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之行游记(跟着山志游普陀山)

普陀山之行游记(跟着山志游普陀山)(1)

禅游普陀山

“跟着山志游普陀山”003期来了~

普陀山之行游记(跟着山志游普陀山)(2)

立春过,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在普陀山,与春天相处最好的方式,就是一头扎进山海之间,感受一春烟雨、山川霞飞。

普陀山之行游记(跟着山志游普陀山)(3)

许久未动弹的筋骨早该由明媚的春天来激活,跟着普陀山志,沿着朝山香道,用不同的路线,用独特的视角游山,让心灵与春共舞。

普陀山之行游记(跟着山志游普陀山)(4)

普陀山之行游记(跟着山志游普陀山)(5)

(点击上方图片开启游线导航)

“跟着山志游普陀山”003期

第1站「普济禅寺」

普陀山之行游记(跟着山志游普陀山)(6)

位于普陀山白华顶南、灵鹫峰下的普济禅寺,是普陀山香火最盛的寺院,也是游客们登上普陀山首站之一。

普陀山之行游记(跟着山志游普陀山)(7)

普陀山之行游记(跟着山志游普陀山)(8)

无论是对于游客还是当地人而言,这里已经不仅仅是一座寺庙了,而是祈愿的神圣之地。平日里就香客不断,春暖花开来临,自然没得说。

“跟着山志游普陀山”003期

第2站「西天景区」

普陀山之行游记(跟着山志游普陀山)(9)

西天景区即西天古道,以“西天渡口”为西天景区的起始点。

西天古道

普陀山之行游记(跟着山志游普陀山)(10)

普陀山之行游记(跟着山志游普陀山)(11)

香道很适合和朋友一起边爬边聊。山上树林茂密,空气清新,走在山间感觉整个人都变得清爽通透了!

普陀山之行游记(跟着山志游普陀山)(12)

耳边轻拂的春风,涤荡着撩人的春意,风过处,是一季花开的萌动,更是一叶菩提的新生。

“跟着山志游普陀山”003期

第3站「千年古樟」

普陀山之行游记(跟着山志游普陀山)(13)

一株树龄逾千年,可谓独木成林的千年香樟就扎根于西天景区。其树龄之高,树冠之大,在国内香樟中实属罕见。

普陀山之行游记(跟着山志游普陀山)(14)

站在树底下仰望,张开的树干像盖子一样把人遮盖住,立于树下,能感受到遮阴蔽日远离都市喧嚣的情趣。

“跟着山志游普陀山”003期

第4站「心字石」

普陀山之行游记(跟着山志游普陀山)(15)

西天景区以奇石著称,荟萃各色石景,沿着古道拾级而上,心字石遍映入眼帘。

心字石

普陀山之行游记(跟着山志游普陀山)(16)

普陀山之行游记(跟着山志游普陀山)(17)

心字石是普陀山规模最大的摩崖石刻,也是饱含寓意的单字石刻。来到普陀山既是“心”的修炼,也是“性”的修行。

普陀山之行游记(跟着山志游普陀山)(18)

离此不远的一叶扁舟石天然形似,胜过人工雕琢,恰似一搜乘风破浪的小船,隐匿在山川丛林之间,散发着它的独一无二的自然魅力。

《普陀山志》小故事

心,本自明镜,四大乾坤,释子僧宝头陀手作、经理刻石,刻于清末民国初。心字石后峡谷间,有一石向外伸展,酷似蟒首,称蛇头石。传说观音与一蛇精斗法,以神力伏之,点化蛇精成石,永镇于此。

“跟着山志游普陀山”003期

第5站「圆通禅林」

普陀山之行游记(跟着山志游普陀山)(19)

普陀山之行游记(跟着山志游普陀山)(20)

行至西天古道中段,梅岑山山顶,走进圆通禅林小憩一番。庵院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环境幽静,是一处可陶冶情操的宝地。

圆通禅林

普陀山之行游记(跟着山志游普陀山)(21)

普陀山之行游记(跟着山志游普陀山)(22)

