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业产业多元化)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行动的一个核心行动目标,一个农村如果产业得不到应有的振兴,一个农村的振兴注定无法可持续,就是一个昙花一现的结果目前政府在产业振兴上投入了非常大的力度,可是收效却是很小主要的因素是这些投入基本以单一产业的生产(种植或养殖的)规模化为主来推动,同时仅仅是解决了部分人的规模化,而不是全体农民的规模化,以及并没有解决产出后的农产品贮藏、加工和销售的问题,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现代农业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现代农业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业产业多元化)

现代农业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行动的一个核心行动目标,一个农村如果产业得不到应有的振兴,一个农村的振兴注定无法可持续,就是一个昙花一现的结果。目前政府在产业振兴上投入了非常大的力度,可是收效却是很小。主要的因素是这些投入基本以单一产业的生产(种植或养殖的)规模化为主来推动,同时仅仅是解决了部分人的规模化,而不是全体农民的规模化,以及并没有解决产出后的农产品贮藏、加工和销售的问题。

农村天生是一个产业综合性很高的产业汇集点,从我们传统农村农业的过程就可以看出这点。传统农村农业过程中,农民是个兼业的身份,即使在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生产也不是单一的种植或养殖的过程,而是一个综合性发展的过程。并利用农业生产间的差异性和兼容性,把这种过程作为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形成一个循环经济的过程,是一种有效的生态农业模式。

从我们开始“绿色革命”时起,我们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西化”进程,我们的农业模式也从“自然农业经济”(以自给自足为主)转向“商品农业经济”(以供应市场需求为主)的过程。于是我们开始讲“产业规模”“比较优势”“产品竞争力”,同时我们的生产过程也开始了专业化过程,农业各部门之间的的协作也逐渐消失。由此带来和产生的农业面源性污染也已成为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

由于过度以美国为主的殖民农业为学习榜样,强调农业的规模化和边际效益,农业生产追求大规模,以及农业生产组织的资本化,导致我们原来的农业生产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公社、大队、生产队)的边缘化,特别是原来的农业生产组织(供销社、农村信用社)辅助组织的市场化,都是造成目前农村农业产业振兴难度的根源问题。我们是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土地政策和农村经营制度都和西方以及周边国家地区的不同,为此,我们只有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农业产业才能够真正的振兴。

农产品产业的变化,特别是消费需求和产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变化,直接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如果我们依旧相信市场没有发生变化,依旧追求规模化和产能的最大化,农业产业结构和竞争肯定无法得到最佳的改善,农业产业振兴就无从谈起。过去二十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消费需求的变化,特别是对高品质农产品需求升级,都直接影响整个产业振兴的关键要素。可是我们的农产品也竞争的参与者,都没有对产业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有足够的重视,以及找到产业的位置。同时产业竞争参与者过度相信西方产业(特别是农业产业经济)理论,导致竞争战略不恰当的投资无效。更是陷入投资边际报酬递减的规律,即投入土地的资本越多,其增益和资本之比就越低。

一、农业产业多元化是农村产业振兴的根本

农业是个综合性产业,除了经济功能外,它可以衍生包括生态、教育、文化、旅游、休闲、观光、康养、生活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依赖农业生产而产生,因此决定了农业生产是个基础性过程,同时农业生产的经济性要得到足够的保证,才能让农业生产获得足够的经济效益,并通过衍生功能的经济性发挥作用,从而提高农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带动农民的增收。

目前我们很多农村在推动产业振兴的过程中,过度强调衍生功能的作用,过度发展衍生产业,虽然可以获得暂时性的成效,但是这种“杀鸡取卵”式的行为,肯定无法对振兴农村产业能发挥重要作用。

现在的农村产业从外表上看都是一片破败,但是农业产业的天然生命力,只要激活它就能够焕发生命的奇迹。也就是说农村产业仅仅是暂时的衰退而不是缺失。可是我们按照现代的经济学理论来看待农村的产业,那肯定是一个严重衰退或缺失的地方,要振兴产业一定是两个选择,一是引进新的产业,二是规模化。然而农业的过程不管你是“自然农业经济”或是“商品农业经济”的过程,它都是一个食物生产为主的一个过程。同时,食物消费是一个“刚性需求”的持续过程,“民以食为天”概括性总结了农业的重要性。为此,农业主要的功能是为社会提供食物生产。也就是说无论农业产业如何选择,都无法避开这个问题。

从市场需求和产业竞争角度上说,农业的这项功能为农产品提供了很好的市场竞争能力。对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的追求决定了农业生产的模式。目前我们大部分的农业产业竞争参与者基本是从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开展生产,同时仅仅作为原料或半成品的供应者,不是直接参与市场的竞争。

在之前和现阶段,我们负责乡村振兴的职能部分主要在推动产业的规模化上花了很大的力气、财物和时间。但是我们农村在现阶段需要解决的是组织化和市场对接的问题,产业和规模已经不是问题了。解决好组织化和市场对接问题,农民可以把规模做到你想要的大和强。特别是在如何把单一化的经济收入来源,通过开发产业衍生功能和资源,把单一的经济收益变成多样化是主要的方向。

二、农民收入多元化是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产业发展需要农民愿意投入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其实在很多地方的产业已经足够大了,可是在产业延伸和产业链延长方面做得不够,或者在产业延伸的过程中过度依赖商业资本的投入,而不是鼓励和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向产业前端发展,造成大量的农业产业收益被商业资本拿走,而不是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再分配分享给农民。因此,未来农村产业振兴的关键是如何发挥产业衍生功能和资源整合开发,以及收益如何最大化留给农民。

