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跃文到但家庙镇调研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付垅乡)

中医世家蔡锦芳,1947年出生于九江,17岁拜师学医,随师游医采药,从医至今五十余年,所用中草药均自采、自制、自用,并免费收徒,坚持带徒上山采集辨识草药,教授药理功能及临证应用。2021年,他选择到湖口县付垅乡,创办“凰山守正”中药材繁育基地,每天坚持上午在九江诊所给人看病,下午赶到湖口繁育种植中药材。

项跃文到但家庙镇调研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付垅乡)(1)

项跃文到但家庙镇调研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付垅乡)(2)

付垅凰山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霜期短,生育期长,气候条件优越。土质疏松,沙壤为主,地质良好,呈微酸性,适合中药材仿野生种植。此山远离居民区,山脚有水库,公路直通县城,水源和交通都很便利。

项跃文到但家庙镇调研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付垅乡)(3)

项跃文到但家庙镇调研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付垅乡)(4)

蔡锦芳早年采药至此,深知这里野生中药材生长条件得天独厚。如今,随着年岁的增长,愈发不想看到中医渐渐被西化、中药渐渐退化,遂决定进山培育野生中药材,保护中药材种质资源。

“以前,都是愚公挖山不止。现在,这个理念必须改变。一味挖山、开山,向大自然索取,大自然最终是要报复的。近几年,全球灾害频发,这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惩罚。我们不能无限地向大自然索取,要护山、养山。只有养育山、保护山,山才能保护人类,才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营养。” 蔡锦芳正是秉持这一初心,来此繁育野生贝母等中药材。

项跃文到但家庙镇调研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付垅乡)(5)

“贝母是我们江西的一个宝,是真正的道地药材,它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都非常高。几千年,几万年,它的娘家就在这座山上。这么多年来,野生贝母基本消失了,因为现在人们不再上山砍柴,林下的草和藤长得过于茂盛,侵占了贝母的生存空间。再这样下去,野生贝母真的很快就没了!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它移到山下,待它在山下繁育长大后,再送它回到山上。回来前,将林下的草和藤清掉,树留着,山和土保持不动,把山下培育好的贝母移栽至林下。”蔡锦芳说,“这种贝母种在山下,不结籽,因它花朵朝下,山下的蜜蜂钻不进去,不便采蜜,而山上有种较小的蜜蜂,可以轻巧地从下面钻进去,授粉容易,结的果实才好。”

项跃文到但家庙镇调研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付垅乡)(6)

项跃文到但家庙镇调研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付垅乡)(7)

山下繁育,山上生长。蔡锦芳在山脚用竹子做了座山门,自诩“养山愚公”,并撰联云:“贝母娘家竹桥影,曲径通幽草药香。”

记者以无人机俯瞰贝母“娘家”那片山林,只见林下清爽稀疏,层层似梯田,从山脚一直延伸至山顶,与种苗培育基地山仅水库相隔。山下竹林旁,成片的五加皮、四季黄精等隐约可见。

项跃文到但家庙镇调研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付垅乡)(8)

移步至温暖如春的种苗培育大棚,附近十余位村民正在播种、洒水,一畦畦峨参、明月草郁郁葱葱,扦插的穿破石、桑葚冒出了绿芽,种下去没几天的黄精种子开始破土而出,贝母、南非叶、天门冬、淫羊藿等四十多种珍贵药材在大棚内安详繁育,静待来年春暖花开重回“娘家”。

项跃文到但家庙镇调研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付垅乡)(9)

截至目前,该基地大棚培育种苗5亩,良种繁育贝母100 亩,山上山下共种植五加皮、淫羊藿、黄精等中药材近百种200余亩,已与九江学院药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江西嘉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金华康养服务中心、江西省药王谷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初步实现产、学、研、用相结合,“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湖口县融媒体中心 沈海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