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损有余而补不足)

图片来源于网络总纲:“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道德经》,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人生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人生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生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

图片来源于网络

总纲:“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道德经》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天之道,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德的人才可以做到。

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

圣人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有道者是谁?就是有道德的人,是圣贤。

有道者,道法自然,向天道学习,有余以奉天下。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人要去向天道学习?

为什么人要去减少有余补给不足呢?

自然是有好处的,圣贤都是很有智慧的人。

可以更长久!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目前,地球存在了大概40-46亿年了,人类存在了大概200-300万年。

地球创造了诸多生命,创造了人类,就凭这一点,人类就需要不断地向地球学习。

天之道,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食物链。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虾米、小鱼、大鱼,由多到少,虾米是最多的,虾米获得的资源也是最多的,多了天道就去减少。

减少虾米去补充小鱼,减少小鱼去补大鱼,最终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

一个是为了短期的利益放弃长远的利益,一个是为了长远的利益放弃短期的利益。

一个是为了局部的利益放弃整体的利益,一个是为了整体的利益放弃局部的利益。

一个是及时满足,一个是延迟满足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天之道,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天道,其实就是在平衡,平衡才能长久。

癌细胞不会考虑人体的死亡,只会考虑自己的存亡,结果是人体死了,癌细胞也要完蛋。

有道者,就是天道的思维,整体性思维,考虑的是人类整体,而不是局部的个人。

有道者知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不仅自己这个个体可以长久,而且整体也可以长久。

《孟子》的《尽心章句上》中说道: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当自己穷困潦倒不得志的时候,要管好自身的道德修养;而在得志飞黄腾达的时候,也要让天下人得到好处。

穷的时候为什么要独善其身,达的时候为什么要兼济天下?

穷的时候是不足的,不足就要补,所以要独善其身。

达的时候是有余的,要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这样才可以更长久。

这完全是天道的思维。

减少不足补给有余,是会有极限的;但是减少有余补给不足,是没有极限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