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解释购物狂的行为(购物狂其实也是一种心理疾病)

“疯狂”的购物族,是一群奇怪的人群。有无所事事的家庭主妇,有亚历山大的成功人士,有爱慕虚荣的时尚男女,也有情场失意的痴男怨女......有没有钱不重要,反正天天大件小件购物不停。

心理学家解释购物狂的行为(购物狂其实也是一种心理疾病)(1)

心理学 心理 女人 购物狂 购物 爱情 心理疾病

其实购物狂也是一种心理疾病,归根到底是心理缺乏安全感,需要以不停买东西来安慰自己。购物行为本身可能产生短暂的快感和陶醉,而一旦形成习惯,也会像吸食鸦片一样上意而无法自拔,而它带给人的伤害却不会比鸦片小。

有疯狂购物症的人在生活中往往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容易紧张和焦虑,每次看到自己买了很多根本用不着的东西后,心情会更加郁闷。

疯狂购物还容易让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压力时产生逃避心理,贪购者到商场购物时,常常感觉商场给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他们会受到服务员的重视、羡慕,对他们的能力给予肯定,使他们暂时对生活做出了逃避,但是离开了商场这个特定的环境,一点也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反而会平添更多的烦恼。

患疯狂购物的人并不个个都是富婆大款,绝大多数人往往经济条件并不良好,反而因疯狂购物使他们浪费了大量的金钱,最终导致负债累累,破坏了自己原本幸福美满的生活。

疯狂购物心理的自我调适

疯狂购物是一种非理性的表达,偶尔一次还可以,但是一旦形成了恶性循环,后果将不堪设想。若想从这种不良的习惯中跳出来,就要对自己的“贪购”心理进行一次调适。我们来看下面的内容:

不要在情绪不稳定的时候购物,要清楚在这个时候购物只是为了发泄怨气,情绪波动抑制了自己的判断力。不要把购物当成一种消遗,当闲暇时可以试着去公园散步,做做运动,或者培养一些业余爱好,不要把空闲时间用于逛淘宝、逛天猫、逛商业街、逛商场超市。

每当有了购物的意图要学会运用“替换政策”。“替换政策”就是买一样东西就必须丢掉另外一样东西。如果买新鞋子,旧鞋子之中的一件就必须丢掉。买一套新餐具,就应将旧的抛弃这样无论买了什么东西,都必须要用旧的淘汰。

矫正疯狂购物的4种方法:

有疯狂购物症的人在生活中往往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容易紧张和焦虑,每次看到自己买了很多根本用不着的东西后,心情会更加郁闷。如此来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造成心理疾病。

所以,一定要走出购物狂的误区。心理专家建议:人们可以用改变购物模式的方法矫正购物的狂热行为。我们来看具体做法:

采用“改日再买“的延缓方针政策:在自己垂青于某商品时,先不急于付款,而是暗示自己:“改天再买吧“。这样,等下次来时由于心情变化莫测,购物的欲望会有所改变或下降。

强化挑别心理:当自己非常想购买一件物品时,要尽可能地发现它的不足与缺点,这种极端的挑别,可使你在期待更完美的物品问世的情绪中缓解购物欲望。

购物前先列清单:在购物之前,要列出账单,再限制只能买清单上列出的物品。如果实在控制不住购物欲望,就把购买目标放在较低的小东西上。

尽量用现金支付,尽量不要用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这样就会有钱被掏出去的感觉,使自己产生舍不得花钱的念头。

对于嗜好购物者而言,尽情地购买确实能带来快乐。但无论是释放压力、消磨时间还是排遗寂寞,消费都不是根本办法。取代它的只有建立可信的人际关系,进行适量的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情趣才是解决之道。如果自己实在没有办法去掉疯狂购物的心理疾病,也可以借助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提供帮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