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的后遗症头疼(伤寒发汗后四肢拘急不舒)

中医有个名词叫汗法,又称解表法,是通过发汗的方式祛邪外出,使肌肤调理开泄,气血流畅,从而卫外安内。

这个方法是古代医家观察热病,见汗出之后,高热即退总结出来的。

伤寒的后遗症头疼(伤寒发汗后四肢拘急不舒)(1)

汗法主要适用于外感表证,如感冒,麻疹初起疹点隐隐不透,疮疡初起有表证,或虽汗出而寒热不解的表证等。想让邪气从皮肤里离开,均可用汗法治疗。

邪气外出之后,有些外感表证得愈,有些却又表现复杂。比如伤寒发汗后,不仅余热不除,还四肢拘急不舒,并且胸膈不利,呕逆,不思饮食。又是咋回事?

很明显,此为伤寒表证邪未完全透出,在身体里作妖作恶,搞得里也不适,外也不舒服。

宋代官修医书《太平圣惠方》载:秦艽散,可解此种症状。

组成:

秦艽、 柴胡、 麸炒枳壳、 桑根白皮、 麦门冬、 葛根。

全方舒筋活络,解表散热,泻肺利脾胃。

站首位的秦艽和末位的葛根,二味相合,既能散热,又能舒筋活络。

秦艽辛苦平,活跃于胃肝胆经。其性润而不燥,苦能泄降与除湿,辛能祛风,微温能使气血和畅。故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并利水利小便等,让邪有出路。

伤寒的后遗症头疼(伤寒发汗后四肢拘急不舒)(2)

葛根甘辛凉,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之功。凡伤寒有热而不用发汗,且有项背不舒或是四肢不利的情况,用它最是适合。本方正是发汗过后不需要再发汗的情况。

故葛根既能舒筋活络,又能生津养胃。

秦艽葛根相配,一个祛风除湿,一个解肌退热,不仅共治表证肢体拘急不舒,且因葛根有生津止渴之功,可用于治胸膈不利。

散热利脾胃,主要由柴胡和枳壳、麦冬把关。

柴胡,性味苦凉,入肝胆经,既能升散,又能疏泄。既可用于透表退热、疏肝解郁,又可用于升举阳气。

心腹胃肠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均可用它推陈致新。因此,于本方之外感邪未透,里症胸膈不利,可谓妙药。

枳壳苦辛酸温,入脾胃经理气宽中,行滞消胀安胃,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肿,通利关节,背膊闷倦等。

柴胡主行肝经逆结之气,并除胃肠积气。枳壳长于理气宽中,主胸膈中焦之病。二味一升一降,一开一合,调理气机,行气开郁,使气行血行,外散表热邪气,内利胸膈逆气,并通利关节,止呕等。合力狙击本方对应之症。

正是气机一通,多病无踪。

伤寒的后遗症头疼(伤寒发汗后四肢拘急不舒)(3)

麦冬在柴胡枳壳一升一降之后,以味甘微苦,性微寒,入胃肺心经之功,入胃以养胃液,开胃进食,更能入脾以助脾输布精微于肺,令肺胃均安,并清心除烦。是柴胡和枳壳的有力后援。

而秦艽也以其清胃热的功效,与上三味站成了同一战线,在通利关节与和胃的战场上互相成就。

除余热,桑根白皮是好手。

桑根白皮工作于肺经,性味甘寒,散热功效佳,由于伤寒之热痰喘咳唾血,均是因实邪郁闭遏制,肺窍不得通畅,用桑白皮渗透并散热,可利肺气,故有泻肺之有余,非桑皮不可之说法。可见,其散热功效可用治本方发汗过后邪气仍留肌表之症。解锁余热不除的密码。

六药相配,各有所长又分工合作,使余热清,四肢利,肠胃和。共逐病邪。

伤寒的后遗症头疼(伤寒发汗后四肢拘急不舒)(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