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痊愈的8个标准(66个抑郁症康复者告诉你)

抑郁症痊愈的8个标准(66个抑郁症康复者告诉你)(1)

《2019中国抑郁症领域蓝皮书》披露,中国抑郁人数逾9500万,大学生群体的抑郁发病率高达23.8%。然而与高发病率形成反差的是,抑郁就诊人数不足10%,而就诊人数中能够积极投入治疗的人数更是少之又少。

近些年来,明星名人患抑郁症的消息屡屡曝光,大众熟知的作家三毛、演员张国荣、乔任梁都不幸因为抑郁症自杀身亡,而这些年比较活跃于大众视野的热依扎、薛之谦、韩红、肖央、朱丹、葛优、陈坤、大S、郑秀文、薛凯琪,主持人白岩松、崔永元等也都自爆曾患过抑郁症。

抑郁症痊愈的8个标准(66个抑郁症康复者告诉你)(2)

另外,与大众的普遍认知不同,在一项在全国开展的、针对50万男性和女性的调查显示,重度抑郁症与居住在农村和低收入状态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其实农村人口以及低收入人群更易成为抑郁症患者。

2020年爆发疫情以后,全社会陷入重大焦虑的情绪之中,这一外在的应激源更是直接推高了抑郁症的发病率,全国许多地方的精神疾病诊治机构可谓“人满为患”。

面对如此庞大的抑郁症人群和如此严峻的社会形势,只靠人数有限、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的心理工作者恐怕是杯水车薪的。

另外,即便如此,全社会对于抑郁症群体依然有着各种各样的歧视和偏见,依然还有很多人认为抑郁症就是“想太多”、“太脆弱”,这又进一步地导致抑郁症患者没办法积极投入治疗,以至于抑郁症“黑户”大有人在。

抑郁症痊愈的8个标准(66个抑郁症康复者告诉你)(3)

那么,抑郁症患者该怎么办呢?

我认为向那些已经业已康复的人“取经”也是一种可取的办法。

最近我在拜读由英国学者编辑的一本汇集抑郁症康复者写给抑郁症患者的信件合集《黑暗中的光》,这本书集合了66位曾经身患重度抑郁症康复者的亲身经历。我认为,比起专业工作者,他们从黑暗中走出来的特殊身份更有说服力。

抑郁症痊愈的8个标准(66个抑郁症康复者告诉你)(4)

因此,我对这本书的66封信做了一定的梳理,按抑郁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他们在走向康复的道路上到底做了什么、康复后他们对这段身患抑郁症的经历有哪些理解三个部分与你分享这些康复者的真知灼见。

也希望对抑郁症还不太了解的人,也能抽空读一下这篇文章。

让我们一起更好地理解抑郁症患者这个群体。

一、身患抑郁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乔任梁生前拍摄了电视剧《定制幸福》,曾经被监制杨文军在微博批评,说他老找各种理由迟到,再出现一次通报全行业封杀,“重度抑郁请回家治疗,不是你挑衅剧组的借口。”

抑郁症痊愈的8个标准(66个抑郁症康复者告诉你)(5)

当时这番话引发许多网友的力挺,当然是力挺这位监制。毕竟时至今日,在许多人眼中,明星就是工作很轻松、来钱很快的工作,在他们身上发生什么“负面”事,情感上很容易站在批判他们的一方。

然而,不幸的是,这一次的“力挺”实际变成一把刺向乔任梁的刀,最终这位“重度抑郁”患者,选择了自我了断。

抑郁症痊愈的8个标准(66个抑郁症康复者告诉你)(6)

我不支持舆论反过来网络暴力这位监制,但是这位监制的言论确实体现出了对抑郁症状的无知,也体现出对抑郁患者缺乏基本人文关怀和共情。

那么,作为一名抑郁症患者,他们都有哪些常见的疾病体验呢?以下是这66位康复者在回顾自己病史的时候,具有普遍共性的内容:

1、丧失了生活的活力。

他们可能连基本的日常事务都做不好,就想一动不动地躺着。有的人可以几周都不洗澡,不想换衣服,连给做一顿像样饭菜都做不到。而有的人要么大吃大喝,要么不吃不喝。

而这种状态下,自然会让许多既定目标难以完成,事情堆积如山之时,又会让他们更加沮丧,进而加重抑郁。

回看乔任梁的“迟到”,可以认为是抑郁症最典型的一种体验,倘若片方能够有一些常识和理解,就不应该用“封杀”这种极端言论去威胁他,这不仅对抑郁症患者无用,反而是极为不利于他们缓解病情的。

抑郁症痊愈的8个标准(66个抑郁症康复者告诉你)(7)

2、认为死亡是解脱痛苦的一种选择。

不少抑郁症患者在这个过程中,都动过自杀的念头。他们甚至羡慕身患重病的人,因为也许他们有理由放弃,而且大家会理解他们。

他们认为,抑郁正在摧毁自己的生活,拖累自己身边的人,如果没有自己,他们兴许还能活得好一点。而阻止他们自杀的原因,也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为担心家人将承受自己自杀后的屈辱而作罢。

3、对抗抑郁药物有抵触情绪。

认为药物起不到什么作用,只起到副作用。

4、对求助专业人士也有抵触情绪。

认为只有专业人员才能帮自己是一种耻辱,因为自己怎么把自己的状态弄得那么糟糕了?

