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函鸿鹄高飞砥柱鱼跃龙门(崤函鸿鹄高飞砥柱鱼跃龙门)

三门峡被誉为天鹅城,每年冬天有大批天鹅从西伯利亚来到三门峡黄河岸边,在此地也有有名崤函古道。

华夏民族的脊梁一词:中流砥柱也是出自于三门峡的黄河中,在三门峡大坝处的河流之中有几块大石头,不管多么大的流水都淹没不住这几块黄河中的石头。

大家都熟悉鱼跃龙门一词,他也是源于三门峡。

我们看以下的上句出处

重温三门峡历史著名的崤函古道,探寻“秦晋崤之战”

崤函鸿鹄高飞砥柱鱼跃龙门(崤函鸿鹄高飞砥柱鱼跃龙门)(1)

华豫未来

2020-05-20历史领域创作者

在三门峡市境内,有历史上著名的崤函古道,为历代中原通往关中的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其地位堪比现今的310国道。

崤函鸿鹄高飞砥柱鱼跃龙门(崤函鸿鹄高飞砥柱鱼跃龙门)(2)

崤函古道最险处有二,其一为今陕州区十里庙至甘壕段,历史上著名的秦晋“崤之战”当发生在此地段。公元前7世纪的上半期,北方的晋和西方的秦都成了强大的诸侯国。

晋文公(重耳)流亡在外时,曾经得到秦穆公的帮助,并且娶了穆公之女文嬴为妻,两国关系比较亲密,且多次联姻,“秦晋之好”即源于此。

崤函鸿鹄高飞砥柱鱼跃龙门(崤函鸿鹄高飞砥柱鱼跃龙门)(3)

晋文公回国建立政权后,晋逐渐强大;秦在穆公即位后,国势日盛,也有图霸中原之意,但东出道路被晋所阻。

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秦穆公得知郑、晋两国国君新丧,不听大臣蹇叔等劝阻,执意要越过晋境偷袭郑国。

晋文公儿子晋襄公为维护霸业,决心攻打秦国。为不惊动秦军,准备待其回师时,设伏于崤山险地围而歼之。十二月,秦派孟明视等率军出袭郑国,次年春顺利通过崤山隘道,越过晋国南境,抵达滑(今河南偃师东南),恰与赴周贩牛的郑国商人弦高相遇。

崤函鸿鹄高飞砥柱鱼跃龙门(崤函鸿鹄高飞砥柱鱼跃龙门)(4)

机警的弦高断定秦军必是袭郑而来,一面冒充郑国使者犒劳秦军,一面派人回国报警。孟明视以为郑国已有防备,不敢再贸然进军,临时改变了战略,“灭滑而还”。晋国侦知秦师返归,命先轸率军秘密赶至崤山,并联络当地姜戎埋伏于隘道两侧。

秦军重返崤山,全部进入晋军伏击地域后,晋军立即封锁峡谷两头,突然发起猛攻。晋襄公身着丧服督战,将士个个奋勇杀敌。

崤函鸿鹄高飞砥柱鱼跃龙门(崤函鸿鹄高飞砥柱鱼跃龙门)(5)

秦军身陷隘道,进退不能,惊恐大乱,全部被歼。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被晋军俘虏。

天鹅城介绍

三门峡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三门峡市东西城区之间的生态区,东起209国道三门峡市涧河桥,西到陕州大道与沿黄观光路交叉处,南接陕州大道,北至黄河滩涂,规划面积8850亩,该景区是在陕州故城遗址及青龙、苍龙两条涧河的治理改造基础上逐步建设起来的。

近十多年以来,由于三门峡黄河库区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变,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白天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经过长途迁徒,到此栖息越冬。为了给白天鹅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地,2001年市委、市政府开始建设天鹅湖景区。2005年市委、市政府从建设自然山水城市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快建设天鹅湖景区建设步伐,完善景区基础设施, 2007年2月6日,景区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加快园林城市创建步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把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列为向全市人民承诺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不断加大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投资力度,目前各项工程进展顺利。

湿地公园主要景点介绍:

天鹅湖(青龙湖):

天鹅湖位于209国道以西、青龙坝以东,水域面积2070亩。湖内近湖岸处栽植许多水生植物,仲夏十分,美人蕉、荷花、睡莲竞相开放,水葱、蒲棒,摇曳生姿,岸边垂柳随风轻荡,从木栈道上一路走过,格外有分花拂柳的美感。冬季虽然花谢草枯,略显萧瑟,然而小野鸭先期而至,紧接着天鹅也翩跹而来,今年的红嘴鸥也成群来凑热闹,有了这么多美丽的飞禽,湖面骤然活泼起来。