充分利用农业的多功能作用,把农民单一的收入来源变成多样化,以及促进产业一体化发展。目前农民收入不足的根本原因就是农民的收入来源过于单一,一年的收入过度集中在某一个时节,为此需要把农民的收入来源多样化,以及收入时间分散到每个季度、每个月、每个周,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民获得足够的经济收益来维持生计。

农业是一个生命的过程,需要时间和阳光来获得良好的收成。从现在的商业技巧来说,我们可以把农业的生长过程,应用农业的多功能性开发出具有商业价值的活动,并吸引城市消费者这些农业过程所带来的休闲、娱乐的体验。以及利用农业的多样化和彼此间的协调性,通过综合立体生产技术,充分利用生态空间创造经济价值,实现农民增收多样化。

现在决策部门有一种偏向,就是压缩农民的生产空间,把这些从农民那里挤压出来的生产能力,交给资本去规模化生产。这种做法看似有效解决了农业规模经济的问题,其实却是以增加农业失业率来创造农业产业的假象。其实他们却忘记了农业就是一个兼业的产业,而且各产业部门间是相互配合的一个循环过程,规模经济一直不是农业产业的最佳模式。资本用于土地的效益递减,也就是现在大家都在说的“内卷化”效应,就是我们的农业不适应资本和土地双密集的一种产业特性。我们的农业要发展,国家粮食安全要解决,就要充分发挥我们国家制度所带来的优势,通过集体经济组织的核心作用,以分散生产的方式让农民获得适度的生产规模,创造收入来源的多样化和分散化,提高农民的劳动出勤率,

三、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通过有效的统一经营和分散生产的结合,促进农民的增收

我们大力鼓励和支持农业单一化产业的发展,可是却没有对产业贮藏、深加工和销售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因此造成了农业产业盈利力的不足,以及大量产业溢价被在流通环节被中间商拿走最多的剩余,而不是返回给农村通过再分配的方式返回给农民。很多县域农业产业的规模其实已经是非常大的,但是每年政府都在鼓励和支持扩大生产规模,却很少推动和鼓励农民组织化的建设,以及鼓励和支持产业深加工和贮藏等方面建设。由于农民缺乏足够的组织化,导致市场侃价能力缺失,只好被动接受市场的价格或被中间商市场价格欺凌,造成严重的“丰产不丰收”的事件一遍又一遍的重演,严重伤害农民继续生产的意愿。同时产业单一化,造成农民年收益的单一化,以及过度集中在1—2月的时间内,其他时间都是以支出为主,导致农民现金不足无法继续投入再生产,只好通过主要以劳务输出的方式去获得生计所需的现金来维持生计。

因此,如何扩大农民收入来源就成了乡村振兴战略行动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前面就说过,农业其实是一个多功能产业,除了生产和经济功能外,还有生态、文化、教育、康养、休闲、旅游等功能。我们在推动产业时主要以产业的生产和经济功能为主,其他功能的开发却很少很少,虽然这些年有开发农业的旅游、休闲、旅游功能,但是这些功能的开发却把农业的生产经济功能给对了,还是以单一化思维的方式开发农业的其他功能,以及这些功能主要以城市小资本为主,而不是以当地农民为主。

目前,很多农村在外部的推动下,纷纷引进“新村民”来推动产业的发展。“新村民”已经成为填补乡村劳动外流的一个名词,不过这种回流基本上是小资本再次入侵农村的一个开始。这些小资本不是和在地农民共同发展,基本上是利用“新村民”的外衣发挥资本的作用,以最低成本的方式攫取农村和农民的更多剩余或溢价的方式。

一直以来我们的农村就是一个农业产业聚集的地方,由于我们过度学习欧美农业单一产业化的模式,让我们的小农失去了足够的生产和就业机会,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但是这种由产业资本带来的生态危机的结果却要农民去承担,现在到处都在限制农民从事禽畜养殖的理由是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可是政策的制定者却忘了我们的小农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循环农业的执行者。给环境造成很大的生态危机(胁)的是,西方模式的工业化集约农业单一化产业模式,而不是我们的小农。我们的小农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兼业型生产方式,通过最佳的资源配置发挥资源最大的作用,同时也是最经济的生产方式,比如:稻鱼共作、菜—猪—鱼—稻连作......诸多最佳的生态循环经济生产模式,都是我们伟大先(农)民所创造的出来的最经济的生产模式。然而,在我们以为学习到最先进的“他山”农业经验,结果是我们祖先很早以前就发现所谓的成功经验不是用我们这片热土。

产业资本对农业生产环节的投入,严重地挤压了农民特别是小农的生存空间。特别是我们农村经济组织地位的缺失,在改革中没有有效保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完全放开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直接导致农民失去了市场等价的能力。以及后来的过度强调产业规模的结果,就是农民完全失去经济收入来源多样化的来源,同时后来过度强调农业衍生功能的作用,并单一化的极致发挥农业衍生功能的作用,都是让农业产业收益成本最大化收益最小化的一个开始。也就是无论是农民或者是产业资本都很难从农业中获得足够收益的根源所在。

我们天生就是一个原著民小农的国度,以美国为主的殖民大农场模式根本就不适应我们的农业,即使是同处儒家文化的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成功的农业模式,也不一定适应我们国内因国家制度和农业经营体制的差异所带来的不适应性。我们的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以及农业经营制度直接决定了我们的农业经营模式和其他国家地区的不同。

我们的农业产业振兴,只有根据我们国家的土地制度,以及农村农业的经营制度,通过以党领导下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核心开展集中经营,在统一经营的下将生产过程分散到农户进行生产,并以集体为主对农业衍生功能的深度开发和经营,实现农业收益多元化,农民收入多样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