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县清朝民国时村庄(带您看看邹县古县城)

邹县清朝民国时村庄(带您看看邹县古县城)(1)

邹县县城石坊 名 址不详

邹县清朝民国时村庄(带您看看邹县古县城)(2)

崇教门外三迁故址坊

邹县清朝民国时村庄(带您看看邹县古县城)(3)

邹县清朝民国时村庄(带您看看邹县古县城)(4)

邹县古城主要街道

据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娄一均纂修《邹县志》载:“东门至西门横街一条。南门直街一条,至大横街止。北门直街一条,至大横街止。县治后城隍庙横街一条。东南隅小寺横街一条。井胡同横街一条。西南隅因利桥横街一条。东北隅仓胡同直街一条。学后新横街一条。学门前直街一条。”古城仅两条主要街道,即东西门里大街和南北门里大街。

古城排水情况

环城外四周挖掘有深约1丈、宽约3丈5尺的城濠(护城河),与南城墙外发源于四基山的因利渠(小沙河)相连通。4个城角内各有一个大坑,下大雨时,城内雨水分别流入4个坑里,桥上庙下还修一条南通因利河的排水暗沟,城内积水通过此暗沟排入因利河。

古城四门

东为“瞻岳门”,西为“襟济门”,南为“崇教门”,北为“近鲁门”

古城四桥

四城门外护城河上均建有石桥。东为东阳桥,西为西阳桥,南为因利桥,北为庙上桥

古城主要建筑

据民国24年(1935)《邹县乡土调查记》记载,古城除旧县署外,“公共建筑,规模宏大者,首推孟子庙、孔子庙、山西会馆、近圣书院、中庸书院。此外,文昌阁已改为孤儿教养院,城隍庙已改为县党部。古塔一座屹立城隅。”

古城其他建筑

据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修《乡土志》记载:县署居城正中,西附典史署,东为县丞署。县署东为东门大街。北有关帝庙(亦称武庙)、董王氏节孝坊、巡警总局。局后设第一初等小学堂。由武庙转北为仓胡同,北有大士庙。绕庙北行即城东北隅,设高等小学堂,内附师范传习所、阅报所、总劝学所,又有第二、第三初等小学堂。

东门东阳桥外东关街再东有二郎庙,内附华祖祠,再东有关帝庙。县署西西门大街有潘孔氏节孝坊,又西为文庙,内附名宦、乡贤二祠。前有太和元气坊,后有崇圣祠及学署;左有两座节孝总坊及节孝祠、忠义祠。

西门襟济门外西关街有东岳庙及邾城驿等。南门大街东有文昌庙,内附将军、龙神、八腊三祠;街西有大士庙,庙北设邮政分局(南通滕州、北达兖州)。

南城墙上有奎星楼。过南门崇教门,跨因利桥即南关街,有关帝庙、过街棚及颛孙子张祠。祠南为亚圣坊及文昌阁。阁东为孟庙,庙西为孟府。县署西北门大街立有张孔氏节孝坊。街西有普济堂、重兴塔等。街东有城隍庙等。北城楼上为元帝庙。

北门近鲁门外北关街最北端有座火神庙,庙东为邑厉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