上现有的内容还可以推出很多的东西来。从这个意义讲,大成拳至此还没有完。

大成拳还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大成拳谱》)体现了艺不终歇、拳无止境,源头活水、永续发展的勃勃生机。

什么叫大成拳 杜姐说大成拳释义(9)

其六,据以上五个方面,我们基本可以得到大成拳的完整定义。即:大成拳是一种以中国文化精神为指导,以儒、释、道、医、兵诸家为理论内核,集王芗斋先生 40 余年习拳的真义,在研究形意、太极、八卦、少林、鹤拳等拳种的基础上,去其弊、发其秘,去伪存真、舍短取长、融会贯通并发扬光大的一种中国特殊拳学,是立意高远、气象宏大、拳无止境的大成大乘之拳。

大成拳以七步功法为训练体系,以站桩为核心,以精神意念为引导,以筋骨锻炼为基础,以上下相引为主轴,以螺旋、缠绕为基本运动形式,以松、静、自然为起修平台,以直接培养和运用“浑元力”为训练原则,以期达到从精神到肢体、由肢体到外界的高度协调统一,并在运动中发挥精神与肢体本身内在的能量和潜力,形成本能活力,达到有感皆应、一触即发之状态。最终达成养练一体,神、意、气、力合一的完美状态。并由此援拳入道,阶及神明,修成空洞无我、浑元阔大的自然全拳。

所以,大成拳是一种以中国文化精神为内核的,源于武术又高于武术的特殊拳学。立意高远、气象宏大并将在传承发展中与时俱进。大成拳提倡拳种务实创新,拳法要有源头活水,又要开放包容,鲜活精进。并期待大成拳达成融技击、养身。修心、合道为一体的,传灯无尽的文化哲学拳、大道自然拳。

什么叫大成拳 杜姐说大成拳释义(10)

二、对大成拳定义中几个关键概念的阐释

(一)“大成拳以上下相引为主轴”

讲的是练成经纬劲。顾名思义,上下为经,左右为纬。练功之时,脚下沉,头上引,形成二争力,是经劲的体认和形成,这是主轴。芗老言是“上下枢纽,曲折百绕,垂线直乘,拧裹紧涨”,“横竖撑抱互为根”。人立于天地之间,靠主轴经劲来接引,芗老认为:“其抽拔之力,要与天地相争。”所以,大成拳练的是天、地、人合一的哲学拳、自然拳。

纬劲是左右横经纬,要外撑内抱,内裹外牵,如芗老言之“横撑竖裹”。即经劲与纬劲相交,从体内说是形成十字劲,从体外劲。体内加体外的综合力就是浑元力。外放运用则为

螺旋力、惊弹力、爆炸力。所以芗老说,“本拳是在十字路口求生活也”,多一秒则过,少一秒不足,上一分则多,下一分则少。前、后、左、右、上、下皆不能动,没有方向,没有时间。诚如芗老所言:“种种都是矛盾的矛盾,参互错综而为。”定在十字之中,是为浑元之境。在此状态中,形则呆若木鸡,神则虚灵默守,心中了了分明。这就是拳的定境。若遇外力,则有感皆应,一触即发。

(二)“大成拳以螺旋、缠绕为基本运动形式”

是指做拳搭手时的缠绕运动。即如蛇缠手,搭手不丢,沾粘连随,逢力必棚,逢棚必滚,逢滚必转,逢转必引,逢引必放。放即归元。芗老说:“意之所向,神即前往,全身因之运动而行发力,一动便觉,一觉便转,久之归于自然。全身舒适如无力,其气力才能畅达周身;应运外发,无往不利。” 在虚实、实虚中得到中平,这即芗老说的“要做到圆融的圆融,还要返回来学初步”的意思,这个初步不仅是初级,更含有本原、本身、本能、本体之意。芗老说:“意存动之先,为习拳要诀。古人千万语,尽于此也。”

在行拳练功过程中,要体识螺旋和缠绕实为一体,要螺旋必缠绕,要缠绕必螺旋。所以大成拳有拳诀曰:“要学拳,先画圆,拳练好,圆画小。” 在一个打击点上迅速地画圆,送上螺丝缠绕,劲透敌背,实非一般功夫。芗老说“虚处不击击实处,要知实处是真虚”的奥义即如此。

其间用的是缠丝劲和螺旋力,亦是宇宙运行、社会螺旋发展的规律。地球有公转自转,人类社会螺旋向前发展,这与行拳时的基本形式吻合,故行拳可处处走螺旋,无处不螺旋。要借得宇宙无穷力,上天下地,拳行洪荒,无他相,无我相,无众生相。周易亦云:“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遣。”

(三)大成拳以“松、静、自然”为起修平台

这是指三个方面。

第一,“松”为形体放松,肌肉下坠,气血川流。故芗老言:“形体愈松,血液多循环愈畅,气力增长愈快。”

第二,“静”为心静、意静,芗老认为无念无我皆谓之静。他说:“意真之谓无念,无念即为静。无念之谓无我,无我即为静。”真正入静后可以“一念不染,一尘不起,一羽不动,一蚊不落”。

什么叫大成拳 杜姐说大成拳释义(11)

第三,“自然”指通体自然,芗老说:“体认于松静,内外皆为天然。”可以自然融为一体,和光同尘。芗老说“久之本能发,而灵光现”,这是一种定境。人定境则神识出,河山朗照,缥缥缈缈。这是大成拳起修的平台基础,也是大成拳可实修的境界。

(四)“大成拳以直接培养浑元力为训练原则”

指大成拳是以培养浑元力为目的的,这是练习大成拳的根本原则。何谓浑元力?这是个核心问题。除以上所述“十字劲”和“经纬劲”之外,要讲清楚这个问题还须从否定和肯定两个方面加以深人描述。

我们先说否定方面,即浑元力不是什么?

