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与小凤仙并不亲密(蔡锷与小凤仙的爱情)

一位是军事将领,一个是八大胡同的名妓,这两个人一相遇会有什么样的故事?蔡锷、小凤仙的故事,会惊天地、泣鬼神,缠满悱恻,还是平淡无奇,后人穿凿附会呢?

蔡锷字松坡,汉族,湖南宝庆(即今邵阳市)人,是戊戌变法发起人之一梁启超(也是著名的国学大师)的弟子。武昌起义后,任云南军政府都督。发动反对袁世凯洪宪帝制的护国战争,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

1913年,袁世凯为了称帝想拉拢、防范蔡锷,采用明升暗降的方法调其进京,先后被授予参政,将军府昭威将军等职。蔡锷进京后,袁世凯每天都派大批特务跟踪蔡锷,近乎于软禁,防止其离京。蔡锷装出醉心于妓院等场所掩人耳目,准备伺机逃走。

小凤仙,原名朱筱凤,父亲小妾所生,出生在杭州,后改名为张凤云、张洗非,“小凤仙”是卖唱时的艺名。生母病逝后,一位姓张的奶妈收留抚养她,所以就改姓张。辛亥革命后,和养母张氏逃亡上海,为了生存,她跟着一位姓胡的艺人学戏,到南京卖唱为生,取了艺名“小凤仙”。后来,她又辗转到达北京,在著名的八大胡同之一的陕西巷云吉班卖唱为生,成为民国初年北京城红极一时的名妓。

话说某一日,小凤仙房中来了几位客人。蔡锷作为名师子弟,地方实力派掌权者,自然是器宇轩昂、满腹经纶。小凤仙身处风尘,阅男人之术自然与众不同,也发现其中一位气质不俗,似乎满腹心事。便柔声细语道:我观先生来此,看似畅怀,实则内怀忧郁,蒲柳之姿,如不嫌弃,我愿为君解忧,不知可否?才子佳人就此相遇,没有一见钟情的桥段,更没有“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浪漫。但二人相谈甚欢。最后客人还给小凤仙写了一幅对联,从落款处得知此人是蔡锷将军。

随后的日子里,二人渐渐地互生情愫。小凤仙了解了蔡锷的志向和处境,表示愿助其回滇。在以后的一段日子里,蔡锷几乎每天都来小凤仙处,公开出双入对,形影不离,甚至夜不归宿。自古美女爱英雄,英雄难过美人关,外人看来,蔡锷将军是迷恋风尘女子不能自拔,小凤仙为自己找了一个好归宿。实则是掩人耳目,让看守特务放松警惕,寻机出逃。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心准备的人,有一天,妓院内人声鼎沸,蔡锷来到小凤仙房内,将衣帽挂在大衣架上,并将窗纱只拉上一半,窗外之人能看到大衣架上的衣帽,也能看到室内的人影。蔡锷找准机会,趁人不备,迅速潜出妓院,直奔火车站,后辗转天津,然后从天津想办法又去了日本,又从日本去了上海,取道香港去了越南的河内,最后才返回到了云南。蔡锷小凤仙就此离别,终身未见,没有大团圆的结局。也许不完美才是常态,毕竟在那个动荡时代每个人都身不由己。

护国战争期间,蔡锷将军已感染喉部疾病,病情日趋严重,后到日本就医,医治无效而在福冈医院逝世,享年三十四岁。小凤仙后来离开妓院,改嫁给了一个据说形似蔡将军的东北军的一个师长。师长死后她又嫁给了一名锅炉工。解放后在梅兰芳的帮助下,在政府机关下属单位作保健员,1954年病逝(也有说1976年病逝)。

蔡锷、小凤仙二人到底是逢场作戏还是真有感情,我看至少二人是互相欣赏的知己。从蔡锷赠小凤仙对联中可以看出来:

不信美人终薄命;由来侠女出风尘。

其地之凤毛麟角;其人如仙露名珠。

1916年12月1日,在北京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举办的蔡锷追悼会,段祺瑞(时任国务总理)、许世英(时任内务总长)、伍廷芳(时任外交总长)均到场,大总统黎元洪、副总统冯国璋亦派代表参加,小凤仙“几欲以泪浴面”。

小凤仙的两副挽联,当时传遍天下:

1、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

2、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

也许蔡锷将军出逃前对小凤仙说过“此身许国,再难许卿”,将军为了国家大义,不得已把儿女私情抛下,做不到“不负如来不负卿”,身在和平稳定时代的我们,如果有幸和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就请必须珍惜吧,不能“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更不应该“要想生活过得去,就给对方头上带点绿”,我们的幸福安定生活,是多少先贤抛家舍业甚至奉献生命换来的。想想蔡锷离开小凤仙心中的无奈和痛楚,珍惜身边人吧。

蔡锷与小凤仙并不亲密(蔡锷与小凤仙的爱情)(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