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四大流派(山水文化的拓荒者)

山水文化的拓荒者——竹林七贤:浅析魏晋玄言诗中的山水

曹魏和西晋是士人山水观念初步建立的阶段。正始之际,玄风渐起,以道家为本体的玄学思潮非常流行,亲近山水自然、谈玄悟道亦成为一种时尚,趋美尚真的审美观念对山水诗文的产生起到了催化和推动作用。

山水诗四大流派(山水文化的拓荒者)(1)

玄学与山水文化的兴起

玄学家们平淡清恬的审美情趣,促进了质朴素雅的诗风形成。玄言诗中对山水之美的描绘,从玄奥到简约,再到清新明快和质朴从容,为山水文化的勃兴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其时,文人们承接了两汉文风的铺陈绮丽并发扬之,繁缛绮靡的文风曾盛行一时。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说:“晋世群才,稍入轻绮。张、潘、左、陆,比肩诗衢;采缛于正是始,力柔于建安;或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此其大略也。”就记载了当时文坛崇尚绮丽之风的事实。

山水诗四大流派(山水文化的拓荒者)(2)

平淡是中国古代诗歌追求的最高美学境界之一,魏晋时期尚好平淡的风格就是由玄言诗开创的。虽然崇尚老庄思想的人旨趣不一,但老子“致虚极、守静笃”和小国寡民的生活理念,庄子“知足逍遥”、“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以及其反复强调的虚静之心,对他们影响极大。

在美学领域,他们漠视了可闻可见的形色音声之美,却突出强调了美的精神内容。自然中的奇峰异水,群林碧溪,正好可以用来寄托和抒发他们的思想。当时的名士“登山临水,竟日忘归”者甚多。

山水诗四大流派(山水文化的拓荒者)(3)

曹丕诸人南皮之游,深叹“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深“恐不复得为昔日游也。”觉人生之苦短,感自然之永恒。

西晋名将羊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至于叹曰:“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

孔淳之云:“性好山水,每有所游,必穷其幽峻,或旬日忘归”;宗炳“每游山水,往辄忘归”……可见魏晋期间士人对山水的眷恋,乃至于“不归”、“不倦”、“忘归”、“忘返”的程度。

山水诗四大流派(山水文化的拓荒者)(4)

竹林七贤

魏正始年间,阮籍嵆康等名士喜在竹林集聚饮,时人称为竹林名士,表明了名士对自然的亲和态度,也就是有名的“竹林七贤”。在这充满阴谋和血腥的混乱时代,他们讨论的核心是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何、王以贵无论调和自然与名教,实为名教之治提借理论根据;嵇、阮则以自然否定名教,对现存社会诸般不良进行无情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这些魏晋时期的名士,他们提倡“越名教而任自然”,在生活中藉着弹琴、咏诗、长啸,饮酒等做法来显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时至今日,竹林七贤依然是人们心目中文士和才子的代表,他们才高八斗,他们狂放不羁,他们慷慨激昂,他们率性而为。这正是很多人向往的一种生活状态。

山水诗四大流派(山水文化的拓荒者)(5)

竹林七贤之阮籍的山水诗

阮籍(210—262)是竹林七贤中内心最为复杂和矛盾的人物,也是山水文化的拓荒者。他本有“济世”之志,因对司马氏的篡逆之举不满而不愿为其服务,于是做起了酒中隐士。他才情纵横,诗作深隐幽微而极富思致,对后世诗人如左思、陶渊明、李白等都有影响。

阮籍对走入山林的隐逸行动也十分赞赏,其《咏怀诗》第七十四是这样的:“猗欤上世士,恬淡志安贫。季叶道陵迟,驰鹜纷垢尘。宁子岂不类,杨歌谁肯殉?栖栖非我偶,徨徨非己伦。咄嗟荣辱事,去来味道真。道真信可娱,清洁存精神。巢由抗高节,从此适河滨。”诗中明确地表示出了对巢父、许由这些古代高士坚持高节、隐遁河滨之行为的肯定与赞赏。

