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区大神级居民抗疫(青春守沪)

上海小区大神级居民抗疫(青春守沪)(1)

居委和志愿者合影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近日,7份长达万字的口述实录,在闵行区古美路街道东苑古龙城的小区业主群里“火”了。它们的作者是小区的一名80后业主小雨,在过去的1个月里,她先后采访了小区居委书记、志愿者代表,整理成口述实录,与大家分享小区里的抗疫故事。

你我的岁月静好,因为有他们在负重前行

当被问起做口述实录的初衷,小雨表示,封控之初,业主群里每天都会出现许多疑问——居委会和物业在小区疫情防控中做了哪些工作?为什么需要那么多志愿者?为什么要做那么多次核酸?这些也都是她想知道的。“特殊时期,沟通非常重要。如果沟通不充分,就容易产生误会。” 对于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小雨来说,沟通是一项重要的职业技能,而这种思维也融入到了她的生活之中,于是,她干脆以专访的形式将大家想问的都一并问清楚,记录下来,让大家一目了然,为小区抗疫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小雨选择的第一个对象是小区居委书记吴琼,总共50分钟的对话,她花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将录音整理成11900余字的文稿,并取名为《你我的岁月静好,因为有他们在负重前行》。

“之前,我和许多小区业主一样,对居委会并不了解,当得知居委会只有7个人,待得最久的一个工作人员从3月9日起至今都没有回过家的时候,我是既惊讶又感动。”小雨回忆道,“居委会工作人员吃的是街道送来的盒饭,睡的是简陋的行军床,用临时安装的热水器在办公室卫生间洗漱……工作强度最大的时候,平均下来每天只能睡4到5个小时。这些细节,也都是现在才知道的。”

上海小区大神级居民抗疫(青春守沪)(2)

书记吴琼

这次的对话从“居委在防疫中起到哪些作用”开启。“我提出是否可以按照时间百分比划分居委会主要工作时,吴书记表示,这个太难了,因为社区什么事情都会发生,突发情况随时都有,这些都去需要处理,所以居委会一直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小雨说道,小区防疫工作不光是居委会的责任,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虽然商户的联系和群接龙设置,这些居委会都可以做,但是涉及各楼栋上千户的数量和金额汇总、数据核对,需要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后来,这部分由业委会帮忙承担下来了,吴书记对他们表示了深深的感谢。与此同时,物业也非常给力,原计划于4月1日入场的他们毅然提前2天来到小区参与抗疫工作。面临不熟悉的新环境和繁重的抗疫任务,物业经理金钰带领同事们‘白手起家’,在完成小区常规物业工作的基础上,承担起额外防疫工作,比如楼道、小区的垃圾清运和消杀。还有团购物资的卸货、消杀、分发,物业都全程参与。但就像吴书记说的:突发情况随时都有。后来有一个保洁人员抗原结果出现异常,他们立即把所有保洁和密接人员全部封控起来,把传染度降低到最低。我记得很清楚,讲到这里的时候,吴书记的语气也紧张起来。”

在对谈中,小雨也提出了诸如之前做核酸检测的时候居民需要等待时间过长等客观问题,吴琼坦言:“说实话,具体的操作细节存在不完善之处,有时候我也会提出质疑,也会往上反映。那时候我比大家更焦躁、更焦急。”幸好,有一批志愿者团队在背后默默支撑着她和居委会。在不断磨合和总结后,抗原检测流程越来越高,居委干部先制作抗原试剂的汇总名单,然后一一通知楼栋志愿者下楼领取并分发到户。核酸采样路线图也得到了不断优化,有效避免发生人流冲撞,让核酸检测更有序更快速了。“通过这次疫情,我们真正感受到,我们的志愿者是全心全意、无私地在帮助我们,帮助整个小区渡过难关。”吴琼说道。

在整理《你我的岁月静好,因为有他们在负重前行》的时候,小雨选择了口语化的风格,吴琼还曾担心是不是篇幅太长了,自己的口头语太多,居民会不愿意看下去。小区业主、街道新闻沙龙的糜文娟在看完初稿之后感动不已:正因为真实,所以打动人,她还建议可以广泛小区各个群,一定能凝聚起抗疫必胜的无穷力量!

致敬这个春天里,最可爱的人

采访完吴琼,在业委会牵头和居委会推荐下,小雨又对东苑古龙城的部分志愿者代表进行了访问。他们中有勇挑重担的巾帼英雄,也有舍我其谁的豪情汉子;有正当壮年的普通群众,也有即将退休的党员干部。“我做的有限,还是多写写别人吧。”是小雨在访问过程中听到的最多的话语。最终6篇名为《致敬这个春天里,最可爱的人》志愿者系列报道在大家的期待中出炉了,讲述人为志愿者丁丁皮、沈老师、王老师、悍马、沈太太和冯老师。“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 请和我们一起来记录、并铭记,在这个即将过去的春天里, 东苑古龙城中最可爱的一群人。”小雨在笔者注里写道。

“免疫力低下的队友和特别粘爸爸的儿子”“我老公加入志愿者行列,是因为‘追求真爱’”“我从两年前小区业主维权就开始参与小区志愿者工作了”“看到我们居委的女同胞亲力亲为冲在一线,承担各种重活,我心里感到过意不去”“大家说我瘦了一大圈,我估计瘦了四五斤,大概是有的”“家人对于我做志愿者已经习以为常了” “我最引以为豪的一件事,是自编自导自演拍了一部抗疫微电影”“我最开心的一件事,是和大家一起组织了一场阳台音乐会”……字里行间,在“大白”“小蓝”防护服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展现了一副抗疫群像,最简单的话语背后却充满力量。

上海小区大神级居民抗疫(青春守沪)(3)

75号楼志愿者海报

志愿者丁丁皮讲述了75号楼志愿者从创立到不断壮大的过程,夫妻、父子、母子都成了“战友”,其中年龄最大的蒋老师已经70多岁。这些志愿者还有一个特点是非常专业,都用自己的专业经验来优化整个疫情防控中的具体流程细节。 龚医生讲保洁消杀的注意要点;大学老师陈老师自己操作了一遍消杀器,又拍了一个视频教会大家怎么使用;有十几年供应链经验的华老师帮忙设计优化运送流程,怎么分发比较合理,怎么使用仅有1台的电梯效率最高……更有意思的是,每个人还有定制的简介海报,俨然一个专业团队。

在这份口述实录的结尾处,志愿者丁丁皮说出了自己也是所有人的美好愿望:“我已经跟我几个朋友约了解封后,先去吃顿火锅。开个车,在马路上兜一圈看看,看看人多的地方,看看马路上车水马龙的热闹,哪怕是堵在路上,看看我们熟悉的上海,又回来了。”

这些口述实录引起了广大居民的共鸣和好评,受此启发,吴琼还定了个小目标:每栋楼的志愿者都有自己特色,为什么不做一些栋楼专题访谈?她希望通过这种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更多志愿者的风采,既是感谢这段时间每个人的辛勤付出,也是为了更好地凝聚起社区自治的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编辑:陆天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