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工作报告 白山松水奏华章

点击上方“吉林女性”关注

改革开放40周年工作报告 白山松水奏华章(1)

改革开放40周年工作报告 白山松水奏华章(2)

——写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

陈耀辉

坐标东北。

吉林,是中国雄鸡版图上的点睛之笔、绿色明珠。

行走在吉林大地,苍茫林海,浩荡碧波,千里沃野,生机勃勃。长白山雄浑壮美巍峨耸立,松江水不舍昼夜滋养浸润。好一派北国风光,大美气象。

这就是吉林,精彩纷呈的吉祥之地、吉利之地、吉顺之地。

白山松水黑土地,不仅孕育出举世罕见的生态奇观,也塑造了独特淳厚的人文胜景。经历改革开放40年风雨洗礼,昂首步入新时代的吉林,向世界展示着耀眼的光彩、博大的胸襟、开放的姿态。

精彩吉林,如画,如歌,如诗,如梦……

这是一幅动人的画。吉林山川秀美,风光旖旎。四季分明,空气清新。好山好水好田园,涵养了这幅画卷的底蕴和魂魄。

这是一曲高亢的歌。吉林产业集聚,活力迸发。老工业基地走向振兴之路,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创新创业正当时,激情的歌声伴着前行的脚步。

这是一首浪漫的诗。吉林沃野千里,五谷丰登。物产丰饶,得天独厚。春种秋收,岁月轮回,大自然的慷慨馈赠是黑土地上最浪漫的诗情。

这是一个绚烂的梦。吉林科教发达,人杰地灵。文脉独特,光耀古今。跃动的文化符号,澎湃的奋斗激情,演绎成吉林儿女振兴家乡的梦想。

这是一盘灵动的棋。吉林通江达海,开放包容。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独特,举足轻重。运筹帷幄,精心布子,大手笔谋划开发开放大“棋局”。

……

改革开放40周年工作报告 白山松水奏华章(3)

生态天堂 绿美如画

从长白山蜿蜒而来,在松花江两岸徐徐铺展,绿色,是这幅画卷最动人的色彩。

作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省,吉林有着与众不同的自然禀赋。全省拥有自然保护区51个,占国土面积的56%。森林覆盖率达44.3%,东部长白山区超过85%。现有活立木总蓄量9.54亿立方米,列全国第6位。长白山区素有“长白林海”之称,是中国六大林区之一。全省草地总面积1037万亩,是中国八大牧区之一……

改革开放40周年工作报告 白山松水奏华章(4)

在吉林,一季雪融,满目苍翠。绿色,是吉林生命的颜色和发展的底色。清丽山水、万千生灵、珍稀物种、丰富宝藏,都在这温厚的绿色中孕育而成。

东部长白山区林海茫茫,中部黑土地沃野千里,西部草原湿地辽阔无边,吉林大地如同一分为三的斑斓画卷,各有千秋,各展其胜,各具其美。

吉林之美,美在山水之间。境内山峦密布,河流众多。长白山雄峙东部,图们江、鸭绿江、辽河、绥芬河、松花江五大水系纵横全境。西部“河湖连通”工程,疏浚江河,连通湖泊,水至绿生,一水激活万水流。在这里可以春赏百花,夏享浓荫,秋观红叶,冬嬉冰雪。

吉林之美,美在万物生动。东北虎林海长啸、梅花鹿沃野呦鸣、丹顶鹤湿地起舞,岳桦树挺立迎风。向海湖畔,黄榆林静默亭亭;查干湖边,芦苇荡随风摇曳……这是吉林独有的地域之美。春暖夏凉,秋爽冬寒,造就了动植物缤纷四季的生态天堂。近年来全省大手笔恢复生态,长白山全面禁伐商业林,封山育林休养生息,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启动,东北虎“王者归来”,雄风再现。

改革开放40周年工作报告 白山松水奏华章(5)

吉林之美,美在风物独特。长白山和冰雪,是吉林的两大世界级生态名片,是不可复制的独特资源。“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中华十大名山”之一的长白山,是中朝两国界山,鸭绿江、松花江和图们江均发源于此。《山海经》称之“不咸”,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满族的发祥地和满族文化圣山。“中国起步时,你是历史走廊;中国辉煌时,你是半个大唐;中国蒙难时,你是冰雪战场。完成这一切,才猛然发现,你是全世界最稀缺的生态天堂。”这是文化学者余秋雨对长白山的咏叹。长白山是生物的立体宝库,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留地和国际A级自然保护区。长白山集瀑布、温泉、峡谷、地下森林、高山花园等旅游景观为一体,天池怪兽更是由来已久的神奇传说。吉林素来是冰雪的王国,拥有国际顶级的冰雪运动场地,吉林雾凇号称“寒江雪柳”,更是旷世奇观。

