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刻骨铭心都成了过去(禁锢是他的一生的名片)

电影《末代皇帝》中,溥仪被慈禧太后选中进宫当皇帝,就注定他这一生与众不同,幸运与不幸,荣华与屈辱共存。

曾经的刻骨铭心都成了过去(禁锢是他的一生的名片)(1)

年仅三岁的他就懵懂地坐在皇帝位上,虽然拥有唯我独尊的明黄色,却是被禁锢的开始。偌大的紫禁城就像是一个大大的囚笼,把里面的人牢牢地锁在狭小的世界里,这也是溥仪悲哀人生的开始。

作为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他本身就带有传奇色彩,也是唯一亲笔为自己作传的皇帝。在《我的前半生》中,溥仪回忆了自己从出生到成为普通公民的一生。半生帝王,半生悲哀,最后,在接受改造后,重获新生,成为普通公民。

曾经的刻骨铭心都成了过去(禁锢是他的一生的名片)(2)

这是一部溥仪的个人回忆录,也是一部从清末到新中国建立之时的历史记录,溥仪以独特的皇帝视角,带我们了解那些历史。从帝王降为平民,从绚烂归于平淡,他的一生沧桑巨变,历经荣辱浮沉。首先我们来看看溥仪的生平:1908年12月2日,年仅3岁的孩童溥仪继位登基。4年后,溥仪退位,但仍在紫禁城内继续称孤道寡12年。被驱逐出宫后,溥仪被日本利用扶持为伪满洲国“皇帝”,成为日本侵略军的傀儡。1945年8月,日本战败后,身负汉奸之罪的溥仪在苏联被关押5年。1950年,溥仪被移交回国,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

曾经的刻骨铭心都成了过去(禁锢是他的一生的名片)(3)

在抚顺的10年,溥仪从刚开始摆皇帝架子、生活不能自理,到自己洗衣服、补袜子、清垃圾;从隐瞒藏匿,到坦白交出468件珠宝;从以欺骗来检讨、从不谈及自己的罪责,到如实交待自己的罪行。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他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1959年,溥仪作为第一批特赦人员之一,离开抚顺战犯管理所,回到了久别的北京。

曾经的刻骨铭心都成了过去(禁锢是他的一生的名片)(4)

成为共和国一名普通公民后的溥仪,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北洋组专员,成为一名文史工作者。他以其特殊的经历,在文史战线上对人民、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病逝世,享年61岁。

有学者称:“中国历史乃至整个人类历史,很难找出比他的生平经历更奇特的人。”

他当了三年皇帝,却一生都是命运的囚徒。紫禁城是皇家的宫殿,但对于溥仪来说也是囚禁他的牢笼。从溥仪的一生来看,从他被指定为清朝皇位的继承人起,他的人生悲剧就开始了。他远离自己的亲生父母,尊不是自己亲娘的人为母亲,可也没有得到他们的关心,知识各方权利下的工具人。

曾经的刻骨铭心都成了过去(禁锢是他的一生的名片)(5)

他端坐在龙椅之上却从来不是那个能够真正掌权的人。他的生活、婚姻由不得自己做主,想要出国留洋追求梦想有一大群人挡在前面加以阻止,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那些曾经不为人知的皇家秘闻、历史事件,看到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你会发现他既是中国历史变迁中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也是一个特定历史环境下出现的略带畸形的人物。

从溥仪的文字中的无奈与悲哀、喜悦与放纵,可以感受这位清帝的反省与悔悟以及为适应这个新世界所做出的改变。

曾经的刻骨铭心都成了过去(禁锢是他的一生的名片)(6)

溥仪因其独特的环境,其性格也是多方面的。既可怜又残暴,更多的是贪生怕死又奴性十足,既期待自己能逃出末代皇帝的束缚,又害怕没有了这个身份会失去生命。

他从三岁就站在皇权的最高点,凌驾于所有人之上,养成唯我独尊的性格,自然是不把他人的生命当回事,但是没有实权的他不得不委身于日本人的强权,唯唯诺诺,将自己的怒气发泄到奴仆身上,以显示自己的尊严。