禅寺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看似无心,其实都精心布局,将寺庙的清净融于自然的空灵之气,一片开阔美好。

“跟着山志游普陀山”003期

第6站「梅福禅院」

普陀山之行游记(跟着山志游普陀山)(23)

普陀山之行游记(跟着山志游普陀山)(24)

继续西行至梅福禅院(又称“梅岑禅院”、“梅福庵”),位于梅岑山脉西巅,掩映在西天树荫间,独具清幽。

普陀山之行游记(跟着山志游普陀山)(25)

普陀山之行游记(跟着山志游普陀山)(26)

仰望天空,透明的蓝,纯净的一尘不染。那不经意被惊散的流云,洒脱的闲逸,以及无瑕的韵致,装点着春光的晴好,给心境添了几许从容。

“跟着山志游普陀山”003期

第7站「磐陀石」

普陀山之行游记(跟着山志游普陀山)(27)

“风来时微动,风止石岿然。”磐陀石,被誉为“天下第一石”。

普陀山之行游记(跟着山志游普陀山)(28)

普陀山之行游记(跟着山志游普陀山)(29)

它左右悬空,凌空孤峙,石身与底座衔接处间隙如线,看似摇摇欲坠,实则稳如磐石。

普陀山之行游记(跟着山志游普陀山)(30)

清凉的海风扑面,身边是奇特的风景,在春日的暖阳下感受南海圣境的壮美景致。

《普陀山志》小故事

相传这里就是观音大士的说法处。磐陀石由上下两石相累而成,下石一块巨石底阔上尖,周广余米,中间凸出处将上石托住,曰“磐”;上石2.7米,宽近7米,上宽下窄,呈菱形,曰“陀”。上下石衔接处间隙如线,似连似断,好像上石悬空挂在下石之上。“疑天外飞来,似神手搁置”是对磐陀石最相当的描绘。相传曾有人牵线割过两石交接之处,由此证明二石并未相接,但今人有尝试者却都没有成功过。磐陀石险如滚卵,顶端却安稳如磐,可容30人在上游玩嬉戏。石上凿有石阶,可缘梯而上到石顶。

“跟着山志游普陀山”003期

第8站「二龟听法石」

普陀山之行游记(跟着山志游普陀山)(31)

磐陀石以西,两个凸出的岩石形似海龟组成了二龟听法石。

普陀山之行游记(跟着山志游普陀山)(32)

一龟蹲踞崖顶,回首顾盼,另一龟缘石直上,昂首延颈,筋膜尽露,形态极为传神,令人叹为观止。

普陀山之行游记(跟着山志游普陀山)(33)

大自然是最神奇而伟大的造物者,而最美的风景,往往出现在不经意的时候。世界有多大,石头就能有多神奇,多美好,大自然的奇石,总能给你惊喜!

《普陀山志》小故事

传说很早以前,普陀山还没有僧侣寺院,观音在此修道,每天夜里端坐磐陀石上念经说法。山上飞禽走兽,海里鱼虾蟹鳖,每当观音念经,纷纷前来听经。

两只海龟奉龙王之命去偷听观音念经。起初,他们只在莲花洋探头探脑地默默记诵,后来越听越有味道,便渐渐靠近观音洞,到了第八十一夜,他们竟偷偷爬到磐陀石附近山坡上。经念得越来越悦耳,越来越动听。两只海龟听得入了迷,走了神,敲四更没听到,敲五更不动身,直到东方透红,观音离开磐陀石,他们还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听着。原来它们已经误了回龙宫的时辰。从此,两只海龟,一只伸着脖子,一只昂着头,再也不能动弹了。

/

普陀山之行游记(跟着山志游普陀山)(34)

晴空万里,微风徐徐

踏着春天的脚步,登上西天香道

跟着《普陀山志》

去寻觅普陀山的二月

寻觅早春意想不到的美景

除了西天古道

还有妙庄古道、香云古道、洛迦山香道等

寻香古道游线

将在“跟着山志游普陀山”系列中陆续更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