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的诗词(画桥的诗词花园-汉乐府江南)

武汉长江的诗词(画桥的诗词花园-汉乐府江南)(1)

本期节目音频请移步头条音频区~

宝贝儿,欢迎来到画桥的诗词花园!这第一朵花呀,画桥想要向你介绍《江南》。

诗词花朵千千万,为什么是它呢?

因为呀,它太适合为你打开诗词这扇大门了。

读这首诗,你能深深地体会到语言的韵律、节奏、美感。

它也能瞬间带你进入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你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夏日气息。

让我们来听听吧。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怎么样?是不是很美妙呢?

如果没有听明白也没关系,接下来画桥就为你解读一下这首诗。

第一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意思是到了江南的采莲时节,莲叶也就是荷叶挺出水面,一片连着一片,绿油油的,非常的茂盛。

鱼戏莲叶间,就是鱼儿在荷叶间嬉戏玩耍。

后面这几句就非常有意思了,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看上去好像就是一句话的简单重复,只是把最后一个字换成了不同的方位词,但咱们却没办法省略掉任何一句。不信你少念一句听听看,是不是就像好好的一幅画缺了一大块,变得不再完整了?这几句诗描写了鱼儿嬉戏玩耍的场景,它们一会儿在荷叶的东面,一会儿在荷叶的西面,一会儿在荷叶的南面,一会儿在荷叶的北面,就像和你捉迷藏似的,自由自在,调皮可爱。

虽然我们不知道这首诗确切的作者,但可以确定的是它是一首汉乐府诗。乐府是古代的音乐机关,在秦朝就已经出现了,是当时的少府下面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到了西汉汉武帝时期,乐府的规模扩大了,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或是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种新诗体,也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许多原本在民间流传的诗歌,经由乐府保存了下来。而后世文人仿照这种形式所作的诗,也称为“乐府诗”。

《江南》归类于汉乐府的相和歌辞,所谓“相和”,可以指乐器与歌唱者相和,也可以指多人唱和。这首诗后面五句的反复吟唱正体现了“相和”的特点,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和表现力。这首诗具有典型的民间诗歌特征,它是一首采莲歌,描写了采莲的场景,也反映了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关于这首诗呀有两种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它以鱼之嬉游隐喻了青年男女之间的情愫,也有人认为它只是单纯地描写采莲场景的欢乐。那,宝贝儿,你赞同哪一种看法呢?或许你现在还不太懂,没关系,等你长大一点就会懂的,到那个时候你再来告诉画桥好不好?

关于这首诗你还可以进一步了解的,是它运用的几种修辞手法:比兴、移情和复沓。

比兴,“比”是“写物以附意”,是通过类比联想或反正联想,引进比喻的客体;“兴”是“触物以起情”,通过先言它物来引发诗人所要表达的情。“兴”比“比”更为含蓄委婉,但人们谈论古典诗歌时常常是“比兴”连着提,以“兴”为主,兼有比喻作用。在这首诗里,比兴就是通过鱼儿的嬉戏展现采莲的欢乐场景。

“移情”是将人的主观感情移到客观的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客观事物衬托主观情绪。它是作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手法使得物人浑然一体,能够更集中地表达强烈的感情。这首诗通篇都体现了“移情”,在这里,无论是莲叶,还是鱼儿,都是明媚的、欢乐的、生机勃勃的。

复沓又叫复唱,有时也叫反复,指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起到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和提醒读者等效果。这首诗后五句就是典型的复沓,宝贝儿你可以多读几遍,好好体会它的妙处哦。

好啦宝贝儿,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咯~今天咱们欣赏了诗词花园的第一朵花、汉乐府诗《江南》,了解了有关汉乐府的知识,还认识了比兴、移情和复沓三种修辞手法,是不是收获满满呢?你喜欢这首《江南》吗?喜欢的话就和画桥一起再来读一读吧,有什么想法也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告诉画桥哦。下一期,画桥将为你带来哪一首诗呢?这个答案就留到下次揭晓吧,咱们下次再见啦,拜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