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晕车导游人员怎么办(我晕车路痴拿回扣)

游客晕车导游人员怎么办(我晕车路痴拿回扣)(1)

每个人出行的经历,可能都是从跟团游开始的。在印象中,导游要不是笑容亲切的姐姐,要不就是黄段子集中的哥哥。

但导游行业也被誉为“马里亚纳海沟”——水深,几乎看不到底。 深在哪里?涉及到客人食住行游购娱,每个行业的水都不浅,深度加起来,就是导游所在的行业了。

他们真实的工作到底是怎样?带团过程中有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看完这六个故事,也许会满足你们的想象。

游客晕车导游人员怎么办(我晕车路痴拿回扣)(2)

很多人觉得导游是一个特别没有门槛的职业,其实不是,“人生的经历”对于向导来说真的很重要。一些不经世事初入行的小朋友,真的很难给客人带来有价值的旅行体验。

许多游客印象中,导游是很幽默的,但每个导游也有自己的人设,如果你真的不擅长幽默,也不需要特意去背一些笑话段子,搞不好就显低级,例如我就是个不太会讲段子的人。

不同线路游客的素质真的会不一样,澳新线路就会比东南亚线路客人的素质高很多。但之前在澳洲也遇到全程以自我为中心的客人,她和同行的男生起了争执,就在汽车行驶中把男生的手机从车窗扔了出去,害大家一起找了三个小时。报警之后,这个女孩子一边装可怜一边和警察说是男生袭击她,但其实大家都看在眼里,是她自己在演戏罢了。

游客晕车导游人员怎么办(我晕车路痴拿回扣)(3)

国内客人几乎没有给小费的习惯,有些旅行社会向客人收取“导游及司机小费”,大概是10美金/人/天的标准。但这所谓的“小费”由旅行社交到导游手上,大概就缩水70-80%了。客人认为自己已付过小费,当然不会另付。

也遇到过特殊情况的。当时接待的是一位来海边度假的投资银行家,据说刚跟王健林谈完项目。他给小费之前还要铺垫一下,看着我说:“I don't need your change. I am gonna surprise you.” 我心想最多也就1、2百澳币吧,因为我也就带了他几天,也没为他做过什么特别的事,结果他居然给了2000澳币(约10000人民币)。其实高端的客人很多,甚至坐小型飞机、包机来旅游的,这些人对钱的敏感度不高,对小费的多少也不care。

游客晕车导游人员怎么办(我晕车路痴拿回扣)(4)

我是个晕车的导游。以前一上车就晕,有次去机场接客人,往返就10分钟,我居然吐了一路,客人反倒照顾起我了。但后来发现,晕车是可以靠锻炼克服的,一旦上车拿起话筒专心讲解,是会忘记晕车的,应该跟专心开车时候晕车一个道理吧?

也有方向感差的同事,听说有次他和客人一起,对照着手机GPS,居然在东京的地铁站里迷了1个小时才回到地面。你要是晕车和路痴两者兼备还当导游——那我敬你是条汉子。

通常我们在行程开始前,就会去认真观察每个客人,比如从客人守不守时,以及言语中耍不耍大牌就能判断出一个客人的素质。我们其实比较挑客人,一味讲价以及不投缘的不会接,只有对开朗的客人,我们才愿意多分享一些景点的故事。

游客晕车导游人员怎么办(我晕车路痴拿回扣)(5)

导游是服务行业,客人的要求当然会尽量去满足。就算有些特殊的要求,也会理解。比如一些男性客人希望取消一部分行程让导游带去风月场所,其实我们手上也有一些不同主题的风月场所资源,萝莉、二次元、御姐甚至SM这几类主题是中国男性游客最喜欢的类型。

日语中有一个词语叫做一期一会。每个客人来到日本都和我们有一个短暂的交集,是幸运也是缘份,人生也许就不会再见。作为司导们从和客人们的交流中,获得乡音,获得承认,也是一种得到吧。

