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需不需要泵送剂(混凝土泵送剂的配方设计)

混凝土泵送剂的配方设计2017-05-08中国砼易购讯(4008981058),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混凝土需不需要泵送剂?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混凝土需不需要泵送剂(混凝土泵送剂的配方设计)

混凝土需不需要泵送剂

混凝土泵送剂的配方设计

2017-05-08中国砼易购讯(4008981058)

1、泵送剂配方设计

1、一元复配

(1) 复配的方法

一元复配的主体是利用一种高效减水剂和缓凝剂复配泵送剂,必要时适量掺加引气剂,主要考虑减水剂的临界掺量c10和饱和掺量c11以及推荐掺量c,减水剂的临界掺量减水率n10和饱和掺量减水率n11以及推荐掺量下的减水率n,检测外加剂的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W0、C3A和SO3。则每吨泵送剂中各种原材料的用量为:

减水剂的用量M1= 1000*(c10 ((n-n10)*(c11-c10)/(n11-n10)))/c(kg)

缓凝剂的用量M2=1000*(t*0.01)/c(kg)

引气剂的用量M3= (1--3)/c(kg)

溶剂水的用量M4= 1000-M1-M2-M3(kg)

泵送剂一元复配计算表格

复配原材料参数
序号减水剂缓凝剂引气剂水泥备注
1名称萘系名称葡萄糖酸钠名称皂苷品种硅酸盐水泥
2临界掺量%c10环境温度()T引气量%3需水量W0
3临界减水率%n10等效缓凝系数0.001推荐用量kg1--3SO3m
4饱和掺量%c11有效含量%96有效含量%90CA3
5饱和减水率%n2包装kg/袋50包装kg/袋50包装散装
6单价(元)5300单价(元)5400单价(元)7500单价(元)340
泵送剂配方(1000kg)
1技术要求:推荐掺量%为c;减水率% 为n。检测用材料用量
2减水剂缓凝剂引气剂是否缺SO3(%)水泥(g)泵送剂(g)水(g)初始/1h坍落度
3M1(kg)M2(kg)M3(kg)M4(kg)6006c6( W0 2)220/200(mm)
4检测结果初始坍落度1h坍落度初始扩展度1h扩展度

(2)复配实例

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为29,SO3为2.3,减水剂的临界掺量c1为0.5%,饱和掺量c2为0.75%),推荐掺量c为2%,缓凝成分使用葡萄糖酸钠,环境温度25摄氏度。

减水剂的用量M1=1000*(0.5 ((20-15)*(0.75-0.5)/(25-15)))/2=312.5kg

缓凝剂的用量M2=1000*25*0.01/2=12.5kg

复配原材料参数序号高效减水剂普通减水剂缓凝剂引气剂水泥备注1名称萘系名称木质素名称葡萄糖酸钠名称皂苷品种硅酸盐水泥2临界掺量%c10临界掺量%c20环境温度T引气量%3需水量W03临界减水率%n20临界减水率%n20等效缓凝系数0.001推荐用量kg1--3SO3m4饱和掺量%c21饱和掺量%c22有效含量%96有效含量%90出厂时间3天5饱和减水率%n21饱和减水率%n22包装kg/袋50包装kg/袋50包装散装6单价(元)5300单价(元)5400单价(元)7500单价(元)340泵送剂配方(1000kg)1技术要求:推荐掺量%为c;减水率% 为n。检测用材料用量2萘系减水剂木质素缓凝剂引气剂水SO3成本元水泥g泵送剂g水g初始/1h扩展度3M1M2M3M4M52.5600126( W0 2)220/200(mm)4检测结果初始坍落度1h坍落度初始扩展度1h扩展度

(2)复配实例

例如: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为27,SO3为2.3,高效减水剂的临界掺量c11为0.5%,饱和掺量c21为0.75%,普通减水剂的临界掺量c12为0.2%,饱和掺量c22为0.3%),推荐掺量c为2%,缓凝成分使用葡萄糖酸钠,环境温度25摄氏度。

高效减水剂的用量M1=(1000*0.75)/2*2=187.5.5kg

普通减水剂的用量M2=(1000*0.3)/2*2=75kg

缓凝剂的用量M3=1000*25*0.01/2=12.5kg

引气剂的用量M4=(1—3)/2=(0.05—1.5)kg

溶剂水的用量M5= 1000-187.5-75-12.5-1.5=723.5kg

3、三元复配

(1)复配方法

三元复配是利用两种高效减水剂和一种普通减水剂复配泵送剂,主要考虑两种高效减水剂和普通减水剂的饱和掺量c31、c32、c33以及推荐掺量c,检测外加剂的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W0、C3A和SO3。则每吨泵送剂中各种原材料的用量为:

高效减水剂1的用量M1= (1000*饱和掺量c31)/推荐掺量3c

高效减水剂2的用量M2= (1000*饱和掺量c32)/推荐掺量3c

普通减水剂的用量M3=( 1000*饱和掺量c33)/推荐掺量3c

缓凝剂的用量M4=1000*(施工现场温度t*0.01)/推荐掺量c

引气剂的用量M5= (1--3)/推荐掺量c(kg)

