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习俗和活动纪念屈原(看看屈原这一百七十二个终极提问)

端午节,又逢小长假第一天。你们都知道在这一天该干点什么,睡个懒觉,起来吃粽子,有的选择去旅游,从一自己熟悉的土地方去别人熟悉的地方看看,有些人家会在门上插上一束艾草,传说可以辟邪。南方有些地方还会组织赛龙舟的活动。

端午节的习俗和活动纪念屈原(看看屈原这一百七十二个终极提问)(1)

对于我们这些读过一点书的人来说,这显然不能是端午节的全部。我们不会记忆这个日子还有一段历史渊源,这是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投汨罗江的纪念日。屈原以一人的赴死,给全国人民换来了三天假期。能有此分量的人,古往今来,可谓凤毛麟角。

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有必要在这个日子了解一下屈原的。

抄来的屈原简历

端午节的习俗和活动纪念屈原(看看屈原这一百七十二个终极提问)(2)

屈原,性别男,姓芈 ,屈是他的氏,名字叫平,字原——没错,他和那个《芈月传》里的女主是一家人,也可以叫他芈平。

战国时期的楚国人,在楚国当过最大的官叫三闾大夫,就是管理祭祀礼节和三大家族子弟上学的事儿。——好像官职并不算太大。

在北方的秦国进攻楚国时,他主张联合齐国全面抗战,但没有得到当权派的支持,于是得了抑郁症,在泰国攻破楚国国都后,屈原先生就投了江,享年62岁——在当时,算是长寿了。

代表作有《九歌》、《离骚》、《天问》、《渔父》等,他的作品集中被称为《楚辞》。——仅从屈原的文学成就来讲,他绝对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有没有之一,待考。

端午节的习俗和活动纪念屈原(看看屈原这一百七十二个终极提问)(3)

今天,了解一下屈原的一部不世出的传奇作品,就是《天问》。

《天问》是一首怎样的诗

《天问》写作于诗人看尽世态炎凉,创作技巧又受到了最充分锤炼的晚年,如果说《离骚》是一颗光焰夺目的明珠,那《天问》就是一块不易为人鉴识的璞玉,是当之无愧的传国至宝。全诗共374句,1565字,却提出了172个问题。这种通篇以发问形式写成的长诗,非但在中国文学中绝无仅有,就是世界文学范围内,也是独一无二的。诗中每一个问题都包藏着一个神话或传说故事。凡天上、地下、鬼神、人物、远方奇物......无所不有,无所不问。

如果想回答屈原诗中的提问,则必须要有全部中国古代神话和传说的资料来考证,而且其中不少问题还为他书所不载,仅赖于本诗才得以留下蛛丝马迹,让后人有了对上古的传说来寻踪觅源的依据。

端午节的习俗和活动纪念屈原(看看屈原这一百七十二个终极提问)(4)

有人把《天问》称作我国古代神话和传说的总集,这只说出了本诗价值的一部分,它更是一首有结构严谨、意境深远、辞藻华美的长诗典范。全诗三百七十四句,可以分为四章和一个尾声:

首章先问开天辟地神话的来源,接着问天体构造,天上的诸神,以及大禹重建陆地的神话,地上的种种神迹,四方的种种灵异,构建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奇幻世界。

第二章,是把天事引入人事的过渡,它由大禹、后羿等降凡的故事以及嫦娥升天的故事组成,是对君权神授思想的质疑。

第三章是全诗的核心,前一部分借虞、夏、商三代的圣君、贤主,以及吴太白等人的故事,质疑达官显贵们的情商和智商;后一部分则是一部绘声绘色的帝王家谱。写了一个家族政权的崛起与奢靡。

第四章是诗人对以上所有质疑性发问的总结,直接挑战所谓天命在身的王公贵族。尾声则是诗人如泣血般地自我陈述。

《天问》,问了些什么

在这里,分享《天问》中的几个章节,分享一下屈原老爷子心中堆积的块垒:

开篇的第一节: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端午节的习俗和活动纪念屈原(看看屈原这一百七十二个终极提问)(5)

看看,屈原上来就和虚伪的史官们杠上了:在天地初开的时候,谁把这个信息记录并传给我们的?在天和地都还没有成形的时候,还没有人,是怎么考证出来当时的情况的?两个问号,把什么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的上古神话推翻了:你们说天地是这么来的,然后由你们来支配天下,谁在现场看见了,老子不信!

开篇就是叫板皇权,挑明了就是看不上你们这些人五人六的达官显贵。

第七节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端午节的习俗和活动纪念屈原(看看屈原这一百七十二个终极提问)(6)

这节厉害,四字一问,咄咄逼人:老天覆盖着在什么上面?十二星次是怎么划分的?太阳和月亮都安装在什么机关上?星星怎么就排列成这样了?

当时的天文学家把天空分成十二份,配上地支,称为十二星次或十二辰,宣扬地上的人对应天上的星辰,人的命运天生注定。看屈原这个文学家、诗人怎么怼这些统治者豢养的天文学家的:如果说神所造的天盖真的是覆盖在地上的,那么,它就只有半个球面,只能分出六个星次,而划分不出十二个星次来,太阳、月亮、星星们在空中运行,有什么东西把它们系住,或者有个怎样巧妙的摆设方法,能使之不掉到天外什么地方去呢?

牛啊,看屈原先生,从当时来看,简直就是霍金的水平!

第九节:

夜光何德,死而又育?

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

端午节的习俗和活动纪念屈原(看看屈原这一百七十二个终极提问)(7)

这一句要解释一下了:夜光指月亮,月亮死而又育,讲的是一个上古的传说:《孙子•虚实篇》中讲,月亮不仅是有生命的,而且还有生有死,它是一位叫常羲的女神生的怪物,是一个白色的精灵,所以古人又用从白从鬼的魄字来称呼它。这个别号魄的怪物,生下来时非常纤细(月牙儿),可是长得很快,十几天就变得又白又胖。只是好景不长,再过十几天它就夭折了。而月亮刚一死去,它的妈妈常羲就又重新把它生出来。就这样,它一年出生十二次,死亡十二次。《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载“帝俊妻常羲生十有二月“,就是从这个神话来的。

屈原就这个神话提出的质疑是:月亮有什么德行,能够死而复生?

另外,很多传说中都讲月亮中有一只兔子,屈原就问了:说月亮怀里抱着一只兔子,这对月亮有什么好处?它图什么?

如果不对屈原的《天问》仔细剖析,还真不知道我们老祖宗有这么多神奇的传说,远比希腊神话的精彩。

端午节的习俗和活动纪念屈原(看看屈原这一百七十二个终极提问)(8)

如果探究下去,《天问》中的内容可谓浩如烟海,而引喻的故事更是灿若繁星,限于微幅,这里不能解读太多了。如果对这个话题有兴趣,可以关注作者交流。

屈原想说什么

屈原写《天问》就是以一己之力质问天地万物:你们都编出了各种各样的故事,让我们活在这神话中,让我们认命服从,可是我要回到你们那个故事的源头,揭穿你们的老底。如果神话是假的,那我们底层的百姓也会有出头的一天。

端午节之际,向两千多年前的屈原先生致敬,浊酒一杯,伏惟尚飨!

端午节的习俗和活动纪念屈原(看看屈原这一百七十二个终极提问)(9)

您的关注和点赞将是我最大的动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