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最新推荐书籍:我读陈春花的书

以下文字或许是马后炮。可话说回来,马后炮也是炮,歪打正着不敢说,只能正经地说吧。

刚看了华为的声明:华为不了解她,她也不可能了解华为。

“她”是谁?

名头和名字都很好听——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

在此,无意评论与解读华为与春花谁商业谁碰瓷的孰是孰非,只是想聊几句为何不看读书会推荐的她的书。

读书会里的书友多为企业家,而春花教授的头衔与经历又似乎契合了企业家们欲觅一师,以指导他们做好企业的诉求,因此读书会便推荐了她的《激活组织》等著作。

说实话,本人一直主张看书应看经典。

那么,什么是经典之作呢?

就企业来说,其管理实践与理论,自19世纪末工业革命以来肇始于欧洲,演进在美国,我们当时闭关锁国,没有赶上这趟“车”,结果还在1840、1860、1900三个节点上吃了大亏。因此,自建国后引入的企业管理理论,大都是“后进生”书桌上的课本,埋头苦读,就是要撵上100年差距的节奏。

“撵”的路径很重要,而且要脚踏实地,躬身前行。山不转水转,那是不靠谱的,斗转星移,或是常理。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动人也动,我走人也走,梦想巨人之肩、弯道超车或是努力的方向。

回到经典说。

无论是古典管理理论,还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还是丛林阶段的11个管理门派,以及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管理理论,都涌现出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得较好的管理大师。比如泰勒、韦伯、法约尔,斯科特,比如梅奥、麦格雷戈、马斯洛,比如德鲁克,比如大内、帕斯卡尔和阿索斯、特雷斯和肯尼迪、托马斯和小罗伯特等,近代有圣吉、柯林斯和波拉斯、波特、卡耐基等,他们的著作堪称经典。有些是侧重实践所得,比如麦考密克、斯隆、韦尔奇、稻盛和夫等,他们的著作可称为名著。因此,无论现在企业管理发展到哪一步(当然是每天都在进步),而这些最初生发的经典理论依然为现代所用,或许这就是经典的含义了。

读书会推荐的春花教授的书,一本没有领。

为什么不看春花教授的书?不是没有看,而是看了又合上了。

有两个印象:

一是理论没有新意。大师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或是对理论有独到的感悟与理解,所以说,无论是“接种”还是“移栽”,总要能长出自己的东西。可她的著作跑不出刚才所说的经典,更没有“移栽”土壤后的“新种植法”。泛泛而谈,像穿了“马甲”,始终还是两张皮。

二是理论大于实践。转述理论,是大学老师的事,而企业导师要能闻得惯机油味,听不烦机器声,说得溜工人话,读得懂老板心,看得到厂房外,过得去独木桥。而她的文字可算是“雅言”,又似乎缺乏一些味道。

茶无极品,适口为佳。或许,春花教授的书,如同角落里的那盏茶,只是不合口味罢了。

陈春花最新推荐书籍:我读陈春花的书(1)

(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