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浩是什么(龙门浩释浩)

一些稀奇古怪的地名,追踪溯源,它们竟然是古代语言的遗存,有的堪称是语言的活化石。重庆市南岸区龙门浩的“浩”就够得上这个级别。

龙门浩是什么(龙门浩释浩)(1)

现在的龙门浩(作者拍摄)

龙门浩月一景是巴渝十二景之一,作为地名,这个“浩”字很有研究价值。汉语的“浩”字,大致有“大”和“多”两义,但是,龙门浩之“浩”不是汉语,而是古代南方少数民族语言,有人说是巴人语。清朝人王士祯来渝时,考证了这个字,他在《蜀道驿程記》中说:“巴人谓小港为浩。今戎州亦有金箱浩。” 戎州即今天的宜宾。在中国南方以“浩”命名的地名已经消失得差不多了,尽管少,但要认真查,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如重庆市木洞有苏家浩,北碚有桐子浩,四川遂宁涪江上也有桐子浩,四川乐山有麻浩,这里因发现汉代崖墓而闻名。(见图3)。以上这些浩,都是可以停船的,但是,如果就此定义浩为小港,大约是难以服众的。最好的方法是收集更多的关于浩的解释,从而来定义,这样才不至于偏颇。

龙门浩是什么(龙门浩释浩)(2)

民国地图上的木洞苏家浩

龙门浩是什么(龙门浩释浩)(3)

乐山麻浩

下面是几种关于浩的解释:

1.小汊河为浩。“水之歧出者,大曰汊河洱(洱即兒之陽平聲),小曰浩浩兒。”(民国二十三年《乐山县志》卷三《方舆志·方言》)歧出者,就是支流吧。可以这么解释:注入江河的水,大的叫岔河,小的叫浩浩儿。

2.江边积水为浩。“犍为之俗,谓江之瀼水为浩。”(清代张慎仪在《蜀方言》卷上《蜀典》中引黃庭坚语)何为“瀼水”?字典解释说:“瀼,水淤也。”水积而不流,就应该是湖泊;用重庆话来说,也可叫水凼凼儿。整句解释应为“临近长江的水凼凼儿”。

3.流入大江的溪流。(《方言大詞典》)此书解释浩有两义,①“小港”,②“指通向大江的山间溪流”,并说均为西南官话。

4.碛坝内支流曰浩。(黄尚军《四川方言与民俗》)黄尚军说:“今重庆三峡一带仍将砂石碛坝叉分水流贴岸之支流称为‘浩’,大者叫‘港’。重庆长江南岸尚有地名‘龙门浩’,剑阁县仍把‘小巷’(姜注疑为港)说为‘浩浩儿’。”

5.小港。“巴人谓小港为浩。”(王士祯语)

就目前而言,所能收集到的就这五义。若要评说哪一个有道理,似乎都有道理。我们暂不评论,先听我讲一讲我和“浩”的故事。我觉得我很有资格来评讲浩的每个义项。我曾和一个浩生活了五十年,加上我父亲和浩生活的十几年,加在一起近七十年。我父亲曾是渔民,即便后来不打鱼了,也是船工,大半辈子生活在江上,我的关于浩的词语就来源于他。

我出生在嘉陵江末端一个叫莺花渡的地方——江对岸是临江门。这里有一个碛坝,叫莺花碛,也有人称它金沙碛。不熟悉碛坝的人,可以把它理解成季节性江洲——春末到秋末,江洲被淹没到水里,秋末到第二年春末,江洲露出在水面。碛坝露出水外的时候,碛坝外侧(远岸一边)是嘉陵江的主流,为区别内河,本地人称外河;碛坝内侧(靠岸一边)是次流,本地人称内河,江水枯到一定程度,内河就断流了,这个时候,内河较深、还储存着水的地方,就成了湖,这一湖水,就被称作浩。因为它位于水府宫地段,而水府宫已经消失了,于是人们就直接称它水府宫,或者水府宫浩,有时干脆就只说浩、浩浩儿。水府宫浩有四五个足球场那么大吧,浩与江水分离的时候,一些鱼没来得及离开,被留在了浩里,因此浩就像池塘一样可以钓鱼。从前,为了方便江北城的人到莺花渡去过江,浩里建起了跳礅,在跳礅与跳礅之间,搭起了木板,方便行人行走。水府宫浩最终因碛坝的鹅卵石被挖少而消失,后又因三峡水库蓄水而被淹没在水里。

