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木雕制作全过程,600年郭氏木雕赓续绵延

“尚书嫡传精雕细刻,诰封艺林独具特色”走近汶上县汶上街道郭氏木雕的门前,一副木刻对联赫然跃入眼帘,自信大气的文字、简单明了的语言,道出了郭氏木雕的历史渊源。

起源于明朝永乐年间的郭氏木雕,到第22代传人郭宗磊这里已经走过了600 余年的岁月,因其制作工艺独特、做工精细、古朴典雅在2016年被列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皇家工匠的传承

据《郭氏族谱》记载,郭氏木雕工艺于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由山西洪洞县随郭氏迁居山东。

山水木雕制作全过程,600年郭氏木雕赓续绵延(1)

郭氏木雕第22 代传人郭宗磊。

明朝嘉靖年间,郭朝宾任工部尚书后,其弟郭朝宗作为郭氏木雕技艺传人带领族中大量的木艺匠人参与了皇家宫殿及各地建筑的建设与维修。据《贺大司空祖考绩叙》《明故资政大夫工部尚书黄涯公墓志铭》载,在任工部尚书期间,郭朝宾及郭氏家族接连修复祭坛、宗庙、奉先殿、后宫、椒宫、甲观(藏书馆)等建筑,留下了“郭尚书召集工匠动工,聚集材料务必节约,谨慎施工而不工期”的美谈。

郭氏木雕不仅仅限于为当时的皇家服务,汶上县南旺分水龙王庙、文庙等标志性建筑都有郭氏族人的身影。因其对当时工程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被明朝万历皇帝诰封为“郭氏族人艺林苑”,其后人也因善于雕刻檀木和楠木被赐予了“檀楠”之名。

技艺文化的交融

随着岁月的变迁,郭氏木雕传人足迹遍及全国各地,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来到郭宗磊这一代,郭氏木雕在原有传承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先进技法,并融合了山东特色的儒家文化、运河文化等元素,推出了一系列文化产品,受到了广泛关注与喜爱。其中《九龙桃木剑》、《锦上添花》《牧歌》等作品在国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多次获奖。

山水木雕制作全过程,600年郭氏木雕赓续绵延(2)

郭宗磊木雕作品。

“一块木头通过雕刻,它就有了自己的生命和价值,这是很神奇的事情。”郭宗磊谈及自己最初入行的想法时这样说道。从小在木屑的清香中长大的郭宗磊,在爷爷和父亲的熏陶下,16岁就开始系统学习雕刻手艺。为了寻找创作灵感,吸取百家之长,先后到广州、浙江、福建等地磨炼自身的技艺,这一干就是24年。

据了解,现今郭氏木雕制作工序大致分为绘图、雕刻、砂光、上光等7个环节,分为线雕、透雕、圆雕、浮雕等多种雕刻技法。作品不拘泥某一种表现形式,有的线条流畅,疏密得当;有的粗细相融,层次分明;有的正反雕刻,构思巧妙。此外,木头的选材也颇为讲究,做工前,先用特质药材把木材养至一年以上,然后凉干上窑烘烤,待烤干成型后,才能开始绘图雕刻。

山水木雕制作全过程,600年郭氏木雕赓续绵延(3)

郭宗磊木雕作品。

“在整个木雕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刀具就得上百把。”说起自己的雕刻过程郭宗磊自豪的介绍道。

重回生活的理念

“木雕行业最早就是起源于生活,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化的一个行业,如今木雕只有回归生活,顺应时代才能发扬光大。”对于郭氏木雕的发展郭宗磊有着清晰的认识。近年来,郭氏木雕不仅在木雕、根雕、古建装饰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还将雕刻技艺融入生产生活积极进军家具装饰、室内外装修,使得郭氏木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从2004年郭宗磊办起了自己的木雕工厂与展厅开始,郭氏木雕就积极组建同行业联合体,将木雕元素融入家具制作,迎合了当时的市场需求,带动带动了全县木制作行业的发展。2016年,郭宗磊建立了自己的家居装饰、装修生产链条,组建了专业的中式装修队伍,开启了新的发展道路。

山水木雕制作全过程,600年郭氏木雕赓续绵延(4)

郭氏木雕第22代传人郭宗磊。

“艺术是不可以用金钱衡量的,一个成功的艺术作品必须有自身的深刻内涵。”为了将手中的刻刀与时代主题发展交融在一起,郭宗磊紧跟时代潮流,相继创作了《火神山雷神山》挂屏、《大国担当》、《革命之源》等一批反应当前时事的作品,其中以钟南山院士肖像为元素的木雕《大国担当》被评为了“山东省以艺战疫优秀作品”,还被汶上县博物馆永久收藏。

凭着紧跟时代步伐和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的经营创作理念,在2021年做为个体经营的郭氏木雕年销售额达到了300余万元,拥有员工40余人,实现了从个人手工小作坊到地方品牌企业的华丽转身。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张超 通讯员 殷壮 付一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