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尧虞舜各多少年(顺虞舜主线)

虽说“尧舜禹”是华夏上古史的著名人物,但实际上并没有人能够讲清楚其来龙去脉,不过,现在“虞舜”的踪迹已经相对清晰,“尧舜禹”从出生地到成名,几乎总在一起,不要忘记这一点,应该就是最好的突破点:

唐尧虞舜各多少年(顺虞舜主线)(1)

“虞舜”的历史踪迹

山东莱州市天下“第一诸冯村”

“尧舜禹”的“虞舜”出生于山东莱州的“第一诸冯村”,其地处渤海湾南岸,与规格极高的“吕村遗址”几乎完全一体,“尧舜禹”三人先后出生于附近这一带。

唐尧虞舜各多少年(顺虞舜主线)(2)

“吕村遗址”与“第一诸冯村”

为什么会是这样?

现在已知,五千年前华夏的历史原点是在黑龙江流域,那时可能遇到了一次较大尺度的地球大降温,全体华夏部族结成超大的联盟逃往中原,但由于半途在红山地域遇到陆路被阻断的意外惊吓,全部改道经辽东半岛渡渤海登陆山东,于是华夏各部族基本都来到了这里。

不用怀疑五千年前华夏渡海的能力,华夏原本在黑龙江流域生活,很多本来就是渔猎部族,他们经常下海并有海兽皮大船的龙舟。

华夏的大渡海是在那一年的端午节开航的,这就是“开天辟地”,“吕村遗址”一块破陶片上“连山易”的“日月山”刻痕,标志着华夏最高首领盘古等人就是在此登陆,据痕迹分析,很多华夏的高层首领也聚在了这里,比如包括黄帝等人。

而因为“尧舜禹”的先人都是华夏的重要部族,所以有的也在这一带登陆,“尧王”的母亲是“佤族”,专长制瓦,“佤族”也叫“望族”,而偏偏“虞舜”的“妫姓”也是“佤族”,“虞舜”也专长制瓦,这里附近的“望家村”应该就是“望族”的打卡地。

结果,几乎可以肯定“尧舜禹”三人,就是先后出生于山东或很近的地域。

山东临沂市平邑县天下“第二诸冯村”

后来,可能因为盘古嫌弃莱州太偏东方,这很不利于分封纳贡,于是想要往西挪动,结果,盘古去到了山东西南角济宁市“汶上县”的“南旺镇”。

在盘古的影响下,很多人也跟了离开“天下第一诸冯村”这一带,结果“虞舜”就去到了离济宁市很近的临沂市,于是在“平邑县”有了“天下第二诸冯村”,后来人们一般就只知道这个“诸冯村”了,这里有“历山”,是传说中“虞舜”成年并开始农耕劳动的地方。

这里有一个细节,该次挪动是从“莱州市”的“平里店镇”到“临沂市”的“平邑县”,这两个地名都有“平”字打头,原来,“平”也是“尧王”的部族名,后来“尧王”在河北保定的“唐县”时,其封地的北界就是“右北平”,这是“北边的‘平’的边界”的意思,而这就是现在的“北京”。

据记载,在这个“诸冯村”之后不知多久,“虞舜”及其所有人又继续往西挪动。

山东菏泽市“天下第三诸冯村”

这一次是挪到了山东的“菏泽市”,“济宁市、临沂市、菏泽市”这三个市相距很近,都是在山东的西南角,这是“天下第三诸冯村”。

这一次的具体地址已经有些含糊了,其一说是《嘉靖山东通志》卷二十二《古迹》云:“‘诸冯村’在‘曹县’西北五十里,相传‘舜’生之地”,一说如《清一统志》所云:“诸冯,在菏泽县南五十里,相传即‘舜’生处”,另外,杨伯峻《孟子译注》云:“诸冯,传说在今山东“菏泽市"南五十里”。

河北保定市唐县与“尧王受封”

这一项是跟“尧王”借了个支点,为什么可以这么借呢?不要忘记他们似乎总在一起。

“尧王”13岁成年被封到河北唐县,成了“唐尧”,“尧王”从小是在其母亲的部族生活的,他母亲是“佤族”,也叫“望族”,到“唐尧”受封于”唐县“,这时他母亲就在相邻的望都县,而“虞舜”是“妫姓”,这也就是“佤族”,所以很可能就在“唐县、望都县”这里,这个支点很可能是能够成立的。

还有一点,“佤族”就是“瓦”,而“瓦”就是“陶”,为什么“虞舜”正好就是精通陶艺?那就是因为他的生活里就有陶瓦,所以,本项支点是成立的。

山西忻州偏关县与“大禹治水”

还是那句话,他们似乎总在一起。

这一段的主角又是“尧王”,“偏关县”是山西最西北角的一个县,应该是非常穷,那里是黄河大转弯流山西的大拐弯之处,那里有现在很出名的旅游区“老牛湾”。

“偏关县”的县城与黄河河道之间,有着“上下尧王坪村”,“尧王”在河北的封地上过得好好的,为什么要上山下乡来到偏关?也许是随黄帝追杀蚩尤而来到山西。

这里黄河对岸不远处就是陕西神木县的“石峁城”,来“石峁城”考古的专家千千万万,他们超出千百次地设问:“这么大的城,这是谁的城”?但他们都绝不会过河来问一问“尧王”。

其实,“虞舜”也在这里,只是现在修了“万家寨水电枢纽”,已经很难看清原貌了,而在“天下第二诸冯村”,那里的近旁就是“万家庄”。

“禹王”年龄较小,现在终于也开始露头了,这里已经是内蒙古的地界,经过“老牛湾”流入黄河的那条“杨家川河”,在五千年前的古称就是“治水”,原来治水竟是这么一回事。

山西运城市恒曲县与“诸冯山”

山西运城市是黄帝追上并杀死了蚩尤的地方,“虞舜”应该是从山西“偏关县”一直沿黄河南下来到“运城”附近,今山西省“垣曲县”的“诸冯山”,被称为“舜乡”或“帝舜故里”,有“舜陵”,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一《山西三·平阳府》云:“诸冯山,在(垣曲)县东北四十里”。

注意,这里的“平阳府”也是带着“平”字,从春秋时期最早出现的晋国“平阳县”,到后梁乾化四年温州“平阳县”,2500多年间竟先后有过10个“平阳县”,最热闹是三国和西晋时期,一度并存5个“平阳县”。

浙江宁波市余姚市与“虞舜”

顺着浙江温州市“平阳县”的话茬,浙江余姚市的这个“诸冯村”原叫“冯村”,位于余姚市兰江街道南部的山区,村口的石碑坊书有“姚墟古迹”,意谓“冯村”即是“舜帝”故里。

最后,“虞舜”交给“禹王”接班,“禹王”交给“夏启”,华夏进入了夏代。

结语:

在这一次的串接之后,“尧舜禹”的历史概貌应该是比较清晰了。


(丁丁哥/20221221/完)

参考:

http://blog.sina.com.cn/gzddg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