容剂水的用量M6= 1000-M1-M2-M3-M4-M5

复配原材料参数
序号高效减水剂高效减水剂普通减水剂缓凝剂引气剂水泥备注
1名称萘系名称脂肪族名称木质素名称葡萄糖钠名称皂苷品种硅酸盐水泥
2临界掺量%c10临界掺量%c20临界掺量%c30环境温度t引气量%3需水量W0
3临界减水率%n10临界减水率%n20临界减水率%n30等效缓凝系数0.001推荐用量kg1--3SO3M
4饱和掺量%c31饱和掺量%c32饱和掺量%c33有效含量%96有效含量%90出厂时间3天
5饱和减水率%n31饱和减水率%n32饱和减水率%n33包装kg/袋50包装kg/袋50包装散装
6单价(元)5300单价(元)5400单价(元)3000单价(元)7500单价(元)340
泵送剂配方(1000kg)
1技术要求:推荐掺量%为c;减水率% 为n。检测用材料用量
2萘系减水剂萘系减水剂木质素缓凝剂引气剂SO3水泥g泵送剂g水g初始/1h扩展度
3M1M2M3M4M5M62.5600126( W0 2)220/200(mm)
4检测结果初始坍落度1h坍落度初始扩展度1h扩展度

(2)复配实例

例如: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为30,SO3为2.3,高效减水剂1的临界掺量c11为0.5%,饱和掺量c21为0.75%;高效减水剂2的临界掺量c12为0.4%,饱和掺量c22为0.6%;普通减水剂的临界掺量c13为0.2%,饱和掺量c23为0.3%),推荐掺量c为2%,缓凝成分使用葡萄糖酸钠,环境温度25摄氏度。

高效减水剂1的用量M1=(1000*0.75)/3*2=125.5kg

高效减水剂2的用量M2=(1000*0.6)/3*2=100kg

普通减水剂的用量M3=(1000*0.3)/3*2=50kg

缓凝剂的用量M4=1000*25*0.01/2=12.5kg

引气剂的用量M5=(1—3)/2=(0.05—1.5)kg

溶剂水的用量M6= 1000-125-100-50-12.5-1.5=711kg

(6) 计算结果与复配试验

项目水泥(g)水(g)泵送剂(g)初始流动度(mm)1h流动度(mm)
一元复配产品60018612235210
二元复配产品60017412225215
三元复配产品60019612235230

由以上试验验证说明,根据减水剂、缓凝剂和引气剂的技术参数,结合水泥的需水性能,能够精确设计计算混凝土泵送剂的配方。泵送剂配方设计方法可用于缓凝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超缓凝高效减水剂、高效泵送剂、高效引气减水剂等的配方计算,并且可用于外加剂系列产品的配方设计。泵送剂配方设计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二、泵送剂对水泥的适应性

采用以上技术复配的泵送剂大多数条件下使用效果良好,但有时也会出现适应性不好的情况,现将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几种情况介绍如下。

1、高效减水剂对水泥的适应性

高效减水剂对水泥的适应性是通过坍落度损失程度判断的。高效减水剂在低水胶比的混凝土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坍落度损失快:而在另一些情况下,水泥和水接触后,在开始60~90min内,大坍落度仍能保持,没有离析和泌水现象。前者,外加剂和水泥是不适应的,后者是适应的。适应性取决于水泥矿物CA3、可溶SO3和碱含量。

(1)适应性好,外加剂与水泥充分兼容,CA3与高可溶SO3的比例控制在3:1左右;碱含量0.4%左右。

(2)适应性稍差(兼容稍差):中等可溶性硫酸盐和碱含量的水泥;CA3与高可溶SO3的比例在2:1左右

(3) 不适应(不兼容):可溶性硫酸盐少和低碱水泥。CA3与高可溶SO3的比例小于2:1,最佳可溶性碱量为0.4%~0.6%。

解决泵送剂对水泥适应性问题必须针对不同的胶凝材料采用相应的复合泵送剂组成体系,复合泵送剂配方设计的优点就在如此。

2、坍落度损失与“欠硫化”现象的关系

有些硅酸盐水泥配制流态混凝土时,用调整泵送剂中缓凝剂的掺量和品种的方法不能控制坍落度损失,即使缓凝组分超剂量掺用坍落度损失仍然较快,我们将此种情况称为“欠硫化”现象。产生“欠硫化”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水泥中可溶性SO3的含量不足,或外部因素使石膏溶解度降低,破坏了SO3与C3A和碱含量的平衡,使水泥凝结较快, 浆体很快失去流动性。产生这种“欠硫化”现象的原因是:

(1) 泵送剂降低了石膏的溶解度,使SO3不足;

(2)最佳石膏量是铝酸三钙的一半,掺加掺合料使SO3总量减小;

(3) 掺含碱量高的外加剂改变了石膏与C3A的平衡。

(4)二水石膏脱水变为半水石膏,由于半水石膏吸水引起的假凝现象.

