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五庄观故事梗概(五体投地的来历)

我们佩服或者崇拜某一个人时,常用到五体投地这个成语,那么五体投地是什么意思呢?又有什么典故和来历呢?

西游记五庄观故事梗概(五体投地的来历)(1)

五体投地其实是外来语,意思是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古印度佛教中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崇拜到了极点。在 《佛学大辞典》 中的 解释:又曰五轮投地,投五处于地,为敬礼之最上者。行事钞下之三曰:地持当五轮至地作礼。五体投地起源于古印度,那么怎么来到中国的呢?唐僧!就是这个人带回来的。

西游记五庄观故事梗概(五体投地的来历)(2)

相信大家都看过西游记,里面的唐僧历经千难万险去灵山取得真经带回长安(今西安),那里面的西天极乐世界---灵山就是今天的印度。西游记是被神化了,但是历史上真的有一个人去印度取经,他就是唐僧的原型唐玄奘,唐玄奘历经17年从印度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并著有《大唐西域记》,书中详细记载了取经沿途和古印度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经济、历史等等重要文献,其中就记载了西域印度致敬的仪式,仪式分为九等,“五体投地”是最恭敬的礼拜方式.“五体”又称“五轮”,指双肘、双膝和额顶.“五体投地”就是“五轮至地而作礼”(《地持论》).正立合十,屈膝屈肘至地,翻掌,顶礼.“五体投地”致敬的对象一般是佛菩萨.如《佛般泥洹经》卷下:“太子五体投地,稽首佛足.” 五体投地这一词的出处就是《大唐西域记》。

西游记五庄观故事梗概(五体投地的来历)(3)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佛学逐渐融入了百姓生活,人们对佛敬重、崇拜的相关词语和言行举止也逐渐融入到了生活中来,五体投地也自然而然的成了人们佩服、敬仰某人或某物某事的常用语了,只是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原来是唐僧带到中国的。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文章为本人原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