山水诗四大流派(山水文化的拓荒者)(6)

阮籍最负盛名的《咏史》二十四首中,就有许多借自然景观抒发幽情的句子:“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绿水扬洪波,旷野莽茫茫”、“炎光延万里,洪川荡湍濑”……概括简约的景物描写,是为表现其思隐之心而作的铺垫。“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下游蓬艾间,上游园圃篱”……象一声声无奈的叹息,道出了心中无限幽思,透过这些无奈的叹息,我们看到绿水洪波、旷野茫茫的苍凉,看到长江湛湛、枫叶如火的秋情,还看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由衷向往。他自己也“登山临水,经日忘归”,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之中。

山水诗四大流派(山水文化的拓荒者)(7)

竹林七贤之嵇康的山水诗

“竹林七贤”中另一名士嵇康(223—262)也十分赞赏林间的隐居,他多次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归隐的志愿。在“哀哉人间世,何足久托身”的哀叹之中表达了对“思友长林,抱朴山湄”的隐居生活的无比向往。其《杂诗》曰:“婉娈名山,真人是要,齐物养生,与道逍遥。”意即他要遍游名山大川,与“道”结合为一,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

嵇康自身就曾经有过长期的隐居生活,他隐居山阳至少有十二年之久,后来又避世河东。《三国志·王粲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曰:“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大将军尝欲辟康。康既有绝世之言,又从子不善,避之河东,或云避世。……”他和当时的著名隐士孙登有密切交往,从之游三年,在“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返”的境界之中包揽自然风光,并体会到自然山水带给自身的生命感悟。

山水诗四大流派(山水文化的拓荒者)(8)

嵇康的诗文把庄子纯哲理的人生境界诗化,让其有了如诗如画、真实可感的意蕴。其《轻车迅迈》中“春木载荣,布叶垂荫”句、《浩浩洪流》中“萋萋绿杨,奋荣扬晖”句,以景物映衬内心感受,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已经有了一定的技巧。其作品《四言诗十一首之一》是这样的:“淡淡流水,沦胥而逝。泛泛泊舟,载浮载滞。微啸清风,鼓楫容裔。放棹投竿,优游卒岁。

这种对山林清境和山川鸟兽的简单描写和其中所表现出的诗人所向往的优游于自然之间的怡然心境,可以说是玄言诗中出现的新现象。嵇《老子》云:“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山水诗四大流派(山水文化的拓荒者)(9)

玄言诗对于后世诗文的深远影响

玄学家们对以自己的创作实践诠释了老子的此种平淡清和的审美理想。玄言诗超迈飘逸的气质、清淡出尘的审美情趣,对后世诗文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代最负盛名的李白、王孟、韦柳等人的山水诗中都有玄言诗的味道;玄言诗重“理”“趣”的特征,对禅宗的诗偈和宋诗都产生了影响。

《出三藏记集》卷七引佚名《法句经序》云:“偈者结语,犹诗颂也。是佛见事而作,非一时语,各有本末,布在众经。”这些译成汉语的偈颂,本身就是以诗歌的形式来演绎抽象哲学义理,其与佛玄结合的清谈义旨颇为相通,因此佛偈进入中土之后就与本地的诗歌尤其是玄言诗迅速地融合,我们从佛家的很多诗偈中都能看到玄言诗的影子。

许多优秀的哲理诗借景写理,让人在美的欣赏中体悟哲理,宛如佛教的“拈花微笑”,奥理妙趣,一时俱生。后人“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当为此类诗中名句,其平淡清简的语言讲述方式与玄言诗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山水诗四大流派(山水文化的拓荒者)(10)

本文为作者“一路伴你看天下”原创作品,欢迎个人评论和转发。欢迎对我加关注,我们一起去探寻更多好吃好看好玩的东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作者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