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修心(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

爱情,不是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爱一个人,而是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来审视我们自身。

——青玖情感

Ta眼中的我们

心理学修心(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1)

在我的咨询室里有一类来访者,是让我最无奈的,也最疲于应对的。那就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自己如何的付出,同时又将对方踩进泥土里的人。

遇到这种人,我只能叹着气,问一句,“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真的付出了那么多,他为什么离开你,如果他真的如你说的那么渣,那留在你身边不是更好,可以白白享受你的好。”

这其实说明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也是我的一个朋友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

我们身边总不缺少,貌似倾尽全力,却又自以为是的爱情。这个真相有些残酷,但事实确实如此。有时我们很努力的在对别人好,却从来没有问一句,这真的是你需要的吗?

爱情也如治病一般,需要对症下药。爱情能够长久,也是因为,我们给的,刚好是对方要的。所以,很多亲密关系走向崩溃,并不是一方太渣,或另一方付出不够。其根本在于,我们在爱一个人时,往往只能看到自己,却忘记了站在对方的角度观察我们自身。

近几年一个词非常流行,叫做“恋爱脑”。其他人喜欢用它代指那些心里只有恋爱这件事的人。而我更喜欢用它代指那些在爱情里自以为是的人。

爱情需要关注对方,但更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反观自身。

爱情里的同理心

心理学修心(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2)

在讲同理心这个概念之前,我想先讲一下另一个词,灵魂伴侣。你认为的灵魂伴侣是怎样的?通常意义上,人们喜欢将灵魂伴侣定义为那些与我们心心相印,心有灵犀的人。

他真的懂我,是我们遇到这类人时,最直接的感受。很多人将遇到灵魂伴侣视作缘分的安排。而我想说的是,灵魂伴侣之间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他们之中只是有一方特别具有同理心而已。

有同理心的人,遇到任何人,都有成为对方灵魂伴侣的可能。

在心理学上,为他人着想的心态称为“同理心”。在心理学中,同理心是一项重要的心理素质,它直接影响个体与外界的融洽关系。同理心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地体会到他人的情绪和想法,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从他人的感受出发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简单地说,同理心就是从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的一种方式。

同理心是建立良好沟通,获得他人好感和信任的桥梁。当我们遇到一个人,能够时刻对我们想法、我们遇事的反应、我们的情绪表示理解时,我们就会不自觉地感受到亲切与安全感。在这种感觉的推动下,我们会不由自主的想要靠近对方,与他们加深了解。这就是同理心的力量。

亲密关系的里同理心,对于维系感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能够了解伴侣的需求,明确伴侣的感受,我们就能在沟通和行动上,给予准确的回应。这种爱的回应,比任何盲目的、倾尽全力的回应都要有用。就比如当伴侣需要我们的一个拥抱时,我们刚好给予他们一个拥抱。此时的一个拥抱,要比一场盛大的惊喜走心动情的多。

如何培养同理心

心理学修心(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3)

首先,同理心的获得不是天生的,大多都是后天培养的。所以,如果你也想拥有这样的能力,那么从现在开始并不晚。

  1. 倾听先于表达。对于培养同理心来说,学会倾听是第一步。当我们与别人沟通时,要把握下面这个比例,70%的倾听,30%的表达。一个善于沟通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好的听众。在倾听的过程中,一定要于对方有目光的接触,身体可以略微前倾,以表现出自己的专注。
  2. 肯定对方的行为。我们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是需要获得肯定和鼓励的。所以,不要吝啬你的肯定。在对方表达出自己的看法之后,要对于其中认同的部分,表示出肯定。无需过度的褒奖或者赞美,只需要表达出自己的理解与肯定即可。
  3. 换角度思考。当你已经能够掌握上面两点之后,就要学会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你可以将自己代入对方的情景中,去回顾某一个事件,并在平时多做此类的联系。当这样的代入练习进行的多了之后,你就会发现,慢慢的你自然而然就能够明白对方心中所想了。

心理学修心(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4)

爱情是一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故事。想要靠近彼此,先要学会从对方的角度,观察这个世界,观察自己。

心理学:爱情里的浪漫与理性

阿伦森效应,爱情需要获得肯定

你不必在爱情里,时刻保持完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