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教学反思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例谈优质课的示范性不足与改进措施)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优质课教学反思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例谈优质课的示范性不足与改进措施)(1)

例谈“优质课”的示范性不足与改进措施

胡学军

摘要:优质课作为在一定范围内选拔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示范课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引领作用。本文以四节优质课的课例为例,展示了四位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笔者从教学内容出发,针对课题(Project)板块的教学特点,分析课例中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强化教学目的性、整体把握阅读素材、重视语用能力的培养、强调活动教学的真实性,以期引发广大教师同仁的思考,更好地体现优质课的功能。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理念

一、引言

《牛津高中英语·教师教学用书》对“课题”(Project)板块的教学建议指出:“该板块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把英语听、说、读、写的训练从课堂内拓展到课堂外。首先提供与该单元话题有关的具体阅读材料,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引起用英语开展某一活动的兴趣。然后根据所给的具体步骤,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调查访谈、信息检索、交流汇报等形式的活动,用英语去做一件事情,最后呈现学习成果,创造性完成学习任务,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王守仁、何锋,2005)。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课题板块的操作往往存在困惑,并导致了两种倾向:一种为以教材所提供的文章为主;另一种是以活动为主,呈现出“为教教材而教教材”和“为活动而活动”两种不同的特点。正是出于探寻策略,解决困惑的目的,笔者分析了所观摩的四节市优质课过程,旨在引发对课题板块的教学思考,在教学中更好地反映《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实验)》的相关要求和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从而实现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习得阅读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由于本次是优质课评比,听课教师往往是带着期待而来,希望从这些课例中获得启发,对自身教学起到一定程度的指导作用。但从实际效果看,由于一些课例探究性不足,致使其应有的示范性并未真正体现出来。

优质课教学反思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例谈优质课的示范性不足与改进措施)(2)

二、“优质课”的示范性

优质的课堂是从教者较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体现,需要教师从教学的内容、过程和方法以及教学的实际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思考,做到目标明确、任务适中、方法得当、活动有效、反馈及时。通过优化教学目标来提高教学效果(张金秀,2010),通过任务驱动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鲁子问,200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部,2003:2),最终达成目标引领下的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整体(胡庆芳,2013)。根据《课标(实验)》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发展与人沟通的能力”(教育部,2003:25,26)。作为优质课授课者,要能在课堂教学中良好地体现并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基础上的方法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参与,真正达成学生顺畅吸收知识和高效提高能力的效果。同时,为了体现优质课的示范功能,还需要授课者所在的备课组集体“磨课”,形成共识,展示对某一课型经过集体探究而形成的优质课堂教学范例。

优质课教学反思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例谈优质课的示范性不足与改进措施)(3)

三、“优质课”的具体体现

本次优质课评,提前20天左右告知教师授课内容,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授课内容为《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第一单元的<Project: Making a list of pros and cons>。王守仁、何锋(2005)指出:Project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属于探究式学习。该部分由阅读材料和提示性的问题组成,要求学生分工合作,通过讨论、调查、专访、文献检索等活动,完成一个特定课题。首先,学生要认真阅读所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得到启发,然后完成课题。也就是说,所给阅读材料只是作为参考,主要任务是完成后面的课题。

笔者所观摩的四节课任教教师围绕相同的课题向我们展示了精彩纷呈的同课异构课例,他们都能较好地运用任务型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理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一些做法还有待商榷。

以下是四位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为了便于区分比较,笔者以A、B、C、D分别代表四位教师。

(一)本体差异

优质课教学反思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例谈优质课的示范性不足与改进措施)(4)

从年龄上讲,四位教师都属于有经验的教师,对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获得什么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二)课堂时间分布

优质课教学反思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例谈优质课的示范性不足与改进措施)(5)

从时间分配上,可以看出四位教师由于年龄不同,对课堂教学的理解也所不同。A、D两位教师对材料的处理时间较长,B、C两位教师对材料的处理时间较短。

(三)教学过程概要

A教师:(1)导入10分钟。欣赏某音乐手机广告;提出“What can we do by using mobile phones?”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展示一些有关使用手机的弊端的图片,让学生一一说出。(2)快速阅读获得文章大意6分钟。(3)处理学案18分钟。学案提前发放给学生,包括5个细节理解选择题,对课文分段并配对段意,8个正误判断,一个包含10个填空的表格。(4)教师让学生讨论,然后在课件上展示使用手机存在的问题,并展示从网络上下载的有关图片4分钟。(5)呈现文章中对使用手机的管理措施,学生发言,教师总结7分钟。

总体印象:该教师在导入环节通过视频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阅读材料处理环节注重阅读策略的使用,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都很有帮助。但是作为一节课题课,目标明显偏离,教学活动失衡。整个课堂由教师主导,学生完全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转。教师也会适时提出一些问题,但都不需学生过多思考,学生的思维明显没有得到训练,更像一节阅读课。