但我们自己出去玩的时候,还是会选自由行。有次报团去台湾就遇到很坑的景点,叫什么驳二艺术特区,只能看看海岸和人工雕塑。我心中的台湾风情应该是像伯朗大道那种,可以骑脚踏车或步行穿过的美丽田野。

跟团游,大概率你就会遇到宰客的,小概率才能遇到好导游。除非是去小偷多,语言又不通的地方,才会跟团买个放心。否则我都一概自由行,自己规划路线,想睡到几点也无所谓,怎么放松怎么玩。

游客晕车导游人员怎么办(我晕车路痴拿回扣)(6)

我以前在新东方教高中英语,因为口语好,被介绍去现在这家酒店兼职带团,后来酒店发现客人反馈都不错,就把我留下当全职的导游,我的客人70%来自国外。

很多导游说地接团每次都去重复的线路很无聊,但我不这么觉得。导游这一行,常和形形色色的游客打交道,我能从各国游客当中读到他们的文化,甚至是政治光谱

例如英国游客,他们非常以本国文化为傲。你得尽量多恭维他们的indie音乐、莎士比亚的文学,千万别推崇美式文化。我甚至被他们善意地提醒过:我的口音里带着美国腔,这在正式的场合里,其实是不够庄重的。

而美国游客则很爱聊他们有多讨厌特朗普。我接待过的美国客人里,100%都在说特朗普坏话。所以我从中推断,美国总统选举时,大部分投票给特朗普的人,应该都是那些没怎么出过远门的保守群体。而大部分见得世面多,经济收入好——例如我们酒店的客人,都是反对特朗普的。

游客晕车导游人员怎么办(我晕车路痴拿回扣)(7)

但总体来说,欧美游客最喜欢的还是付钱到熊猫基地给熊猫铲屎,他们觉得能为熊猫做点事情就开心满足了。

今年春天,还有两个哥伦比亚和墨西哥的客人让我给他们找按摩店。我说按摩店哪里都有,给你们推荐一家中式按摩吧。但他眼神里却透露出别的期待,说我们就要去有特殊服务的按摩店。我只好说这种店在中国是违法的,如果不想被抓起来就遵守中国法律。

我个人来说没有行业标杆或偶像,但从事导游比较久的“老人”们心里都会有谱,知道谁比较敬业,谁比较敷衍。这个行业不太成熟,所谓“名山无善事”,每个叫得出名字的地方都会发生宰客的事情,旅行社把线路包装得很华丽,标榜着“性价比”,但这些低价收来的客人就会被转卖到导游手中,靠购物消费来把团费赚回来,这种团想好都难,也造成大家的口碑都很不好。

游客晕车导游人员怎么办(我晕车路痴拿回扣)(8)

我从小特内向,高中时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我能紧张得从手指头尖红到脑袋顶。后来有位长辈认为我可以试一下当导游,他觉得男孩子太内向是很难融入社会的,而导游是一个非常锻炼人的职业,上车拿起话筒,你就必须讲话。

这个建议蛮对我胃口,我虽然内向,但喜欢出游,初中开始就独自游遍了全国省份。导游嘛,游览景点兼锻炼。结果一干就是10年,慢慢也喜欢上跟人聊天交流了。

以前听到导游这个词,心里就会跟“强迫买东西”,“高价卖烂货”联系起来,而且总感觉导游是个比较低下的职业。但亲身涉足后,才发现完全是偏见

跟团是非常好的选择,不光是便宜,关键是前人已经帮你探好路了,景点,住宿,用餐,用车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最优结果。缺点就是不自由,有种走马观花的感觉。每个景点就是20-30分钟,拍完照就上车,没意思。

游客晕车导游人员怎么办(我晕车路痴拿回扣)(9)

但我要说句公道话,大部分的地方或景点,真是下车拍照到此一游就够了。

一趟旅游觉得开心,导游也不错,就买点特产支持一下吧。估计有人要有意见了,说“看吧,导游就是总卖东西”。但出门旅游,买点纪念品和手信回家很正常啊,如果你想表达善意,又不习惯给小费这么直接,这是另一种让我们开心的方式。