下句:砥柱鱼跃龙门、出处

中流砥柱

中流砥柱是一个成语,读音是zhōng liú dǐ zhù,意思是指就像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出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上古时代,黄河三门峡河道狭窄处有一座山矗立在黄河的急流中,影响河水的通行,大禹治水时把两边的河道凿宽,这样这座砥柱山就像一根柱子一样立在急流之中。三门峡分人门、神门及鬼门,其中鬼门最险,而砥柱却巍然屹立在急流中。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中流砥柱位于三门峡大坝下方的激流之中。黄河上的艄公又叫它"朝我来",距市区约30公里。冬天水浅的时候,它露出水面两丈多;洪水季节,它只露出一个尖顶,看上去好像马上就被洪水吞没,惊险万分。千百年来,无论狂风暴雨的侵袭,还是惊涛骇浪的冲刷,它一直力挽狂澜,巍然屹立于黄河之中,如怒狮雄踞,刚强无畏,自古被喻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公元638年,唐太宗李世民来到这里,写下了"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的诗句,命大臣魏征勒于砥柱之阴。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也为它写了一首长诗,其中有"孤峰浮水面,一柱钉波心。顶住三门险,根连九曲深。柱天形突兀,逐浪素浮沉"等佳句。

相传砥柱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镇河石柱,又说是一位黄河老艄公的化身。很久以前,一位老艄公率领几条货船驶往下游,船行到神门河口,突然天气骤变,狂风不止,大雨倾盆。刹那间,峡谷里白浪滔天,雾气腾腾,看不清水势,辨不明方向。老艄公驾船穿越神门,眼看小船就要被风浪推向岩石。老艄公大喝一声:"掌好舵,朝我来"。他纵身跳进了波涛之中。船工们还弄不清是怎么回事,就听到前面有人高呼"朝我来,朝我来",原来是老艄公站在激流当中为船导航。船工们驶到跟前正要拉他上船,一个浪头将船推向下游,离开险地。船工们在下游将船拴好,返回去找老艄公,见他已经变成了一座石岛,昂头挺立在激流中,为过往船只指引航向。因此,人们把这座石岛--“中流砥柱”也叫“朝我来”。

崤函鸿鹄高飞砥柱鱼跃龙门(崤函鸿鹄高飞砥柱鱼跃龙门)(6)

中流砥柱从此以后,中流砥柱就成了峡谷中的航标,船只驶过三门以后,就要朝砥柱直冲过去。眼看船就要与砥柱相撞时,砥柱前面波涛的回水正好把船推向旁边安全的航道,避开了明岛暗礁,顺利驶出峡谷。

中流砥柱,推拿手法名。见《中医正骨经验概述》。

中流砥柱位于川藏路上的尼洋河中游,山高沟深,河流湍急,为尼洋河第一大峡谷,江中一巨石兀然立于江中,背靠神佛山,相传这块巨石是工布地区的守护神——工尊德姆修炼时的座椅。

两江汇流处,有一巨石突起在江心,高有百尺左右。能够起中流砥柱之作用,挽狂澜于将倒之时,唯有这块巨石可以当之无愧。明朝的参议蔡潮在这块巨石上建了一个亭子,取名为“跨鳌”亭,并在上面题了“砥柱中流”四个字。

铜岩跨鳌亭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康熙四十九年,郡伯苏稷新建上下两亭,易名小金山,并在崖间题有“双亭荡云海,一柱砥风涛”之句。

鱼跃龙门

成语解释共4个含义

鱼跃龙门(yú yuè lóng mén),汉语成语,比喻举业成功或地位高升。该成语出自《辛氏三秦记》“陕西韩城市东北一名龙门口,二名禹门口,当地人称呼名。龙关。禹凿山开门,阔一里馀,黄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车马。每逢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过者便化为龙。

又《辛氏三秦记》:“陕西韩城市东北一名龙门口,二名禹门口,当地人称呼名。龙关。禹凿山开门,阔一里馀,黄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车马。每逢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过者便化为龙。”唐·元弼有《鱼跃龙门赋》。

从上面传说看大禹治水斧劈三门,疏通黄河水道,黄河自中流下,河中鲤鱼逆流而上…

崤函鸿鹄高飞砥柱鱼跃龙门(崤函鸿鹄高飞砥柱鱼跃龙门)(7)

崤函鸿鹄高飞,砥柱鱼跃龙门。玄青自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