采用高浓萘系高效减水剂配制泵送剂,使坍落度损失加快,而改用低浓萘系高效减水剂配制的泵送剂,坍落度损失减小。因为低浓萘系高效减水剂中硫酸钠含量高(20%左右),补充SO3的不足。另外,泵送剂中含增加石膏溶解度或代替石膏作用的辅助剂,也可以减小坍落度损失。因此为了避免欠硫化现象的产生,泵送剂应由高效减水剂、缓凝剂和辅助剂组成。在泵送剂复配过程中,我们控制胶凝材料中CA3与SO3的比例控制在3:1左右。例如在水泥中含有SO32.3%时,检验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很好,在配制混凝土时,水泥用量240kg,矿渣粉100kg,粉煤灰60kg,由于矿渣粉和粉煤灰中含有大量的Al2O3但是SO3含量很小,因此配制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SO3降低,由水泥中的2.3%降为复合胶凝材料的1.38%,这时石膏的缓凝作用由于SO3浓度过低而无法发挥,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表现为坍落度损失很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在100kg矿渣粉和 60kg粉煤灰中加入与2.3%的SO3对应的石膏6.26kg,这样就有效解决了由于欠缺SO3导致的混凝土坍落度损失问题。如果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是由于半水石膏吸水引起的假凝产生的,则处理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利用柠檬酸钠作为缓凝成分掺入混凝土解决坍落度损失问题。

3、三乙醇胺的作用

在泵送剂中三乙醇胺的作用是早强、降低黏聚性和延长水化诱导期。由图1-4-2中的铝酸盐水泥水化放热曲线可以看出掺三乙醇胺使初水化减慢、峰值降低,因此能降低拌合物的流动度损失。

图1-4-3 三乙醇胺的作用

图1-4-3表明,由于三乙醇胺促进钙矾石(AFt)的形成使C3A的水化受到阻碍,因此延长水泥水化诱导期,使流动度损失减慢。相反、含碱量增加使石膏溶解度减小,生成Aft量減少,使C3A的水化加速、流动度损失增加。

4、外加剂、对水泥早期水化放热过程的影响

掺外加剂能控制水泥早期水化过程(预诱导期和诱导期),使诱导期延长,这样就能减小坍落度损失。根据这一观点能延长水化诱导期的不仅是缓凝剂,而且可以是早强剂和特殊高分子化合物。

图1-4-2

影响泵送剂对水泥适应性的因素比较复杂,同一配方的泵送剂在不同胶凝材料体系中可以得到相反的结果。我国水泥的成分和品种变化复杂,因此必须针对胶凝材料的变化建立相应的泵送剂配方体系才能解决水泥适应问题。

三、聚羧酸减水剂合成及复配生产应用实例

1、合成配比及工艺(5000 KG)

(1)先将2000kg水加热到70℃,加入1800kgAPEG,10分钟后。

(2)升温72~75℃开始滴加190kg丙烯酸,15kg双氧水,3小时滴完,6kg巯基乙酸,3.5小时滴完。

(3) 滴完后温度在70~75℃间,保温反应3小时后,降温到40℃以下。

(4)将液碱300kg加入反应釜。

(5)将葡萄糖酸钠250kg加入反应釜,反应0.5小时即可检验下料。

配比APEG丙烯酸巯基乙酸双氧水火碱
兑水2000 KG110 KG294 KG285 KG200 KG
用量1800 KG190 KG6 KG15 KG100 KG
滴定温度72摄氏度
滴定时间03.0h3.5h3.0h0
保温时间3.0h
降温时间1.5h
加碱温度40摄氏度
葡萄糖酸钠40摄氏度加入250KG

2、中和前检验

水泥葡萄糖酸钠减水剂初始值1h值3h值
30010501.5270265270
3001050.151.5300290300
300870.151.5260270260
300870.151.2265235215
3001050.151.2300290300

3、中和后加入5%葡萄糖酸钠生成的减水剂进行检验

水泥减水剂初始值1h值
3001051.2265*270260*270
300871.2265*270235*250

4、减水剂销售试验(水泥用量300克)

水泥减水剂初始值大于1h值大于
1(已存水泥)1051.2240220
2(已存水泥)871.2240220
3(客户水泥)1051.2240220
4(客户水泥)871.2240220
5(现场水泥)1051.5240220
6(现场水泥)871.5240220
7(现场水泥)1051.5240220
8(现场水泥)871.5240220

5、泵送剂配方及销售试验(水泥用量300克)

序号(掺量)减水剂葡萄糖酸钠初始值大于1h值大于
1(2.0%)2(2.0%)3(2.0%)20012.5787.5240220
17512.5812.5240220
15012.5837.5240220
4(2.5%)5(2.5%)6(2.5%)16010830240220
14010850240220
12510865240220
7(3.0%)8(3.0%)9(3.0%1358.5856.5240220
1158.5876.5240220
1058.5886.524022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