吉林,真正是希望的田野、生态的天堂。

改革开放40周年工作报告 白山松水奏华章(6)

创新高地 活力迸发

掀开吉林发展的历史,灿灿星河映照出吉林人“敢为天下先”的血脉基因。从第一代产业工人的艰苦创业,到“黄大年”们的科技报国;从新中国自主生产的第一辆汽车昂然上路,到“吉林一号”卫星一飞冲天,黑土地展露的是吉林人的竞进有为,创新担当。

改革开放40周年工作报告 白山松水奏华章(7)

作为老工业基地与国家商品粮重要基地,吉林的发展之路备受瞩目。在吉林考察时殷殷嘱托: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吉林坚持“加减乘除”一起做,“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一起抓,老工业基地负重前行,浴火重生。努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西部生态经济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路前行一路歌。

吉林,从回忆荣光的浅吟低唱到创新创业的亮丽高音,从怡然自得的单簧独奏到开放共赢的巨大和声,一个个跃动的音符汇聚成歌。

如今的吉林,不仅是“天下粮仓”和重工业基地,更是创新的高地、创业的宝地,产业集聚,活力十足。

如今的吉林,新的经济格局正在形成,新的发展动能正在壮大。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继续改造升级,医药健康、装备制造、旅游等新的优势产业和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航空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吉林省坐拥两座“金山银山”:冰天雪地和绿水青山。如今吉林冬季寒地冰雪和夏季避暑休闲两翼齐飞,“冷资源”已经“热起来”,“凉资源”正在“火起来”,“清爽吉林·22℃的夏天”“温暖相约·冬季到吉林来玩雪”已经成为吉林旅游两大品牌,特色资源优势已经开始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

改革开放40周年工作报告 白山松水奏华章(8)

如今的吉林,“吉林制造”正向“吉林智造”迈进,一大批老国企依靠科技翅膀华丽转身。近年来,全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进步贡献率增至55.5%。一汽现已将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以及共享出行,作为领先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移动出行服务的转型切口。中车长客已经成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的代表企业,高铁成为亮丽的中国名片。

改革开放40周年工作报告 白山松水奏华章(9)

如今的吉林,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正被激发出来,新兴产业飞速发展壮大,释放出巨大的潜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浪潮……吉林全面发力。“吉林一号”首颗卫星于2015年10月发射成功,是中国首颗自主研发的“星载一体化”商用卫星、米级高清动态视频卫星,被视为中国航天遥感应用领域商业化、产业化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吉林一号”如今已经进入密集发射期。按照计划,到2020年,“吉林一号”在轨卫星将有60颗。

改革开放40周年工作报告 白山松水奏华章(10)

如今的吉林,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亲商爱商,正成为投资的热土。通过“放管服”和“只跑一次”改革,为企业松绑、为创新除障、为公平护航,让投资者有信心,让项目争先恐后地落在吉林大地。连续召开全球吉商大会,招商引资,万商云集。吉人还乡投资兴业蔚成风尚。

吉林,真正是发展的热土、振兴的舞台。

改革开放40周年工作报告 白山松水奏华章(11)

沃野黑土 物华天宝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是对吉林最好的概括。

从先民“闯关东”开始,这块黑土地的富饶便渐为世人所知。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是幸运的,他们的收获大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来自土地的馈赠。

“一两土二两油。”黑土地是地球上最珍贵的土壤资源,地球上一共有四块黑土地,其中一块就在我国东北平原。吉林是著名的“黑土地之乡”,农业生产条件十分优越。多年来,吉林省一直保持粮食总产量全国第四、粮食单产量全国第一的记录。粮食商品率、人均粮食占有量以及人均肉类占有量居全国第一位。如今吉林农业正全面迈进现代化,田野间机器轰鸣的春种秋收场面已经成为一道独特风景,“天下粮仓”稳如泰山。吉林农业目前已经形成“三张名片”:“黄金名片”玉米、“白金名片”吉林大米、“五彩名片”杂粮杂豆。吉林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乌克兰玉米带并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古代曾为“贡米”的吉林大米种植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唐王朝时的藩属国渤海国的“卢城之稻”就是今天的吉林大米。被誉为“重如沙、亮如玉、汤如乳、溢馨香”,堪称米中极品。这张“白金名片”,如今“米走八方”在全国闯出了新的“粮道”。

