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一壶茶五绝(虹云一壶茶物我两忘)

来源:中山日报

栏目:文棚

品茶在心(散文)

静心一壶茶五绝(虹云一壶茶物我两忘)(1)

潮汕人喜爱“工夫茶”,且闻名于世。冲“工夫茶”关键全在烹茶、泡茶之“工”,用铁观音、单丛等乌龙茶叶,茶具或瓷或陶,通常的配置是一个小茶壶或曰冲罐;三、四个小、浅、薄的茶杯;还有用于摆放及浸茶杯、盛洗杯水的茶洗、茶盘,传统的泡茶还用炭炉子煮水。泡茶的程序更是考究,将水煮开,淋罐冲杯,里里外外开水烫过,再往茶壶(冲灌)里放进茶叶,茶叶要分粗细,粗的放在壶底和滴嘴处,细末放在中层,其它茶叶放在上面,如此可使出茶均匀,茶味逐渐发挥。待水煮开便可泡茶了,水要高冲;茶则低斟,所谓“高冲底洒”也。

冲水要满,茶壶水满后茶沫浮起,轻提壶盖,从壶口轻轻刮去茶沫,然后盖定。再用开水淋洗茶杯,以手转杯洗净并让杯有热度,然后,提起茶壶将茶水从右到左依次巡回注入各茶杯,谓之“关公巡城”,将尽时再一点点轮番倒入各个杯里,使其浓淡均匀,说是“韩信点兵”。此时,茶香袭人,两指端起茶杯放到鼻子跟前,闻一闻,再呷一口,让茶水从唇边滑入舌面,细品味,不由茗香沁入心田。

“工夫茶”是一种品茶之功,可有些烦琐,也颇费工的。有了闲工夫,尽可煮水斟茶,轻斟慢饮,闻香品味。有韵律,有情调,享受其中。可天热和口渴时,这一杯一小口的饮法,实在是远水不解近渴了,何况许多时候,我们也实在没有那么多闲情逸致。如此工夫来饮茶也似乎不如大杯茶,来得让人爽快。

记得儿时在故乡,喝茶常用的是半尺高能盛几碗水的大茶壶,里面搁上数片茶叶,经日泡着,渴了就倒出来大杯大杯地饮。这般喝茶,其实是不知多少茶味的,就为着解渴,感觉比白开水强罢了。刚参加工作那段,常在室外作业,不时也在行军壶里放上一撮茶叶,灌满壶喝上一天,这也只算是饮茶。后来到了工厂,上班时不能停歇,班前全班组围在一起,花那么十多二十分钟,用不大不小的茶杯喝上几杯茶,一来提神有利工作,二来免得中间费时喝水。此时,茶叶的优劣就有了讲究,大伙领份子凑钱买茶叶,平常都是挺一般的大路货,到了月底若有余款或有谁从家里拿来档次高些的茶叶,就会引来一阵雀跃,那茗香入喉,确实滋味不一般。

我后来辗转了几个单位,几乎都有喝茶的习惯,却多不是纯粹的“工夫茶”,茶壶茶杯都要大上一、二号,许多时候更是各人自备一个杯子,各端了去轻呷慢饮,所用茶叶一般不会太次,这茶就饮与品兼而有之了。在家里,我先是入乡随俗,用的是工夫茶具,可渐渐地感觉一成不变太刻板了,还是与时俱进为好,平常自家喝茶,我更多用玻璃杯,给每人斟上一杯。有客人来就往往征询一下客人,是喝大杯茶呢还是“工夫茶”,以便主随客意。忙时喝茶,少了些品味,更多是一种自然的需要罢。尤其是六月流火的大暑天里,又渴又燥,一杯热茶下去,汗出了,心静了,顿觉得通体清快。而在偷得一时之空,就喜欢那种高冲浅呷的惬意,那“工夫茶”的舒逸,淡淡的茗香,伴着恬静安怡的心情。

静心一壶茶五绝(虹云一壶茶物我两忘)(2)

这喝茶品茶,关键全凭那心境,其实并不一定需要名贵的香茗。曾与朋友上过几次茶馆茶庄,但见环境雅致,四周的墙壁上挂着几副泼墨山水画,装饰着树根型的茶几和凳子,空间还飘动着淡缓的丝竹声,甚至还有琴、棋、书、茶应有尽有的。然而,热闹的人群,喧嚷的声音,还有刻意装扮的氛围,虽有上好的茶叶和矿泉水,可这品茶却有点变味,成了一种奢华的消费与消遣了。曾见有一首诗句:喝茶就是品味自然。不由叹声不错,品茶品自然,也是品味自己的心情。其实品茶不一定要拥有精美的茶具,典雅的桌椅和上等的茶叶,只要茶融心境,这喝茶就是一种享受。如遇好友来访,烫热茶具,泡上壶好茶,轻斟低冲,细语慢啜,这是品茶的好时光。无论窗外明月,还是雨洒沥沥,与知己对酌品茗,仍是难求的佳境也。就是夜闌人静之时独自品茶,也可养心怡情,古言“以茶静心”,又说“品茶者,独品得神”。一人品茶,有时会进入物我两忘的奇妙境界,忘记生活中的烦恼,去除心中的浮躁和焦虑,得到了一种宁静、淡泊的心情。此时心中的尘埃,净化在细细的品味中,心归于宁,宁谧得可以听细雨,听天籁,或有心灵感受和人生顿悟,自有一种惬意和舒坦。

(文棚是一个以散文为主的共享平台,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读者转发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外地来稿不论公开发表与否,皆有可能采用。凡当月阅读量达6500次,编辑部打赏100元/篇。请一稿一投。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非签约作家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账号。)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张鹏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