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光量子理论被验证(新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系统)

宇宙膨胀对于我们理解和认识宇宙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我们对于宇宙膨胀的认知十分有限,因为在实验室中模拟一个膨胀的宇宙实在是有些困难的事。另一方面,冷原子可被用于仿真那些实验中难以实现的系统,比如超固体、超导体或黑洞。

现在,马里兰大学的 Gretchen Campbell 和她的同事表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的快速膨胀令人们联想起了宇宙在膨胀过程中的一些特性。

他们认为,其BEC系统可用来作为基于实验室的宇宙理论测试平台。

爱因斯坦光量子理论被验证(新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系统)(1)

该成果的背后是基于以下BEC对于声子(物质或声波的量子化振动)来说事真空的,就如同宇宙对于光子(光的量子化粒子)是真空的一样。通过探索这个联系背后的物理机理,或许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和认识我们的宇宙。

Campbell和她的同事首先将数十万23Na原子冷却到BEC状态,然后利用激光来将BEC囚禁在环形的势阱中。他们随后在数十毫秒的时间内将环形势阱的半径增大了4个数量级,导致束缚在势阱内的BEC以超声速膨胀。通过对扩散过程中和扩散后的BEC进行成像,团队测量了BEC各参数,如BEC密度,在BEC中传播的声子的幅值和频率,随时间的演化。

测量结果显示,观察到的BEC膨胀与宇宙的膨胀具有三个相似的特性。第一,BEC的声子波长在扩散的过程中增加,与天文学中著名的红移效应相似。第二,BEC的动态特性只能通过加入一个阻尼效应来准确的建模,这与著名的哈勃摩擦(Hubble friction)理论类似。哈勃摩擦作为一种无损摩擦,常被用在宇宙膨胀建模中。最后,在BEC膨胀的过程中,存在一个能量转移的过程,能量从BEC均匀的径向激发态转移到局域化的漩涡和声子中,加热了BEC。

文章作者推测,这个能量转移过程与宇宙早期的“预加热”阶段相似:趋势扩散的均匀场能量衰减到众多的激发过程中,后者加热了宇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