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六朝古都共多少年(南京的建城史凭什么要从清凉山驻马坡算起)

南京城西的清凉山海拔不过区区70米,却与城东紫金山齐名,整座山被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河海大学等高校簇拥,充满书香和文化气息。独树一帜的风骨为文人雅士所珍爱,每年春节的兰花展、初秋的银杏文化节吸引了全国各地艺术家前来展示作品、切磋技艺,交流感情。

南京六朝古都共多少年(南京的建城史凭什么要从清凉山驻马坡算起)(1)

清凉山山势起伏,树木繁茂,郁郁葱葱,清凉幽静。沿清凉山东大门顺坡而上,很快就能看到一块“驻马坡”碑石。据传,三国时期诸葛亮出使东吴,途经此处驻马观望山川,发出“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的感叹,他向孙权建言,秣陵可建都,大业可图。

南京六朝古都共多少年(南京的建城史凭什么要从清凉山驻马坡算起)(2)

雄才大略的孙权竟然听进去了。公元229年,他昭告天下做东吴皇帝,并把首都从武昌迁到“虎踞龙蟠”的建邺,拉开“六朝”大幕。某种意义上讲,为石头城选址,画图的功劳应归于诸葛亮,后人在他当年查看地形的地方立了碑,刻上“诸葛武侯驻马处”。因时间久远,石碑早已无处寻觅。如今“驻马坡”的三个大字是南京艺术学院创始人、书画大师刘海粟1984年题写。2022年,盐城东台走出的雕塑大师吴为山又在驻马坡文化广场为诸葛亮塑了一尊雕像,南京人绵长的家国情怀由此可见一斑。

孔明可能没想到,他看好的地方天然是块好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王朝更替大剧精彩绝伦。南京历史上第一个亡国之君孙皓,也就是东吴大帝孙权的孙子,他用草绳将自己捆住,嘴上叼着象征国家权力的大印,拜倒在胜利者晋武王司马炎的脚下,石头城因此被降了级,成了废都。三十多年后,石头城又一次升腾王气。 西晋司马睿“五马渡江,一马成龙”,在山东琅琊王导、王敦扶佐下当上东晋的开国皇帝。历史学家把这称为“衣冠南渡”,是把一个失败的中原王朝,拖儿带女地转移到了江东。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文化,被毫无保留地移植到了南方,也带来江南又一轮新开发。

从公元317年到420年,东晋100多年的融合奠定了六朝繁华的基础。东晋最后一个皇帝晋恭帝司马德文把皇位“禅让”给了刘裕,正应了星学家“牛随马后”的预言。南朝由此进入“皇位轮流坐”的快速更替期,宋、齐、梁、陈四朝,160多年盛生25位君王,南朝最后一个皇帝陈叔宝,被杨坚部所俘,宣告了六朝谢幕,他最爱听的那首《玉树后庭花》成了亡国曲……“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头衔绝非浪得虚名,石头城王候将相的传奇、秦淮河畔的风流,一代代上演,一代代流传。

南京六朝古都共多少年(南京的建城史凭什么要从清凉山驻马坡算起)(3)

城西清凉山的地理位置独特,闹中取静,又与周边高校同气连枝,可谓大隐于市。东侧半山坡上有座古崇正书院,建筑依山势而建,绿树掩映,古雅清静,是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最大的书院,取名“崇正”取意于南宋丞相、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名句“天地有正气”,也有推崇“正统”儒家学说之意。

南京六朝古都共多少年(南京的建城史凭什么要从清凉山驻马坡算起)(4)

崇正书院曾走出明朝开国后第一位高中状元的南京人,状元郎名叫焦竑。修建这座“崇正书院”的正是状元郎的恩师耿定向。1562年耿定向从甘肃调任南京后,一直担任南京督学御史。任期中,分管南京的文化和教育,力推正传儒学,“崇正书院”就是他的政绩之一。书院落成后,他索性把办公室也搬来了,不时客串一下,过过讲师瘾。书院因他很快成了南京的儒家中心,李贽、汤显祖等鸿学大儒常被邀来开讲座,组织文学沙龙。