5、总是幻想自己能控制头脑中的负面想法。

然而,越是想控制,越是发现做不到,从而就更加讨厌自己了。

抑郁症痊愈的8个标准(66个抑郁症康复者告诉你)(8)

6、有一些生理上不适反应。

比如经常性的失眠。

比如会觉得音乐也是一种噪音。

比如会总想哭,但是不太明白自己为何要哭。

7、自我厌恶。

由于做不出什么事,由于原来向往的东西,变得微不足道,觉得付出不值,而以前不担心的事,现在变得担心,本来就担心的事变得更担心,从而怨恨自己、讨厌自己。

8、还要面对其他人的不理解。

当抑郁症患者躺在床上一动也不想动的时候,有人却劝他们要振作起来。

而有的人,认为他们这种表现,只是爱出风头,不珍惜别人的工作和价值观。

抑郁症痊愈的8个标准(66个抑郁症康复者告诉你)(9)

二、在康复过程中,他们都做了什么

我相信上面的体验会让许多抑郁症患者感到很“亲切”,因为这确实就是自己的经历。在知道别人其实跟自己一样,有这样的体验之后,我想他们会好一点,起码没有那么孤独了。

而下面的内容,我更希望你能认真看看,或许有一些是值得你效仿的:

1、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实。

抑郁症患者不比任何人差,也不比任何人优越,只不过是生病了罢了。

要经常提醒自己“我病了”,当你思考、谈论消极的东西时,记住这是“疾病”的意见,不是你的。

2、坚持服用抗抑郁药。

有人认为药物有副作用,可是治疗感冒的时候用抗生素也有副作用。

也有人说服用药物是软弱的标志,这也是乱说。请有一定耐心,因为要等待几周药物的作用才会显现。有的康复者吃了几年药后,才接受这一点。

抑郁症痊愈的8个标准(66个抑郁症康复者告诉你)(10)

3、用希望对抗消极观念。

希望是抑郁时唯一或缺的东西,也是不可或缺的东西。

所以要多关注和记录自己每天的成绩,如给绿植浇水、画画、去寄送了快递等。在小事中找回乐趣,比如雨中散步、陌生人的微笑。找一些事做,会给你带来成就感。

让细碎的时光,取代头脑中相反的画面。这有助于提醒你:你是谁,要去哪里,希望做什么、实现什么,提醒你要活在当下。

抑郁症痊愈的8个标准(66个抑郁症康复者告诉你)(11)

4、不再自闭,去寻求外界帮助。

这里的外界,不局限于专业人士,还包括朋友。很多抑郁症患者会担心,外界对自己很难友善,诚然不能保证所有人都能理解抑郁症患者,但是当这些康复者踏出这艰难一步之后发现,其实外界的敌意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大,还是有不少人愿意帮助你。

这些朋友会花时间关心你,见证和表扬你的进步,从来不批评你。虽然你可能觉得自己不配,但是这是一种安慰和呵护。

5、善待自己。

总想着一棒子敲死自己是个坏毛病。你必须找到一种办法打破这种僵局。

抑郁症患者容易认为关心自己是自私的,但现在你要认为这是必需的。在你的情况开始恢复前,你不可能为任何人做任何事。

抑郁症痊愈的8个标准(66个抑郁症康复者告诉你)(12)

6、锻炼身体。

请努力锻炼身体。哪怕是只能绕着马路走一圈也好。

7、培养爱好。

重拾旧爱好,或者培养新爱好。

三、康复后,我们怎么理解这段抑郁症的经历?

我认为这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我认为是这里。

身患抑郁症,当然是一段苦难的时光,很多人的生命可以说就此蹉跎,也会作出一些自己事后回想起来啼笑皆非的事来。

正如这本书所述,这是黑暗的——“有意思”的是,可以说黑胆汁说开始,抑郁就和黑色脱离不开关系。

然而,黑暗中也是可以看到一些光亮的,这些康复者事后回想这段经历发现,抑郁其实带给他们的并不是只有那段苦涩:

1、活下来,就值得骄傲。

对抑郁症患者来说,活下来真的不容易。因此,只要熬过去,每一天都在证明,你拥有超乎想象的力量和勇气。

抑郁症痊愈的8个标准(66个抑郁症康复者告诉你)(13)

2、导致抑郁的性格恰恰有值得自豪的一面,但是抑郁之后你对自己会更加理性。

导致抑郁的性格恰恰是值得自豪的品质。

很多抑郁症因为总是想把事情做好,这种积极主动,能够导致自己取得不错的成就,但是也会让自己想做的事情太多,没办法接纳自己的缺点。这样就会陷入抑郁。

因此,在抑郁之后,你对自己的要求其实会更加理性,也会更加健康。

3、能够更珍惜幸福。

抑郁提醒我们,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永恒的东西,一个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陷入心灵的风暴。

因此,请珍惜生命,珍惜美好,珍惜当下,让自己不只是活下来,也不只是活着,而是要活出自己。

抑郁症痊愈的8个标准(66个抑郁症康复者告诉你)(14)

4、向着火光走。

其实,康复者也很难说清楚到底是哪一条措施对自己特别其效果,所以才康复的。但是他们都很清楚,在这一路上,他们努力在向着火光的方向走,向着能够看到光明的方向走,有时候会发现无论如何都不起作用,但是只要假以时日,总是会起作用的。

当然,也希望这一束黑暗中的光,能够通过我的笔触,借一点给你!

抑郁症痊愈的8个标准(66个抑郁症康复者告诉你)(15)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3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