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正现在(那个时候正青春)

十八岁那年,经亲戚介绍,我去了一家印刷厂上班。因为厂里有很多年龄相仿的人,所以很快就和他们打成一片。



年轻人在一起,除了上班,下了班那也有很多的乐趣,那个时候没有手机,工作之余,就是三五成群逛街、看电影了,要不就是今天去这家,明天去那家,那几年,我们把厂附近十几二十几里的地方,骑着辆自行车逛了个遍。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了县城北边的一个小山村。那一天,下了夜班,班上几个人还没有想好去哪玩,同事小杨就说“今天去我家玩吧,保证大家玩的开心”。“好啊!”大家欢呼雀跃起来!


说去就去,我们匆匆的解决了早饭,去谁家也不能空手呀!几个人一起买了点东西就出发了。去的时候一路说说笑笑,看着沿途的风景,不一会就到了。


小杨的家在县城的正北方,大约三十里地的样子,出了县城越往北走,山村的气息越浓厚,那时没有村村通,进村子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土路,村子里也只有几户人家,三面环山,一面靠水,空气是真好,村子里只有一口水井,全村人畜饮用,浇地浇菜都靠这口井。低矮的土坯房,篱笆小院,篱笆门,站在屋门口,就能望见南山,山上有羊群走过,不时传来赶羊人的吆喝声,还挥动鞭子的声音。


小杨把我们招呼进屋里,她父母不在家,说是去地里干活了。屋里也很简陋,一张桌子,几个凳子,外加一个用泥巴糊的炉子,就是全部的家当。说实话,虽然我家也是农村的,我还是第一次走进这样的小山村。


小杨忙着准备吃的,我们几个看也帮不上什么忙,就约着到外面走走。出了门就是山,我们边走边看,走累了,看到有好多大石头,我们就各自找了一块,坐在那里休息,有一个同事看到软软的草地,直接躺了上去。有个拾柴的老人走过来,就问我们是哪的?来这里做什么?我们告诉他我们来这里玩的。“这里有什么好玩的?除了树木,就是石头,我们因为生在这,长在这,就只能呆在这”。老人无奈的摇摇头。


玩了一会,小杨喊我们吃饭,吃过饭之后,我们又匆匆的往回赶,因为晚上还要上班,这一天也没睡觉,回来还想眯一会。回来的路上,大家都累了,远没有去的时候那个劲了,我觉得胳膊都有点够不着车把了。


这事已经过去了好多年,除了想不通那个时候哪来的精气神,还有就是拾柴老人的话。是啊!人真的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地,也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唯有能做的就是后天的努力,努力!

青春正现在(那个时候正青春)(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