B教师:(1)导入5分钟。以“图片——功能”形式让学生明白手机流行的原因。(2)处理课本上的阅读材料19分钟。从导入引出作者的担忧和发现,没有学案的情况下让学生预先预习,完全是当堂完成。(3)在讨论使用手机的赞成与反对的意见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表达不同意见,12分钟。把学生分成三组并以表格的形式列出“电脑使用、广告、核能”三种不同的事物有可能存在的优缺点,让学生根据提示练习用英语进行表达。(4)小组展示9分钟。

总体印象:本课较好地反映了课题的教学思路,时间分配较为合理。在处理教材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提示自己寻找和整合信息。在这一点上B教师明显比A教师所运用的方式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在学生利用材料中的表达方式训练表达时该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些“支架”,让学生得以顺利完成任务。但“支架”内容稍多,有待商榷。

C教师:(1)导入4分钟。以手机用途的广告片开始,以问题“It seems to be so many benefits with mobile phones. But are mobile phones safe?”导入阅读材料。(2)处理阅读材料20分钟。把学生分为两个阵营,一方理解“负面作用”,另一方理解“不同的意见”,并告知学生阅读后讨论及复述。有导学案,学生当堂完成。(3)提供给学生一篇有关核能的中文材料,让学生找出并讨论核能的优缺点,用时8分钟。(4)能力延伸训练13分钟。用表格列出核能的优缺点和看法,让学生写出150字左右的文章并进行展示。

总体印象:整节课的设计理念反映出C教师试图通过阅读材料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表达能力的思路。课堂节奏轻快。后面的课题环节属于提高类,有利于与高考书面表达的衔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了有效的延伸。但这一环节要考虑学生实际,如果是基础不好的学生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

D教师:(1)导入6分钟。以手机用途的广告片和一些图片导入。(2)处理教材25分钟。每段话都以问题形式来引导阅读,并指定学生回答,让学生听并理解文章大意。(3)教师展示安全使用手机的几点建议,后指出我们使用许多电子产品,让学生选择一种然后列出它们的优缺点6分钟。(4)学生在黑板上简单地列出该电子产品的优缺点,5分钟。(5)学生组织语言展示3分钟。

总体印象:课堂的中心是处理阅读材料,该环节通过各种阅读手段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可以说在阅读课例中值得借鉴。但作为让学生完成课题的课例中,这一方法不可取。尤其其中用11分钟来听后答题,笔者认为没有必要。学生穷于应付式答题说明学生无暇深入理解。由于教师没有把阅读材料和后面的课题建立联系,对学生提供的支架性帮助不够,后面的课题环节只好草草收场。

优质课教学反思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例谈优质课的示范性不足与改进措施)(6)

四、改进措施

在四节课例之后,笔者认为B、C两位教师对课堂的整体把握比较好,他们注意到了课题教学的重点在于利用课本所给出的教学素材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A、D两位教师明显是凭经验教学,可以看出他们对《课标(实验)》的相关要求理解不够,对教师教学用书和教材各板块的教学侧重点研究不够透彻,致使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作为优质课,示范功能欠缺,容易让听课教师误入歧途。本节课的重点是后半部分,而从时间分布看,前半部分用时普遍多于后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不敢放手,习惯于掌控课堂;重视对阅读材料的处理,忽视了学生运用能力的提升。

(一)教师的观念需要更新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学习者、任务和环境处于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动态统一体中(Williams & Burden,2000)。教师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部分,若想发挥学习的最大功效,必须四个因素同时发生作用。教师在预设任务和预想效果时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当学生学习一篇语言材料后,他便有了这一话题的素材,如果教师能够适时引导,他便会产生语言输出的需要,经常性地引导,学生的表达欲望就会变得愈加强烈。B教师课堂这一点做得比较好,学生讨论踊跃。A和D教师在氛围营造上没有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事实上,当学生能用一口流利的英语进行对话,能根据语境合理组织语言,他们自然会有信心,有了信心必然会有进一步学好英语的愿望。当学生会说、乐说的时候,便会不断地寻求突破,自觉使用语言,寻找不足,搜集、整理信息,体验文化的曼妙。因此,教师的观念首先要改变,要让学生自觉阅读,自觉发现,自觉表达。

(二)教学的目的性需要增强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准确清晰,直接影响若干教学活动的展开,并最终指向教学任务的完成(陈芳,2006)。三位教师没有向学生展示学习目标。没有目标往往会导致方向性不强,学生的自主性也就得不到体现,完全按照教师的预设来进行学习。只有C教师交代了教学目标“Learning aims: ⑴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use what they’ve learned in this unit to complete a project. ⑵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learn how to make a list of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ome modern technology.”目标反映了获取信息和整理信息的两大任务。其实,这一课主要是按照“读一篇文章——引发讨论——迁移到其他电子产品——表达支持和反对意见”的步骤推进。因此,教学目标可设计为:(1)After reading a material about “Are mobile phones safe?”, students can learn about some worrying findings about using mobile phones and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it; (2)After having a discussion,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list opinions of pros and cons about using other electronic devices.教学目的性就是指,一节课想让学生学到什么,要在教师的大脑中有清晰的认识。