状元郞焦竑入翰林院做修撰,后来也做过南京司业之职,相当于教育司副司长。他受益于八股文,却也倡导自由学风。担任会试的副主考官慧眼识才,“捡漏”徐光启一事被传为美谈。那年他从落选的废纸堆里发现了徐光启的卷子,阅后拍案叫好,毅然决然将已名落孙山的徐光启拔至第一名。徐家祖坟冒青烟,从此拜在状元门下,开启了逆袭之路,后来果不其然成了著名科学家、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徐光启的故乡在上海徐家汇一带,他的第十七代外孙女叫倪桂珍,她的三个女儿就是民国风云人物“宋氏三姐妹”。

南京六朝古都共多少年(南京的建城史凭什么要从清凉山驻马坡算起)(5)

现在崇正书院三殿处有株清凉山最美的银杏,数百年树龄仍枝繁叶茂,树冠如盖,寒风乍起之时,满树金黄灿烂,被称为“状元树”。每年开考前,学子们慕名而来,围着银杏许愿绕圈,就是向状元郞讨个口彩。

时光冉冉,世事沧桑。

南京六朝古都共多少年(南京的建城史凭什么要从清凉山驻马坡算起)(6)

1980年,由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亲自指导,崇正书院重修,二殿后的台基上刻有他手书的“清凉胜境”四字。书院依山势而建,分为前、中、后三进,一殿与二殿由两边回廊相连接。二殿与三殿间是青石平台,其东侧有曲廊、假山、水池等一组山水小景。

南京六朝古都共多少年(南京的建城史凭什么要从清凉山驻马坡算起)(7)

二进开阔的青石平台前栽种的绣球花长势旺盛。每年人间四月天,白色绣球花竞相盛开,花团锦簇与古建筑交相辉映,景色十分优美,成了年轻人和汉服爱好者网红打卡地。三殿是书院的制高点,可将方圆百里的景色尽收眼底。

南京六朝古都共多少年(南京的建城史凭什么要从清凉山驻马坡算起)(8)

南京六朝古都共多少年(南京的建城史凭什么要从清凉山驻马坡算起)(9)

大厅还藏了宝,四幅大型壁画跃然醒目,再现南京的“春牛首、夏钟山、秋栖霞、冬石城”之四季美景,四幅巨作作者是新金陵画派的佼佼者。当年画这些作品时,生龙活虎,脚手架上攀上爬下,有使不完的力气和才华,作者分别是萧平、吴毅、秦剑铭和张尔宾。40年后,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不凡成绩,《春》《夏》《秋》《冬》超大四条屏,也是南京目前保存完好的最大壁画,他们无意中也创造了经典。

从2018年3月起,崇正书院向大众免费开放,这处南京历史文化名城标识,成了学子、艺人、文人、雅士爱去的地方。

南京六朝古都共多少年(南京的建城史凭什么要从清凉山驻马坡算起)(10)

名山之上必有名寺。清凉山上的清凉寺也不例外,它为后人留下“解铃还需系铃人”的成语。据记载,南唐时期,金陵清凉寺有一位性格豪放的小和尚,平时不太拘守佛门戒规,其他和尚瞧不起他,唯有主持对他器重有加。有一次,主持讲经时突然发问,“谁能把系在老虎脖子上的金铃解下来?”众人无解,小和尚不假思索回答:能系就能解,把那个在老虎脖子系铃的人找来就行。众僧一下子信服了。这句话后来以“解铃还需系铃人”的成语流传至今,曹雪芹著《石头记》时,便以“心痛还得心药医,解铃还需系铃人”加以引用。

南京六朝古都共多少年(南京的建城史凭什么要从清凉山驻马坡算起)(11)

值得一看的是清凉山西南侧的“扫叶楼”。楼不高也不大,但名声鹊起,许多文人雅士沿着曲曲折折的石阶,一睹风貌。清初“金陵八大家”之一的书画大师龚贤晚年曾隐居清凉山下的虎踞关,他画过一僧手持扫帚,作扫叶状,画作悬于楼上。“扫叶僧”看似寻常,往往身怀绝技。一叶一帚一僧,大道至简,内心睿智通透,举止从容淡定。扫叶楼自然因“扫叶僧”而得名。清凉山南门上的三个字正是龚贤所书。

龚贤当年的半亩园故居与扫叶楼可能并非一处,但后人还是愿意将其作为龚贤的纪念地,算是对前贤的一种追忆,“龚贤故居”现更名为“龚贤纪念馆”。(华诚)

2022年10月12日初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