改革开放40周年工作报告 白山松水奏华章(12)

来自大山的馈赠。

长白山在清朝时曾封山200多年,保存了完整而原始的生态系统。长白山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三大天然药材宝库之一。长白山区拥有全国最大最好的矿泉水资源,与欧洲阿尔卑斯山、俄罗斯北高加索山并称为世界三大优质天然矿泉水产地。长白山人参是举世公认的人参极品,世界人参80%的产量在长白山区。在中国医药史上,使用人参的历史十分久远。早在战国时代,名医扁鹊对人参药性和疗效已有了解,秦汉时代《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药中上品。如今长白山人参已经全面进入“药食同源”时代,走入寻常百姓家。长白山区还是中国最优质的葡萄产区,通化葡萄酒历史悠久,曾为国宴用酒。

改革开放40周年工作报告 白山松水奏华章(13)

来自江河的馈赠。

吉林江河密布,水产丰富。松花江、鸭绿江出产的鱼类“三花一岛”是难得的人间美味。早在辽金时期,查干湖冬捕就享有盛名。冰封的湖面上,庄重的“醒网”仪式充满神秘和野性。随着鱼把头的一声吆喝,上万斤的鲜鱼争相跃出冰洞。查干湖冬捕奇观已被列入吉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冰湖腾鱼”成为著名的吉林八景之一。

改革开放40周年工作报告 白山松水奏华章(14)

来自地下的馈赠。

吉林是矿产大省,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89种。其中油页岩、硅藻土、硅灰石、火山渣等11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钼、锗、镍等41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十位。目前油页岩查明资源为1071亿吨,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油页岩查明资源量的80%,开发潜力巨大。

改革开放40周年工作报告 白山松水奏华章(15)

沃野千里,农耕文明和渔猎文化浸润千年,是这块土地的根与魂;五谷丰登,年复一年书写着这块土地上的豪迈诗情。

吉林,真正是天赐的宝地,美好的家园。

独特文脉 科教发达

关东文脉,风格独特,源远流长,传承至今。

时光回溯,数万年前的远古,就有人类在吉林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商周乃至更早时期,吉林省境内的古代民族就开始与中原王朝建立了具有隶属性质的贡纳关系,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集安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古国遗风,历历在目。

365年前,也就是公元1653年(清顺治十年),清政府在此设置宁古塔昂邦章京,正式建制。公元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清廷建吉林城,命名“吉林乌拉”,吉林由此得名,至今已经345年。

改革开放40周年工作报告 白山松水奏华章(16)

一路向前,风雨沧桑。吉林因历史上著名的人口大迁徙“闯关东”而开始日益繁盛。山海关城下,一门之隔,界定着关外和中原境域。从清朝到民国数百年间,无数背井离乡的中原人开始闯入吉林大地,成为这里新的主人。

吉林自古就是多民族聚集区,各民族兄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这块土地上一点一滴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具有鲜明特色的关东文化。汉族和满族、蒙古族、朝鲜族文化融合发展,留下很多文化瑰宝。现在吉林的很多方言、地名、饮食、生活习俗追根溯源都能找到满族文化的影子。神秘的萨满文化现在仍有传承。白衣飘飘的朝鲜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已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改革开放40周年工作报告 白山松水奏华章(17)

一路向前,乐观勇敢。吉林人性格豪迈,热情爽朗,骨子里传承着先辈创业百折不挠的坚韧和刚强不屈的血性。遥想当年抗日烽火,吉林人保家卫国的壮烈情怀和牺牲精神令人动容,“抗联精神”始终在激励后人。艰难困苦,更能激发吉林人乐观豁达的天性。东北大秧歌、二人转现已火遍全国,是民间老百姓自己烹饪的文化大餐,精神享受。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东北民歌和莲花落的基础上演变而成,集歌舞、说唱、戏剧性为一体的表演艺术,仅传统剧目就有近300种,在吉林省有近200年的历史,深受群众喜爱。在民间素有“千军万马、台上就俩”“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说法。现在的吉剧则是在二人转的基础上,于1959年创建的新剧种。

改革开放40周年工作报告 白山松水奏华章(18)

如今,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2700万吉林人传承先辈的精神和优秀文化,积淀出更醇厚的佳酿,编排出更绚烂的舞蹈。这是率真质朴的关东性情之舞,是热情豪放的东北文化情韵之舞,是火热绚丽的时代之舞。

