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喜欢吃什么肉(儒家的祖师爷孔子)

孔子喜欢吃什么肉(儒家的祖师爷孔子)(1)

引言

你对孔子的印象是什么呢?

一个裹着蓝色头巾,胡子长长的老头?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还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经典句子呢?

不论你对孔子是什么印象,今天就想带大家见见不一样的孔子:

一个“吃货”孔子。

孔子喜欢吃什么肉(儒家的祖师爷孔子)(2)

O网友Daisy鲁设计的海报

“食”字在《论语》中共出现四十一次,占据很大一部分,可见孔子本人对吃十分讲究,从调味品、火候、形状、卫生到怎么吃、在哪里吃等等都有很详细的要求,形成了一套关于饮食的礼仪体系。

那么,孔子对于饮食有哪些具体的要求呢?我们先来看看《论语》中的记载: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论语·乡党》

看完这段话,能留下印象的估计就是“不食”二字了,这个“不食”,那个又“不食”,很直观地看出孔子真的是很挑食了。

具体又是哪几个“不食”呢?

孔子喜欢吃什么肉(儒家的祖师爷孔子)(3)

饮食之道

孔子注重饮食卫生。饭食因湿伤变味、鱼烂了、肉腐了,都不吃。只做得一夜的酒,外面街市上卖的肉脯,也不吃,这是因为孔子觉得外面的街边小贩不卫生啊。

假如有一天恰巧赴公家助祭,分得了祭肉,就算吃不完也不能放过夜,应该分给旁人。如果是自己家里的祭肉,不出三天也必须吃完或者分完,过了三天就不再吃了。

除了不卫生的食物不吃之外,对食物本身的味道也要有所要求。颜色变了,不吃。味道变了,也不吃。煮的生熟失度,也不吃。调味之品不合适的不吃。

今天,我们可以用“色香味俱全”来概括孔子的这一要求,合适的火候加上合适的调料才不会破坏食材应有的味道,如果味道不合适,孔子也是不会吃的。

孔子喜欢吃什么肉(儒家的祖师爷孔子)(4)

O插画师倪传婧(VictoNgai)笔下的孔子

此外,孔子还提出了饮食均衡的问题。他认为吃饭不能因为米饭精细就多吃,也不因为肉烹制得细软便多吃,吃饭如果吃的太饱就不利于自身健康了。且孔子还注意到肉和五谷应该按照一定的比例摄入,肉吃太多了,便太肥腻,所以案上的肉品虽多,但是不能使吃肉的分量超过了五谷。

按照现代生物常识来看,吃饭过饱会给胃造成很大的负担,而吃肉会使人体内的饱和脂肪增多,过量摄入则会引起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病状,但春秋时期的人们并不懂得这些知识,而孔子却很前卫地具有这种意识,是十分可贵的。

孔子喜欢吃什么肉(儒家的祖师爷孔子)(5)

O影视作品中的孔子形象

最令人惊愕的一点是,孔子还有一定的审美要求。他连不按照正规形状来切割的肉也不吃。变质的食物不吃这个可以理解,可是切得不够方正的食物也不吃吗?或许我们今天难以认同这一点,但实际上,饮食对于孔子来说,可不仅仅在于填饱肚子,饮食最重要的内涵在于“礼”。

正是饮食被附加了“礼”的含义,才会产生这些一条条的“不食”。

孔子喜欢吃什么肉(儒家的祖师爷孔子)(6)

饮食礼仪

餐桌上了礼仪我们都很熟悉了,而哪一些是由孔子提出来的呢?

第一个是祭祀。

古人对自然和鬼神具有原始的崇拜,因此会通过祭祀表达自己对神明的崇敬,并祈求得到神明的保佑。《论语·泰伯篇》:“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一切以祭祀为先,宁可减少自己的饮食,也要保证祭品的丰盛,这才是正确的。

“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论语·乡党》

祭祀是春秋时期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饮食也不能脱离祭祀。孔子认为,即使是粗饭,菜汤,瓜类,临食前也必祭,而且毕其貌肃恭,有敬意。而侍奉君主时要遵循的饮食礼节又和寻常不同。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伺食于君,君祭,先饭。”——《论语·乡党》

由此观之,与饮食相关的礼节还是较为繁复的。

孔子喜欢吃什么肉(儒家的祖师爷孔子)(7)

O祭祀文化由来已久,清明是中国人重要节日之一

第二个是食不语,寝不言。

我们都知道“食不语,寝不言”,而这个观念最早正是由孔子提出来的,即吃饭睡觉时都不能言语,这才符合礼。

第三是关于酒。

但是在那么多的食物中,只有一样孔子没有对其加以限制——酒。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诗和酒是中国文人两大心头好,同样的,饮酒在春秋时期并不被视为败德丑行,而往往被视为潇洒风流的象征。

孔子喜欢吃什么肉(儒家的祖师爷孔子)(8)

O曲水流觞。古人喝酒极为讲究,讲究酒德和酒礼

“唯酒无量,不及乱。”——《论语·乡党》

喝酒没有限制,只要不喝醉闹事就可以了。

第四个是饮食场所。孔子对应该在什么地方吃饭也做出了规定。《论语·述而篇》:“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最好不要再有丧者隔壁吃饭,即便是吃,也不可以吃饱。

看到这里,你明白孔子是怎么挑食的了吗?他对饮食的规定不可谓不详细了,几乎方方面面都有涉及,且这些规定十分详尽。

孔子喜欢吃什么肉(儒家的祖师爷孔子)(9)

衣食简朴

或许会有不少人产生疑惑,孔子对食物的要求这样高,又是品质又是味道,这难道不是奢侈浪费吗?

但是孔子曾说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见他并不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之人,相反,他更追求纯朴简单的生活。所谓“饭蔬食,饮水,其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读书人以追求道作为自己的志向,但如果他以恶衣恶食为耻,那么也就不值得与这个人交谈了。真正为了“道”矢志不渝的人,是不会过于看重物质享受的。

孔子喜欢吃什么肉(儒家的祖师爷孔子)(10)

O孔子在杏坛讲学

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回,家境贫寒,经常吃不饱穿不暖,居住在陋室,非常人所能忍受,但颜回却依旧快乐,因为颜回之乐在于学,不在饱食。孔子发自内心地称赞道:“贤哉!”从这里也能看出孔子提倡饮食简朴的观念。

比起食物,其实孔子所执着的是食物所反映出来的“礼”。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和“礼”是密切关联的,仁是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而如何能表达“仁”呢?于是就有了礼乐。

孔子喜欢吃什么肉(儒家的祖师爷孔子)(11)

O颜回在电影《孔子》中的形象

后记

礼的本质在于人心之仁,违背礼的事情正是出于人心之不仁,孔子维护礼,本质上是出于对道德的维护,而不是简单地归纳为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古人希望通过礼去维护社会秩序,人的心中有道德,便知耻,也就知道什么事情不应该做,社会可以无君,但是不可以失德。

从今天看来,孔子对于饮食的礼仪要求,有很多我们一直沿用至今,这些规范对今天还具有指导意义。但是有些礼仪在很多人看来未免过于繁琐、不合理,例如不吃切得不规则的肉等等,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看待这些传统礼仪文化。

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些餐桌上的礼仪能够反映出孔子本人的思想,饮食之道也是孔子思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一定程度上,也是春秋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写。

孔子喜欢吃什么肉(儒家的祖师爷孔子)(12)

孔子喜欢吃什么肉(儒家的祖师爷孔子)(13)

内容为『手望Sowarm』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