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机场半年报分析(上海机场2022年中报解读-潜龙在渊)

上海机场最近发布了2022年半年报,这是上海机场1994年上市以来中报亏损的第三年,也是亏损最严重的半年报。

上海机场2022上半年营收11.7亿,同比下降35.4%,和去年同期比继续扩大,实现归母净利润-12.6亿,上年同期是-7.4亿,亏损幅度也继续扩大。

上海机场半年报分析(上海机场2022年中报解读-潜龙在渊)(1)

这个业绩和以往比,惨不忍睹。当初不可一世上海机场,估值随便都能被推高到40倍左右,千亿白马,无人不爱。

2020年的疫情让上海机场遍体鳞伤,股价从88元高点跌到最低的38元,只用了两年时间,这两年也是股东最煎熬的两年。

但上海机场终归还是优质资产,只是最近几年遇到疫情,才一蹶不振。

下面从几个方面详细聊聊上海机场交出的半年报答卷以及未来预期。

一、业绩

上海机场2022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11.7亿,同比下降35.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3.8亿,亏损继续扩大。

上海机场半年报分析(上海机场2022年中报解读-潜龙在渊)(2)

上海机场半年报分析(上海机场2022年中报解读-潜龙在渊)(3)

单从二季度看,营收为3.3亿,同比下降65.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8.7亿。

也就是说,上海机场上半年的亏损主要来自第二季度,这个在预期之内,因为二季度上海疫情爆发,有一个多月处于静默状态,所以亏损比较严重。

最近几年上海机场经营变差的根本原因就是疫情,疫情能否好转也是上海机场能否反转的关键。

关于疫情的影响,详细聊一下。

2020年3月我国国际航线实行了“五个一”政策,对国际客运航班运行数量进行总控,同时控制航班运行客座率。

这个政策的具体规则是:国内每家航空公司经营至任一国家的航线只能保留1条,且每条航线每周运营班次不得超过1班;外国每家航空公司经营至我国的航线只能保留1条,且每周运营班次不得超过1班。另外,民航局还要求,在抵离中国的航班上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确保客座率不高于75%。

这个政策对航空业的打击本来就已经很大了,后来疫情严重,2022年6月份又在“五个一”政策基础上实行了“熔断措施”,国际航班实际执行量进一步下降。

在航班量、客座率双重限制下,2020 年2月之后我国民航出入境旅客吞吐量一直处于低位徘徊。

2021年,国航、南航国际及地区航班量只有2019 年的19%、14%。

到了2022 年6月就更难了,我国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只有11.7万人次,仅为2019 年同期的1.9%,地区航线旅客吞吐量约1万人次,仅为2019 年同期的1%。

上海机场半年报分析(上海机场2022年中报解读-潜龙在渊)(4)

上海机场在2019年之前有两个主要业务,一个是航空性业务,一个是非航空性业务(免税)。

在疫情发生后,日上和上机签订了《补充协议》,把免税收入和流量挂钩,这样一来,在航班次数大降的情况下,上海机场不但航空性业务收入大降,非航空性业务也差到离谱。

上海机场半年报分析(上海机场2022年中报解读-潜龙在渊)(5)

这就是最近几年上海机场一直亏损的原因。

不过今年7月份以来国际航班的限制有所缓解,上海机场也正式迎来了反转期。

二、航空和非航

上海机场的盈利模式非常简单,主要就两块,航空性业务(按照政府指导价收费)和非航业务(零售、广告业务按市场调节价收费)。

(1)航空性业务主要提供流量,收入增速和流量增速基本保持一致,同时机场绝大多数的成本都和航空性业务有关,这部分收入主要用来覆盖基础设施成本。

(2)非航业务是上海机场的重点,其中免税、有税零售、餐饮、广告都是特许经营形式收入,规模取决于流量变现能力,弹性比较大,但是机场利润的强有力支撑,长期发展潜力巨大。

上海机场半年报分析(上海机场2022年中报解读-潜龙在渊)(6)

对于一线机场来说,核心利润还是来自出入境旅客的免税业务,不过疫情以来,国际旅客低位徘徊,导致机场面对免税运营商的议价权下滑,2020-2021年上海机场、白云机场、首都机场都处于亏损中