现在的吉林,更加重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全省拥有58所高等学校和121个科研院所,著名的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就坐落在长春。吉林省每万人中拥有科学家、工程师和在校大学生人数均居全国前列。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全国第10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2%。

改革开放40周年工作报告 白山松水奏华章(19)

现在的吉林,更加重视文化符号的打造。省会长春市是全国著名的电影城,长影承载着许多国人对电影最初的梦想。迈向新境界的长影,佳作频出,影响日增。吉林出版现象、吉林电视剧现象、吉林歌舞现象……新时代的吉林文化更加璀璨绚烂。

吉林,真正是文化的沃土,科教的摇篮。

开放要地 通边达海

“奔流直下蛟龙惊,连樯接舰屯江城。”吉林,有“龙兴之地”传承的大气磅礴,有“坚冰连夏处,太白接青天”的雄浑寥廓,如今更有立足东北亚地理中心,承担“一带一路”向北开放重任的广阔胸襟。

吉林省位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地理几何中心地带。地处边境近海,最东端的珲春市最近处距日本海仅15公里,距俄罗斯的波谢特湾仅4公里。

图们江蜿蜒东进,吸引全世界的目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战略定位,让这里承载着周边各国大开发、大开放的梦想。

多年拼搏奋进,多年风雨历程,如今,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为标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积极支持的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已经全面步入新时代。吉林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丝路”时代。

改革开放40周年工作报告 白山松水奏华章(20)

大通道——贯通东西、连接南北、互联互通的“丝路吉林”的国际大通道正在快速打通,助推吉林通边达海。

历史上,图们江有着繁忙的海运。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将吉林省与日本海之间15公里领土割让给沙俄。吉林与大海因“一步之遥”,而抱憾百年。通边达海,一直是吉林人心中的梦想。

“借港出海”“建港出海”,构建陆海联运国际大通道,吉林省面向大海,联动开放。东北亚各国由地图上的“隔海相望”变成现实中的“握手相连”。

改革开放40周年工作报告 白山松水奏华章(21)

大格局——向东、向南、向北三路并举,吉林省大开发、大开放的大格局日渐清晰。

向东,“借港出海”,打通了以珲春为前沿,面向东北亚的珲春-俄罗斯扎鲁比诺-韩国釜山的陆海联运航线。近海不临海,域内无港口的珲春,由此造就了远近闻名的“海产城”。

向南,“建港出海”,以通化国际内陆港为平台,全面对接丹东港、大连港、营口港,融入环渤海经济圈。

改革开放40周年工作报告 白山松水奏华章(22)

向北,开通了“长满欧”货运班列,沿着1万公里长的西伯利亚铁路,穿过乌拉尔山脉、贝加尔湖区,载着产自东北亚地区的汽车零配件、轻工业产品驶向欧洲。“长满欧”专列正成为亚欧大陆通商的新桥梁、纵贯欧亚的黄金运输带、连接吉林和欧洲的经济大通道。

同时,吉林“一主多辅”的机场格局初步形成,开通国际航线26条,长春龙嘉国际机场跻身千万级机场行列。“这些陆海空开放通道,把吉林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目前,吉林省对外经贸交流合作已拓展到了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沿线的65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64个与吉林建立了经贸关系。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以长春兴隆综保区为重点的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全面推开,长春兴隆综保区进出口业务额同比增长36%。中新吉林食品区被农业部认定为首批农业对外开放合作10个试点试验区之一。

一个个大项目从容落子,星罗棋布,正汇聚成产业集聚的璀璨星河。

改革开放40周年工作报告 白山松水奏华章(23)

一个流光溢彩的吉林,正面向世界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打开无限的“想象空间”。

吉林不再是人们印象中的传统封闭之地,而是“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的沿边通海重要窗口,实现了由开放边缘到开放前沿的根本转变。

这是一片活力四射、快速崛起的热土。

这是一个承载重任、动力十足的引擎。

这是一盘大开大合、随势而动的棋局。

吉林对外合作迎来一个广阔的空间,吉林正在书写新时代的丝路传奇。

吉林,真正是开放的前沿、合作的舞台。

改革开放40周年工作报告 白山松水奏华章(24)

40年风雨砥砺,40载岁月如歌。乘着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沐浴新时代的雨露阳光,吉林,这列已经隆隆启动的“奋进号”高铁,正在加足马力,向着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美好未来一路疾驰!

改革开放40周年工作报告 白山松水奏华章(25)

改革开放40周年工作报告 白山松水奏华章(26)

本文刊载于12月25日《吉林日报》5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