书中写到抗日英雄的遗孤在溥仪的管制下,一名童仆,每天干活十五六个小时,常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还要屡遭殴打,十七八岁的孩子只有十岁那般高。因忍受不了家规的经常折磨,便想逃走,不幸被抓遭毒打后又逃走,再次被抓后直接殴打致死。

曾经的刻骨铭心都成了过去(禁锢是他的一生的名片)(7)

傀儡皇帝的后期,日本人对他的态度极其的不稳定,导致他惶惶不可终日,总觉得日本人会偷偷杀了他,于是一边对日本人奴颜婢膝,谄媚讨好,一边对佣人凶残暴虐,苛刻刁难,作威作福。又自小受到神话,因果报应和生命轮回的教育,担心自己因苛待下人而投胎为畜生,竟连一只苍蝇也不敢杀,导致这种变态人格的产生,也是当时环境的促成,不得不说他虽然可恶却又是可怜的。

日本人在东北制造的一系列惨绝人寰的事件,随意拎出一件都会令人发指,利用活人做细菌实验,为了不损失煤矿,活活埋掉几百上千的矿工生命,为了抓几个共产党,活生生枪杀全村一千多人口等等说不完道不尽的罪恶行径,只是溥仪作为表面上的主上,被日本人囚禁着,封闭对外的任何消息,只是在抚顺改造时才慢慢的了解实情。

曾经的刻骨铭心都成了过去(禁锢是他的一生的名片)(8)

溥仪一生总共五个老婆,前面三个都被沦为历史的牺牲品,因为文绣追求自由,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敢于突破传统,断然与皇帝离婚,而后成为一名教师,也算是好的归属。1959年特赦后,于1962年与李淑贤喜结良缘,可好景不长,溥仪与最后一个妻子共同生活了五年以后,于1967年10月因肾癌去世。

溥仪身为封建王权时代的象征,他的思想也是随着不同牢笼而变化着的,根深蒂固的旧思想与新思想的碰撞,让他几次大崩溃。而后慢慢了解了事件的真相之后,加之人民群众对他的宽容和仁慈,以及共产党的关怀下,他终于承认了自己所有的犯罪行径,得到了彻底的自由和解脱。

曾经的刻骨铭心都成了过去(禁锢是他的一生的名片)(9)

身为帝王,舍弃自由与自己的生活,没有爱好与思想,更多的是无奈与禁锢。提起自己的前半生,溥仪竟用“耻辱和罪恶”来形容这整整四十年,他丝毫不觉得当皇帝是一件有优越感的事,反而认为“皇帝”这个身份给他带来的只有痛苦和屈辱。

他从心底里承认新中国的美好,他认为获得中国公民这一认可是得到了做人的快乐。“帝王”这两个字,就像是他身上的一道无法挣脱的枷锁,把他牢牢地困住:

“我这一世,当过皇帝也当过公民,归宿还好,现在总算是走到了尽头……改造我这样一个人是不容易的,把一个地道的封建统治者变成了一个地道的公民,这是哪个国家(的政党)也很难做到的,中国共产党办到了。”

在生命行将归于沉寂之时,溥仪曾如此感叹自己从皇帝演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波折一生。

曾听见一名中国在美留学生的演讲:

“当她同学得知自己毕业之后将回到中国时,他羡慕地说我的国家常年内战,虽然在今天,我们两个都是在美国的留学生,但是,我们各自都还有一个身份,你的身份是中国公民,而我的身份是难民。你只要普普通通做个中国人,就可以得到应有的权利。你可以轻飘飘的说,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而你随时可以说,家里这么好,我随时回得来。”

她用深情的话语讲述了作为中国公民的底气与自豪。而《我的前半生》的封面上有句英文简介,“From emperor to citizen”,即“从帝王到公民”,短短的六个字却是溥仪一生的写照。

曾经的刻骨铭心都成了过去(禁锢是他的一生的名片)(10)

动荡一生,跌宕起伏,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明白国家的安稳富强是公民的一生依靠。新中国的公民生活,让溥仪感到非常充实和幸福。所以,那一张选票被他认为是最珍贵的礼物就不足为奇了。

这时的他,才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