不过我觉得一旦国际客流恢复,机场的议价权也将随之修复,业绩恢复的确定性依然很强。

我之所以看好上海机场,是因为上海机场具有全国最好的出入境旅客资源,这直接决定了上海机场是国内机场中最有价值的一个。

疫情前上海机场国际旅客量以及占比都是国内机场中最高的,所以,单客航空性收入要明显高于其他机场。

2019年,首都机场、上海机场、白云机场、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分别为1.00、0.76、0.73、0.53 亿人次。上海机场国际及地区旅客量3851万人次,占总旅客量的50.6%,远高于首都机场、白云机场、深圳机场的28.1%、25.5%、11.2%。

上海机场半年报分析(上海机场2022年中报解读-潜龙在渊)(7)

航空性业务是机场的基础业务,基本所有的成本都与航空性业务相关,非航业务是机场的附加业务,基本都是特许经营模式,机场不直接参与经营,仅收取特许经营费。

所以发展越成熟的机场非航业务效益越优,业绩弹性也越大。

2019年,利润结构中,免税业务为上海机场贡献约7成净利润,为白云机场贡献约5成净利润。

2014-2019年,上海机场总收入CAGR为14%,其中航空性收入CAGR为7%,与旅客吞吐量CAGR8%比较匹配,非航收入CAGR为19%,其中免税收入CAGR为33%。

上海机场半年报分析(上海机场2022年中报解读-潜龙在渊)(8)

所以上海机场的反转终归还是要看境外航班的开放,只要国内对境外航班政策放松,上海机场业绩转正也就指日可待了。

三、重谈补充协议

2021年1月29日,上海机场与中国中免子公司日上上海签订《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免税店项目经营权转让合同之补充协议》。这个协议修改了上海机场免税收入的计算方式,取消收入提成制,未来免税租金只和上海机场国际客流量挂钩,并且原保底租金变为现在的租金上限。

不过根据免税补充协议公布的条款,上海机场与日上上海双方约定,如果出现下列情形,双方可以进行新一轮磋商,以作出更为客观的调整:

(1)“新冠病毒疫情”在2023年12 月31 日仍未全面结束;

(2)因疫情导致供应商产品生产、运输严重滞后,无法满足日上上海采购需要;

(3)与免税相关的国内外税收政策发生重大变更;

(4)其他非日上上海经营能力原因导致其无法经营或经营困难的。

我觉得基于当前国际客流复苏预期持续加强,如果2025年前国际客流、免税销售额有一定恢复,机场的议价权也将随之提升,所以海机场和日上上海签署的免税补充协议有望重谈。

这一块我觉得从利益得失能看得很清楚。

虽然疫情后海南离岛免税市场崛起,但机场仍然是免税运营商必争之地。而且上海机场和日上上海合作了差不多20年,日上上海的相关合同履约率为100%,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最重要的是上海机场国际旅客量、人均免税销售额等指标都更加优秀,日上不可能放弃这块大肉。

所以2025年后免税协议重谈的概率非常大。

四、免税面积扩容

2019年9月上海浦东机场卫星厅投产,新增免税面积为0.9万平,不过截至2022年7月这部分还没有开业。

上海机场半年报分析(上海机场2022年中报解读-潜龙在渊)(9)

现在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国际客流开始恢复,卫星厅免税店就可以正式开业,上海浦东机场免税面积和2019年比将增加1.1倍至16875平米,到时候将超越首都机场。

这块我觉得非常值得期待。

疫情前,上海浦东机场免税店已开业的面积不到0.8万平,考虑各品类在有限面积中的坪效以及品牌方意愿,浦东机场免税店销售品类以香化为主,引入的精品品牌非常有限。

2019年9月16日,上海浦东机场卫星厅正式投产,规划了0.9万平米免税面积,根据上海机场官网,疫情前上海机场计划到2022年底前,陆续引进19个奢华时装皮具品牌和7个顶级珠宝腕表品牌,在继续保持免税香化品的全球价格竞争力外,机场方面还将提高烟、酒、百货和食品类各30 种共计120 种畅销品在亚太区机场的价格竞争力,打造“亚太机场免税店最佳价格”品牌。

一切,都只待疫情好转。

五、总结

上海机场这几年的表现确实不如人意,但根本原因在于不可抗力而非经营,从上海机场本身看,依然还是非常优质的公司。

虽然这几年上海机场承受了很大压力,但一切都开始好起来了,疫情会结束,航空业会复苏,国际客流量会回到疫前水平,同时上海机场的免税区域扩大,反转的预期越来越强。

我觉得现在的上海机场正如潜龙在渊,终有一飞冲天的时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