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拍照和相机的区别(手机拍照与相机拍照)

拍照,从来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刚需。

满足这种刚需的产品,就是相机,尤其是数码相机的出现,更大幅度提升了拍照的方便性,也有效降低了拍照的门槛。

如此说来,制造数码相机的企业,岂不都赚得盆满钵满。

事实却并非如此,让相机制造商没想到的是,抢他们饭碗的,居然从一个大家从未想过的角度杀了出来,而且神勇无比,大杀四方,几乎让整个相机界片甲不留。

——这就是原本设计用来打电话的小小手机。

这种产品替代已经非常成熟,单从数量数据上来看,在这个智能手机早已充斥市场的时代,手机拍照也已经完全超越了相机拍照,今天还在使用相机拍照的,基本上只限于相对专业的领域了。除此之外绝大部分的场景,都是用手机拍的了。

但是,手机拍照却有着先天性的不足,最明显的,就是镜头的尺寸。

众所周知,拍照是光的艺术,而镜头尺寸,就直接制约了光线的多少,在有限的进光量下,去实现更好的照片素质,本身就是一对巨大的矛盾,比起传统单反相机硕大的镜头模组,智能手机的镜头完全不堪一击。

这是硬伤,很难逆转。

但是今天的智能手机,早已经喊着全面超越传统相机的口号杀入了市场,尤其是最近几年发布的产品,消费者入手之后也会发现,其出片质量之高令人咂舌,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硬件不行,软件来补。

手机产品本身的迭代速度非常快,基本上在长达十数年的时间里,一直保持着每年一次大更新为主要节奏,所以,软硬件升级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尤其是智能手机,其基本结构与一台计算机完全类似,有着极其强大的中央处理器、存储设备,以及非常先进的网络连接能力,以及体系庞大的操作系统——而这些能力,都是传统相机身上完全没有的东西。

手机厂商早就看到拍照的巨大市场价值,所以不遗余力投入大量资源研发新型的拍照技术,其中的集大成者,就是我们今天称之为“计算摄影”的东西。从手机背后出现第二颗摄像头开始(甚至更早的时间),计算摄影就成了手机弯道超车相机的杀手锏。

也就是说,单就一颗镜头的真实成像,手机完全无法和相机相提并论,但是,手机内部配置了完整的超级计算机,这种计算能力是相机完全不具备的,手机可以配置多个不同焦段的摄像头,拥有巨大的存储器和高速的中央处理器,在极其复杂的软件调度之下,一切就都不同了。

让我们看看在按下快门按钮的那一瞬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手机上的每颗摄像头,都会单独拍摄数张照片,放在一起就是十数张照片,然后所有这些照片都会送到中央处理器进行集中处理,在这里等候的,是一个强大的图像智能引擎,它会根据背后的AI算法,智能识别这张照片拍摄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比如夜景、人像、聚会,还是自然风景——然后根据这种场景下用户喜好的风格,对所有送过来的照片进行处理,寻找每张照片中值得保留的部分,并对不好的地方进行自动化修正,最终再进行合并,从而生成呈现到用户面前的那一张照片。

这一切的发生,很可能仅仅在一瞬间就完成了。

用户的感觉,和相机是一样的,快门按下去,照片拍好了,但是智能手机却完成了完全不同的复杂工作。

正是在“计算摄影”的加持之下,手机才能够与相机进行抗衡。

了解了这一切,我们就知道,手机就原始拍照这件事而言,永远无法超越传统相机,但是计算摄影改变了竞争格局,让手机足以拍摄出与相机匹敌的好照片。

但是,这仍然是有限制的,真正的摄影艺术,仍然保留在人的大脑之中,也只有通过更加定制化的相机,才能实现,与此相比,手机拍照,仍然仅仅是普通人手里的高级玩具罢了。

手机拍照和相机的区别(手机拍照与相机拍照)(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