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创意下课铃声(学生自编7段上下课铃声)

来上海中学国际部的人,会发现这里的上下课铃声和其他学校不一样:上课时,一段具有未来感的电子音乐轻快活泼的旋律,提醒同学们赶紧打起精神来;快下课时,一段舒缓悠扬的钢琴声则让师生们放松下来,甚至连午餐、放学等的提示铃声都不一样。

周到君从日前举行的上中国际部初小段科技节“创意启智”嘉年华获悉,这7段不同的“校园之声”,正是选修“创意作曲”课程的同学们的创意。在初小校长刘炼看来,“科技”并不仅仅意味着工程、STEM这些纯理科应用,那些善于将音乐、文学等艺术形式与科技手段结合的创意,也是创智形式。

小学生创意下课铃声(学生自编7段上下课铃声)(1)

文艺范也可以在科技节大放异彩

在这场“创意启智”嘉年华上,周到君看到,孩子们各展所长、脑洞大开。除了各种颇具科技含量的作品外,还有很多充满创意的音乐、文学、绘画艺术作品,在科技手段的辅助下,让人眼前一亮。

比如,低年级学生从拍摄一段定格动画、用可视化模块设计一款游戏开始,把听上去深奥的编程变得生动有趣;

喜欢美术的学生,则发挥想象,设计未来校园的图纸,并根据手稿自己测量、拼搭、打磨各个部件,涂鸦构建出未来校园的模型;更有喜欢创意写作课程的孩子,开设微信公众号、交流作品,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进行科幻写作。

小学生创意下课铃声(学生自编7段上下课铃声)(2)

嘉年华现场,科学组、工程组和艺术组的展台比邻而立,让孩子们体验到了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改变。而在老师们看来,形成“产品思维”是最要紧的,无论是一个游戏、一个机械手臂、一辆循迹小车,还是一段音乐、一幅画作,都是形成产品思维的载体。“我们要以这个年纪的孩子适合的方式,帮助他们发现兴趣,找到志向。”上中国际部初小校长刘炼表示。

小学生创意下课铃声(学生自编7段上下课铃声)(3)

国际部初小段科技总指导姚昇华介绍,初小阶段创新课程项目包含了10余门课程,其中既有3D创意空间、数字化设计与制作、Arduino、移动设备编程、动物与医学、微生物与植物学等理工类课程,也有创意美术、创意影视设计、创意作曲、中文创意写作、英文创意写作等人文类课程。

小学生创意下课铃声(学生自编7段上下课铃声)(4)

文章开头提到的这7段孩子自编的上下课铃声,指导者吴建京老师一直热爱音乐,是位“文艺青年”。大学时还组建过乐队,但他本科和赴美留学时学的都是化学相关专业;当上海中学国际部提出要开设IB音乐课程时,他主动请缨,从一名化学老师成功转型。带领孩子们玩配乐、玩编曲。吴老师坦言,或许是出于自己的理科背景,他的音乐课堂有些特别,他爱和同学们分析音乐的结构、规律和文化背景等,也让同学们在学习时更加有章可循,“希望对音乐感兴趣的孩子不要觉得这是一个特别艰深的领域,敢于尝试,谁都有机会享受音乐之美。”

打破课本、生活、实验室的界限

在活动现场,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在现场设立展位。孩子们饶有兴致地跟着专业科研人员,观察不同生长阶段的蚕的形状,或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麦,这些内容虽然在生物学的课本上也有所涉及,但只有自己亲眼见证、亲手操作,才有更直观的体会。

小学生创意下课铃声(学生自编7段上下课铃声)(5)

在上中国际部,从7年级开始,感兴趣的学生就有机会走入这些科研院所,接触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在中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唐威华看来,孩子们参与科研,能够提出问题是最重要的,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问题,也应值得鼓励。有的学生曾经花了两年时间,终于成功把绿色荧光蛋白放入大肠杆菌,看到闪闪发光的细菌。

刘炼表示,“课本知识难免滞后,我们要打破课本和真实世界,课堂和实验室之间的界限,让孩子们从小能够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