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嘉峪关的地理位置重要吗(嘉峪关外并称西域)

文 |郭晔旻

在藏传佛教的众多教派中,哈立麻属于“白教(噶举派)”中的噶玛噶举派,这个教派最先创立了活佛“转世”的制度,当时在前藏地区有一定的影响,于康区声誉也极高。不过,依照“多封众建、因俗以治”的原则,明成祖无意使其在藏区一家独大。永乐十一年(1413)二月,萨迦派(“花教”)高僧昆泽思巴晋京陛见,也被封为“大乘法王”。当时新兴的“黄教(格鲁派)”正异军突起,在藏族社会大有后来者居上的趋势。明成祖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个变局,几次邀请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前往南京,均被婉言谢绝。宗喀巴虽然本人无意晋京,到底还是在永乐十二年(1414年)派释迦也失应诏代师入朝。明成祖封他为“西天佛子大国师”。后来到了宣德年间,他又被封为“大慈法王”,就此形成了明代藏传佛教的“三大法王”体系。

古代嘉峪关的地理位置重要吗(嘉峪关外并称西域)(1)

明金刚斧,由内地工匠在永乐五年(1407)到八年(1410)间打造

在“法王”之下,永乐时期明廷又在藏区册封了“五王”,也就是灌顶国师阐化王、灌顶国师护教王、灌顶国师赞善王、阐教王、辅教王。这种充分依据西藏各教派实力大小和各地区代表性而进行的分封,使明朝与西藏之间建立起了更广泛的政治领属关系。日本藏学家佐藤长在谈到这一点时曾说,“最早的三大法王其势力范围各自占有东部、中部和西部西藏。明朝一向熟知在此三大地域中最大宗派为谁,其设置了三大法王,于其间的小空间配置了五名教王,当是依据当时西藏的现实、了解了全部情况后的决策。当我们知道这些教王的封爵几乎都在永乐时代授予时,对于明成祖关于西藏的政策推行得如何妥当,更加感叹不止了。”这样的赞美之词绝不过分,此后的两百多年中,藏区一直保持着安宁。“西陲宴然,终明世无番寇之患。”

藏区既定,明廷便无侧顾之忧,可以专心经营西域。明代的“西域”,指的是嘉峪关以西的西域各地。《明会典》称之为“嘉峪关外,并称西域”。其中,又以“东去嘉峪关一千六百里”的哈密(今属新疆)地位最为重要。“哈密”这个地名,在元代才出现。据说它是“大门”的意思,跟历史上曾有“西域大门”之喻的哈密地理位置再吻合不过。时人记述此地,“荒村漠漠连天阔,众木欣欣向日荣”,乃是沙漠中一绿洲。在明代,经甘肃河西走廊出玉门关西行, 哈密是进入西域的第一站。从哈密向西北达蒲类(今新疆巴里坤),不经蒲类直达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还可以西经伊犁河进入中亚腹地。因此,中原要顺利经营西域诸国,必须控制哈密。与此同时,哈密是新疆进入甘肃的门户。当时西域诸国和瓦剌向中原政权通贡,也须途经哈密。以哈密为枢纽,古老的陆上“丝绸之路”仍然是明代中西陆路贸易的主要通道。中亚、西亚的贡使、商旅、公文以及买卖交易几乎完全集中在这条孔道上,西域、中亚各地的统治者都将这条通道视为“金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