龙门浩是什么(龙门浩释浩)(4)

重庆江北水府宫浩(江对岸是洪崖洞)

一个浩的长度,少的三五百米长,多的三五里也可能,因此极有可能有小溪的水流入浩中。至少水府宫、龙门浩是这样的;在地图上查看,苏家浩有豚溪水流入,南溪木头浩也有小溪水注入。但是,这些溪水是先流到浩里,然后再从浩里流到江里。

龙门浩是什么(龙门浩释浩)(5)

宜宾南溪木头浩

在现实生活中,浩字的使用率很低。春末的时候涨水了,当江水与水府宫浩里的水接通了的时候,谓之“穿浩”;如果江水是从下游与浩接通的,就叫穿下浩,或者叫下浩穿了;如果是浩的上游与江水接通了,那么就叫穿上浩,或者上浩穿了。我父亲有时也将浩字重叠起来使用,称浩浩头,浩浩里,偶尔也说浩浩儿。比如,“今年浩浩里的鱼好多哟,一网下去就捞起来三五斤。”浩浩,有小、喜爱的意思。由于浩的用法太窄了,因此南岸的龙门浩、上浩、下浩,这些称谓都显得格外的珍贵了。

为了方便回答前述五个义项,我在这里将浩所具有的内容,汇总于此。

叫浩的地方,都有一个岛(或者是半岛,或者碛坝),岛外是江河的主流(外河),岛内是支流(内河)。支流(内河)可以被叫作浩。支流里是停船的良港。一般来说,支流都有小溪水注入,而支流都要汇入大江。部分支流在枯水季节,要与江河断开,形成瀼水,这个湖也叫浩,第二年涨水后,瀼水又要被江河淹没。龙门浩即便是在枯水季节也没有与长江断开。

行文至此,我们回首再看前述五个义项,其实有些义项只是强调的面不同,完全是可以合并的。如“小汊河为浩”,与“碛坝内支流曰浩”是一致的,它们与“流入大江的溪流”也应该是可以合并的,因为这个汊河里(浩里)停船非常安稳,不受江河的浪涛侵扰,因此是很好的小港。“江边积水为浩”,是因为汊河断流成浩(湖),原本也是可以合并到第一义项的,只是觉得牵强了一些,就算作第二义项。

我以为“指通向大江的山间溪流”的说法是不对的,因为并不是溪流直接排入大江中,而是溪流排入汊河中,再随汊河排入大江中,如此一来,这个说法就不成立了。如果,是溪流直接排入大江,那么与浩何关呢?

最后,我的结论是:浩(一)江边岛内的汊河,(二)(江边岛内)江水滞留形成的小湖。

我认为解释“浩”,必须要和岛联系起来,不论是岛、半岛,还是季节性岛屿(江洲),否则“浩”就不存在。古人说“浩,小港”,那是因为船是停在岛内的汊河里的缘故,离开了“岛内汊河”这个前提,任何可以停船的小港(江湾)都不叫浩。换句话说,就是汊河才是浩的本义,停船只是使用,它并没有改变浩的性质。前人释浩,总是追求简洁,结果就留下了麻烦,因此我给了个“江边岛内”来限定。

“浩”是巴人语言,龙门浩、上浩、下浩已是语言的活化石,它们的存在丰富了汉语的词汇,也丰富了意义的表达。穿越了漫长的历史长河,这些古地名还能够保存下来,并且还活在我们的口中,真是万幸!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古地名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到万不得已一定不要去更改它。

龙门浩是什么(龙门浩释浩)(6)

民国地图上的龙门浩

文章作者:姜孝德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北区文化馆(退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