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鹮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头白鹮首现保山)

12月5号,保山观鸟爱好者在青华海湿地附近意外拍到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头白鹮(huán),这在当地实属罕见。

红鹮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头白鹮首现保山)(1)

观鸟爱好者介绍,当时是在觅食的黑鹳群和白鹭群中拍到一只黑头大鸟,这只鸟全身羽毛白色,头与上颈部黑色,嘴呈黑色,长而下弯,脚部同样黑色。经鸟类专家确认,这鸟为黑头白鹮,也称圣鹮。2021年2月5号,黑头白鹮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保护级别中由Ⅱ级调整为I级。

红鹮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头白鹮首现保山)(2)

根据资料记载,黑头白鹮在中国野外分布数量极为稀少,仅偶见于台湾和香港,在内地较为罕见。鸟类专家介绍:此次黑头白鹮的发现,也是保山市鸟类新记录。

红鹮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头白鹮首现保山)(3)

查询资料可知,白鹮,学名Threskiornis melanocephalus,体长67-75厘米,通体白色。头部裸露部分至上颈黑色,背腰、尾上及颈的下部有灰色饰羽(冬羽无)。嘴黑,长而下弯,跗跖黑色。

红鹮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头白鹮首现保山)(4)

主要栖于沿海沼泽、河滩和水田。常成小群,营巢于水边的大树上。捕食习性喜欢以蠕虫、昆虫及小型水生动物为食。繁殖期两性共同在近水岸边大树上筑巢,每窝产卵2-4枚,淡蓝色,有少许斑点或无斑点。多见于中国黑龙江、河北向南及台湾(旅鸟),福建、广东(冬候鸟)。

红鹮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头白鹮首现保山)(5)

白鹮是大型涉禽。夏季通体的羽毛都是白色,但头部和颈的上部裸露,呈黑色,有时缀有蓝色,这是它与其他 类的明显区别。背部和前颈的下部有延长的灰色饰羽,翅膀的下面有裸露的深红色皮肤斑,并且沿着翅膀的边缘向下面的两侧延伸,飞行时露出的翼尖为黑色。冬季的羽毛与夏羽大体相似,但背部和前颈没有延伸的灰色饰羽,翅膀下裸露的皮肤斑变为橙红色。黑色的嘴细长,并且向下弯曲。虹膜为红色或红褐色。脚较短,也是黑色。

红鹮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头白鹮首现保山)(6)

白鹮在世界上虽然还不属于濒危鸟类,但由于人类日益增长的生产活动对它造成的环境压力,使其在整个分布区的种群数量已明显减少,在整个亚洲大约有8000多只。但中国的数量则极为稀少,据国际水禽研究局1992年组织的隆冬水鸟调查,中国仅在台湾和香港各见到1只。在它的繁殖地,由于建立了一些水库,使水位上涨,常常将巢区大片淹没,资源损失严重。所以在建立储水工程的同时,一定也要有合理的排水系统,充分考虑到白鹮等繁殖水禽的安全。

红鹮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头白鹮首现保山)(7)

条形码在此也呼吁大家要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