如果现在让我介绍我的职业,我会这么说:这是个需要积极乐观生活态度才能从事的一个职业,而且最好要有求知若渴的态度,不断充实自己,才能100%的带给客人欢笑与快乐,在他们的欢乐中收获成就和满足。

游客晕车导游人员怎么办(我晕车路痴拿回扣)(10)

我不太喜欢带第一次出国的客人,更偏向于出过几次国,对国外文化有所了解的客人,这样相对省心省力。对于他们,我有个观察,不一定正确:如果客人在机场吃东西又很有礼貌,这个客人很有可能比较大方。

我刚开始做导游的时候觉得很新鲜,后来看多了就觉得有点无聊了。但旅行社不会因为你觉得无聊,就让你选不同的线路,你哪条线路最熟就得一直走这条线路,时间久了都快看吐了,和我入行前想得一点也不一样,并没有想象那么轻松

游客晕车导游人员怎么办(我晕车路痴拿回扣)(11)

还记得2014年带一个东南亚的公务考察团,当时的行程是:先在新加坡开会,再去马来西亚游玩,接着从吉隆坡飞回北京。最方便的当然是坐马航,但领导觉得马航不安全,硬是让我们开车回去,从新加坡坐新航。

当时还觉得这些领导也太事儿了吧。结果我们本来买好的那个航班,就是MH370,现在想想还是有点后怕的。

游客晕车导游人员怎么办(我晕车路痴拿回扣)(12)

当初选择入行,是迫不得已。我9岁的时候就跟着家人从温州移民到欧洲,家里条件并不是很富裕,所以一直要干些杂活儿来维持生计。我感觉干导游能挣点钱,便入了行。

我很喜欢撩,尤其碰到团里好看的小姐姐,会忍不住跟人家走近点多搭几句话;我特别喜欢和聪明的,有思想的客人交流,无论男女。要是碰到聊得来的客人,旅程就不再是让人疲倦的差事。不过撩顾客也不是白撩的,因为类似的事情,我已经被举报了两三次了。后来没有正规的旅行社要我,我就自己单干了。

我知道我这人挺不正经的,我也不在乎。反正再怎么着也不想靠客人购物来赚钱,在欧洲做导游是有固定收入的,我觉得没有必要为了购物返利来绞尽脑汁。

游客晕车导游人员怎么办(我晕车路痴拿回扣)(13)

购物返利有很多争议。很多人觉得返点是灰色收入,是导游的黑心钱。也有人觉得这算正当收入,是正常商业合作。但无论国内外,这种现象都存在。最多一次我所带的4999元团费的欧洲7国10日游旅行团,拿到了将近8万的提成返利。

分成基本都是旅行社和购物点去谈,导游领队不会去谈的,也有些购物点是导游或者领队自己找的 ,然后再谈,大概分成在20%左右,国外不如国内反得多一般去香港澳门的低价团购物是最多的。

最后给大家一个建议:如果真的遇到了强制购物,记得要找到他们的组织方,在网上发布反馈。无论他们是旅行社还是在线的旅行产品,大家还是会重视负面评论的。只要你感觉权益受到了侵害,发声其实还是有效的。

许多中国游客无法适应欧洲当地的菜肴口味,深夜里拖着我们出去加餐更是常有的事。有时白天几欧元的商品都要我帮着讨价还价的客人,会夜里拉着我花上百欧元打车去隔壁有中餐馆的城市”一解乡愁“,而老干妈、方便面、豆瓣酱甚至压缩饼干更是中国旅游团游客人手一样的标配,甚至偷偷携带或不舍得扔掉香肠、粽子、腊肉,最后被海关扣留,需要我们去不停给海关道歉,希望网开一面,对于这样的客人我们早就见怪不怪了。

游客晕车导游人员怎么办(我晕车路痴拿回扣)(14)

策划:悦游新媒体

采访 / 撰文:phillip、浩睿、羊羊、丸子、Florie、一丹、大黄

制图 / 视觉:杨铮

图片选自图片库,与受访者无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