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种人是怎么起源的(神秘的苗人到底会不会令人谈之色变的巫蛊之术)

黄种人是怎么起源的(神秘的苗人到底会不会令人谈之色变的巫蛊之术)(1)

苗寨

在之前的文章中,介绍了苗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蚩尤当为诸苗的祖先。由于在漫长的岁月进化过程中,苗人大多生活在偏僻的边远山区,所以苗族至今还保留有很多在外人看来神秘的习俗。

不知道,读者朋友们有没有玩过《仙剑奇侠传》这种游戏,在该游戏场景中就有大量的苗人出现,而且各种苗人都是施放蛊毒。

实际上,大多数人一听到蛊毒,就会联想到苗族人,似乎苗族人与蛊毒有不解之缘。就现有的文字记载,也确实是这样。

所谓“蛊”,“于文,皿虫为蛊,谷之飞亦为蛊。”《左传》中这样记载着。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从字面上来看,装载器皿中的虫子就是蛊,谷物腐败之后,从中飞出来的虫子也是蛊。蛊被认为具有非同寻常的毒性以及变幻莫测的特性。

那“巫蛊”呢?就是巫师为蛊,故曰巫蛊。

这就很直白了,就是专门从事巫术的人,养蛊、施蛊。当然也有人把养蛊、施蛊这一系列行为统称为巫蛊。也就是说,普通人只要干了这些事,也是巫蛊。

历史上,因为巫蛊之事,而遭罪的人不少。比如汉武帝刘彻的儿子刘据就因为被江充诬告行“巫蛊之事”而自杀。

要想行巫蛊之术,首先得养蛊,培养蛊毒。

养蛊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充满血腥的搏杀过程。

一般是把几种具有毒性的虫蛇挨饿后,比如蜘蛛、蟾蜍、毒蛇、蜈蚣放在一个器皿中,它们为了存活下去,往往会相互搏杀,互相吞噬。

到最后,那只侥幸存活下来的动物,就被冠以“蛊”的称号,如果剩下的是蛇,则称“蛇蛊”,剩下的蜈蚣,则称“蜈蚣蛊”。

在苗族的地区,常被人提及的是“蛇蛊”、“金蚕蛊”、“蜈蚣蛊”、“蛤蟆蛊”。

据《隋书》记载:江南诸郡往往畜蛊,而宜春偏甚。其法以五月五日聚百种虫,大者至蛇,小者至虱,合置器中,令自相啖,余一种存者留之,蛇则曰蛇蛊,虱则曰虱蛊,行以杀人。

至于为什么时间定在五月初五,可能是人们普遍观念中认为这一天是天地阴阳交接的关键时刻,五月五日乃毒气最盛的日子。

黄种人是怎么起源的(神秘的苗人到底会不会令人谈之色变的巫蛊之术)(2)

玉制金蚕文物

为什么苗人要费尽气力养蛊呢?

这就不得不提蛊毒的功能了。

养蛊的主要目的就是杀人,还可以转移他人的财富为己所用。

尽管历来统治者,对巫蛊之术严厉打击,各级地方官员也常常发布告示,鼓励民众自首、揭发行蛊之人,甚至把巫蛊列为十恶不赦的重罪,但养蛊带来的利益也常常促使一些人敢于铤而走险。

比如历代朝廷大赦天下,几乎都有这样的条款:自xxx以前官吏军民人等有犯除谋反逆叛,子孙谋杀祖父母、父母,妻妾杀夫,奴婢杀家长,杀一家非死罪三人,采生折割,谋杀,故杀,蛊毒魇魅毒药杀人,强盗,妖言,奸党失机并事干边方夷情,及人命至死罪者不赦外,其余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罪无大小咸赦。

再例如《魏书》:为蛊毒者,男女皆斩,而焚其家。巫蛊者,负羖羊抱犬沉诸渊。

养蛊有什么利益呢?