第一,浑元力不是拙力。拙力在通常意义上,指的是本力和蛮力。本力是一个人本身通过骨骼肌肉自然发育而存在的力量。一个人的骨骼肌肉发达,本力就自然强大。蛮力是指最大限度地使用本力,甚至依赖本力。认为力大就能胜,有一力降十之说。但这个显然不是浑元力。

第二,浑元力不是直力。浑元力不是简单直接的力量,不是以大力压小力,而是讲究曲线,讲究时间和方向的画圆。以整体带本力,是弧线力和穿透力的结合。

第三,浑元力不是局部力,不是通过手、脚长距离挥拳。踢腿产生的力,而是通过整体的筋骨做功,近距离或无距离产生的整体缠绕螺旋之力。有惊炸、暴发、冷脆、穿透之劲。

从肯定方面说,浑元力是培养出来的。是通过人体中二争力和矛盾力的统一融合产生的。是对人体经纬劲的统摄。所以,练浑元力的道路就是练二争力和矛盾力,并将二者融合统一。大成拳的七步功法就是彻底解决这个事。

值得注意的事,浑元力是个本体,它统摄了本力、有意本能和无意本能。它没有时间,没有方向,是一个真正的浑元,独立、鲜活地存在,所以可以有感皆应,一触即发。正是因为如此,浑元力可与天地浑元,可以借得地心力、宇宙力,可以力透万山重。

(五)“意中力”与“自然力”

芗老认为:“一切力量都是精神之集结。周身含蓄,紧密结合,一致而为用。”“用意不用力而得力”即为意中力,这就明确指明是由精神假借和意念诱导下而自然产生之力。在这个意义上,相当于自然力。芗老说:“至于用力之法,浑元之要……只在神经支配之大意,即心意之领导与全体内外之工作如何,所有一切力量,都是筋肉动荡与思想假借参互而为。

至于自然力,则比意中力更上一层,更多指向无意、无我,是一任自然的状态。接近于本能天然。从意中力递进到自然力,是一种更自然、自如、自在,更进乎于本能,是更加合意近道的境界。所以芗老说:“本拳之所重者,在精神,在意感,在自然力之修炼。”(《大成拳论》)

(六)“神意气力合为一体”与“合意运动”

是指在松、静、自然的状态中,与大气相结合,抱一浑元,虚灵顶劲,一顺自然。在行功中先行以意领劲,合乎本意,形成合意之运动,进而在有意与无意间,过渡到无感的运动,似有若无,绵绵若存。最后物我双忘,进入到自动自发的本能运动。在这种状态中,神、意、气、力是合一的,是整体而无局部。外放则为整劲,而这种外放之境会显示为轻描淡写,长袖善舞,弹指一挥间。芗老说:“操拳能做到,不用心处方好,写意二字最微妙。”“技到无心,信手即真。”(《大成拳谱》)人得本能之境时,是“随时欲发,应手便是”(《大成拳浅谈》),有感皆应,随心所欲,浑然天成。

对于神、意、气、力合一,芗老明说:“合意运动”指本意运动,顺应意的支配,形成运动。如达到无感觉的受意运动,是有意无意间之运动。再达本能运动是“自动运动”的境界过程,所以方能获得神、意、气、力,入于化境。(《王芗斋先生言谈录》)“总之须要神、形、意、力成为一贯,亦须四心相和合(四心者,即顶心、本心、手心、足心是也),神经统一,一动无不动,亦更无微而不合,四肢百骸,悉在其中,不执着,不停断,再与大气相呼应,各点力之松劲,互以为用,庶乎可也。离开己身,无物可求,执着己身,永无是处。”(《大成拳论》

在《拳学新编》中,芗老进一步指出:“合意运动,心理学家谓之本能运动,是由意(运动神经察觉能力)来考察全身之需要,顺意之支配,而为运动。系出于自主,而顺一于自然。所以本能运动是身心一致,合于需要之运动,有益无损之运动也。本能运动分有意与自动运动。有意运动,是基于心意支配之运动,做到妙处则成为自动运动,不感觉受意之支配,而其运动无有不合意者。习拳原为发达本能运动之工作,非臻于自动运动之境不能得力得气得神而人化境。”

可见,大成拳的最高境界就是获得自动、自如、自在的本能运动。

什么叫大成拳 杜姐说大成拳释义(12)

三、结语

以芗老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语。

芗老说:“吾拳之基础,多来源于传统,余虽尽心参求,对国术精粹、内涵有所总结。并倡导新拳,立足取精华而去糟粕,参究其理,重行体认。然吾辈诸人皆幼从旧学,虽在一生中为研求拳学精髓尽心效力,深研拳理,在承继前人之基础上,参以最新之现代学术,以解吾拳之奥,令其合于自然之法则,科学之规律。开其塞,通其理,方能解其学,参其道,而达其用也。日后门人如从科学、哲学、学术角度参究吾学,释明理法,使拳学更进细研,入微理法,统一诸功,完善吾学理论,功法体系者,适于现代之潮流,又不失传统原始之拳意,其功大矣!吾拳得传于后世矣!”

芗老已逝,斯言警行!传习后人,传灯铭心!

2019年2月21日,写讫于上海寓所

什么叫大成拳 杜姐说大成拳释义(13)

什么叫大成拳 杜姐说大成拳释义(14)

什么叫大成拳 杜姐说大成拳释义(1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