(三)阅读材料的总体把握能力需要提高

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可分为三个层次:表层含义理解、深层意义理解和评判性理解。深层意义理解探讨的是篇章深层主题意义的一致性,这种理解已上升到语用层次;篇章外延意义的理解是指篇章(作者的观点与态度)对读者产生的影响以及读者对此所做出的反应(刘宇慧,2002)。本篇素材只需在表层含义理解和深层意义间做个铺垫。从教学目标中可知,本篇阅读材料反映了两方面内容:关于使用手机的一些令人担忧的发现,以及不同的观点。因此,只需要学生了解这两方面内容便可。笔者认为,可以设计任务型阅读表格展示上述两方面内容。通过表格,学生便可对材料内容一目了然,为下一步的语言输出做好准备。而纵观上述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情况,此环节略显繁琐,重点不突出。

优质课教学反思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例谈优质课的示范性不足与改进措施)(7)

(四)语言表达的支架性功能需要强化

信息的输入与输出之间是有必然联系的,否则前面的阅读便会失去意义。前面的材料为后面完成任务提供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帮助。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相关表达。如表示危害性: ... doubles the risk of ... ,比较:comparing ... ,结论:It was found that ... ,辩论:There is no definite scientific evidence available ... ;However, it has been argued that ... 等。有了这些知识,学生完成任务的顺畅度便会得到提高。这一关联环节不能忽视。在这一环节中,B教师提供了一些语言支架,但略显偏多。C教师做得相对较好,不但提供了语言支架,而且综合运用了口语和书面语表达。

(五)用英语做事的功能体现不足

尽可能真实地设置语境会促使学生充分表达。现代教育之父美国课程学家拉尔夫·泰勒(1994)曾说过,学生学到了什么取决于他做了什么(转引自孙勇、卞永成,2013)。新课程的“新”主要体现在其“实用”上。教材中的课题板块主要是想引导学生使用英语,教师一定要把握机会,多给学生顺畅完成任务的成功体验。如果教师善于思考,每种课型都可提供给学生提高能力的机会。本节课可设计成双方的辩论赛,就现代技术的优劣展开辩论,学生的兴趣就能很容易被激发出来。

(六)活动的实际效果应作为重要考虑维度

应该说,四位教师的教学环节都相对完整,都设计了一些教学活动,但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是很强,如让学生讨论使用手机的支持和反对意见时,应让学生在书本上划出来再进行讨论,做到有章可循,训练学生严谨的作风。在此基础上引导思考,让学生从周围的现代技术设备入手,从自身的使用进行分析,由此,学生体验到了英语在真实活动中的运用。让学生站在他们自己的立场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学生就会觉得活动真实从而激发开展活动的热情(王雪姣,2013)。

(七)优质课的示范功能需要加强

不要一概地把优质课当成教师评优晋级的必要条件,要给优质课松绑,去除它过强的功利性,否则,它的示范性功能就难以实现。优质课授课教师一定要虚心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要先研究课例,对照《课标(实验)》,把教学过程体现在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某一方面能力上,注意创新、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给听课教师带去思考,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优质课教学反思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例谈优质课的示范性不足与改进措施)(8)

五、结语

由于优质课是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课例,因此其示范性一定要强。作为授课教师,对某一课型的研究一定要深刻,要能反映出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从以上对四位教师课堂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教师的固有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实事求是地说,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的问题,追根溯源还是理念问题(程晓堂、但巍,2012)。作为一线教师,如果想提高课堂的实际效果,还需一定的理论指导,单纯凭经验教学往往会导致所有教学板块的教学方法千篇一律,重视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轻视了语用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便不能获得应有的提高。本文只是就本次活动的课例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难免有失偏颇,希望以此抛砖引玉,引发思考,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优质课教学反思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例谈优质课的示范性不足与改进措施)(9)

参考文献

[1] Williams, M. & Burden, R. L.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 陈芳. 英语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6(8).

[3] 程晓堂,但巍.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核心理念解读[J]. 课程·教材·教法,2012(3).

[4] 胡庆芳. 基于课时目标的教学活动优化研究[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3(2).

[5]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 刘宇慧. 英语阅读教学与语用能力的培养[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7] 鲁子问. 任务型教学简述[J]. 学科教育,2002(6).

[8] 孙勇,卞永成. 正视英语课堂教学的“沉没成本”[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3(4).

[9] 王守仁,何锋.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高二下学期)[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10] 王雪姣. 从一次同课异构活动反思阅读课的读后教学[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3(2).

[11] 张金秀. 从课标到课堂——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实践反思与改进[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0(3).

Research on Improvement of Classroom Teaching Based on the Demonstration of High-quality Courses

Hu Xuejun

Abstract: High quality classes as within a certain range of selected typical demonstration class examples, are supposed to play a leading role to some extent. In this paper, four classes are taken as examples to show their teaching process. Starting from the teaching content, in view of the Project (subject) plate teaching feature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success and deficiency in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namely, updating the educational teaching idea, strengthening teaching purposes, grasping overall reading materials, paying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pragmatic competence, and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doing things in English.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oke thinking, and show the function of the high-quality class.

Key words: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object; teaching concept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4年第2期)

优质课教学反思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例谈优质课的示范性不足与改进措施)(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