直接杀人。

据《恒春县志》载:其妻善为蛊,有商船往,交易不平,辄以蛊食之,不可救。说的是台湾南部一个县属下小岛中的居民,与人做生意,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就放蛊伤人。

再比如:(衢州)俗尚巫鬼,民毛氏、柴氏二十余家世蓄蛊毒,值闰岁,害人尤多,与人忿争辄毒之。

说的是衢州有两家二十多代都蓄养蛊毒,与人发生争吵后,往往就放蛊杀人。

其次,获取经济利益。

蛊会在人不知情的情况之下,把他人的财物转移到蓄蛊者家中,这种诱惑实在难以抗拒,尤其是在物质贫乏的封建社会。

“因食入人腹内,食其五脏,死则其产移入蛊主之家。”

“荥阳郡有一家廖姓,其家累世为蛊以致富,子女丰悦。”《太平御览》

此外,蓄蛊之人还可以任意支配受害者的灵魂。当受害者死亡后,蓄蛊者还能左右受害者的灵魂。

“凡蓄蛊之家,必盟于蛊神曰,愿此生得富,甘世世勿复为人。其用蛊也,人其人既死,死者之家赀器物,悉运来蛊家。其受蛊之鬼,即为蛊家役使,凡男耕女织,起居服侍,有名即赴,无有不如意,若虎之役伥然。”《述异志》

被害死的人甘心为蓄蛊的人所驱使,为虎作伥的也不在少数。

不过养蛊蓄蛊,除了官府和朝廷对此打击外,养蛊蓄蛊之人也还其他风险。

所谓:“三年不杀他人,则畜者自中其弊。”如果蓄养蛊毒的人,不利用蛊毒杀人,或者没有找到对象,那么蛊毒还会反噬主人。

“间有良心偶发。不肯害人。蛊虫无所依养。将养蛊之人咬蚀。以至肌肉黄瘦。面有青痕。甚至亲生儿女。亦为蛊虫所吃。”《皇朝经世文编》

因为偶然的原因,养蛊之人不肯害人,蛊虫除了咬蚀主人之外,甚至会咬蚀蓄养者的子女。

而这一点,有时候会成为官府抓捕、捉拿养蛊者的一种鉴别方法。

黄种人是怎么起源的(神秘的苗人到底会不会令人谈之色变的巫蛊之术)(3)

苗族仪式

据《皇朝经世文编》记载,地方官府贴出的安民告示中就介绍怎么识别养蛊人家的方法。“一识认之法。访得养蛊之家,屋子桌椅,俱皆乾净。其养蛊之,脸多黄瘦,头面有青痕。。留心稽察。”

对于这种隐秘的危害民众的巫术的兴起,很多人也开始不断寻找破解之法。

破解的方法也有很多。

比如《皇朝经世文编》记载,“凡一切蛊毒。都怕朱砂、辰砂、黄连、红豆等物。嗣后有蛊之州县村庄。不拘男妇大小人等。令各带朱砂二三钱。红豆三四个。或缝在衣领内。或常带在身边。蛊虫不敢近身。”

再比如“行其地者虑为所毒,宜带甘草嚼而咽汁,中毒即能吐出,仍以炙甘草三两、生姜四两、水六升煮,二升日三服。或用都淋藤黄藤酒煎温常服,则毒随大小便出。若含甘草而不吐者,非毒也。又三七末、荸荠皆可解,又白矾、细辛为未各三钱,新汲水调下得吐即止。”《峝溪纤志》

如果去往苗族地区,就要考虑他们会行蛊毒。可以带一些甘草在口中嚼一嚼,吞咽嚼出来的汁液等等。

总而言之,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总是有办法的。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民族的融合,对于苗族文化研究的不断展开,过去那些神秘、落后的部分,也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了。


原文链接:神秘的苗人到底会不会令人谈之色变的巫蛊之术?

其他文章:满清胜保除了贪财好色,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琐事? 晚清湘军当中鲍超的霆军战斗力不差,为什么军纪稀烂的?

一个小偷令人唏嘘的一生 漫谈吴人吴地古代风俗 清朝及之前的海南黎族人是什么样的? 明朝知府略施小计,智断一起杀人纵火案 一个人,两座城——认识太平军叛将程学启 从清人笔记中解读湘军大佬彭玉麟 莉齐小姐是凶手吗?马萨诸塞州的双斧杀人悬案虽然已经结案 西汉飞将军李广称得上是名将吗?为什么会有人质疑? 红顶商人胡雪岩究竟靠什么起家的,为什么又败落了? 明朝本地乞丐斗杀外地乞丐,反赖好心人的案件审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