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校新建校区(河南四所高校异地分校区启用)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王姝

河南高校新建校区(河南四所高校异地分校区启用)(1)

(图片来源于学校微信公众号)

今秋,河南多所高校异地分校启用。9月25日,河南大学郑州校区启用;10月19日,郑州大学洛阳校区举行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江淮校区举行启动仪式,河南中医药大学洛阳校区举行揭牌仪式。

如果说河南大学郑州校区的布局瞄准“实现百年名校振兴,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郑州大学和河南中医药大学分校区建在洛阳,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分校建在信阳罗山,定位如何?河南还有哪些高校目前异地建分校,将对高校和地方发展带来哪些影响?记者就此进行梳理采访。

洛阳两校区,科教产教融合深度初显

从办学定位来看,郑州大学洛阳校区、河南中医药大学洛阳校区,都有浓郁的校地合作特色,在建校之初就显示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深度。

郑州大学洛阳校区的办学规模不大,但很高大上:定位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特区”,“新时代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基地”。

河南高校新建校区(河南四所高校异地分校区启用)(2)

(图片来源于学校微信公众号)

据了解,郑州大学洛阳校区以培养硕士研究生为主,目前已迎首批2021级100名硕士研究生。在该校区“挂帅”的洛阳籍院士樊会涛被聘为郑州大学洛阳校区校长、现代制造河南实验室主任,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空空导弹专家。

那么,什么是现代制造河南实验室呢?现代制造河南实验室采用“1(核心平台) N(多创新基地) M(大创新网络)”搭建“河南制造”的创新组织体系,打造核心研发平台,驻洛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将作为创新基地参与协同创新、实现资源共享,着力形成服务河南乃至全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科技创新联合体。

此前的河南省委工作会议,提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强调“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实施以“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为首的十大战略。其中,“整合重组实验室体系”,成为河南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此次在郑州大学洛阳校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签约仪式上,郑州大学分别与洛阳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参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协议。来自中信重工等8家单位的33名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代表被聘为现代制造河南实验室特聘教授。

从历史和现状来看,洛阳在工业方面的实力都不容小觑。早在“一五”计划(1953——1957)时期,国家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有7项安排在了洛阳,包括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等。近年来,经历产业转型升级后,洛阳被定位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

此次校地合作,意味着双方将在学科、人才、产业各个方面实现深度融合。

河南高校新建校区(河南四所高校异地分校区启用)(3)

(图片来源于学校微信公众号)

河南中医药大学洛阳校区则立足中医骨伤专业的特色品牌。据悉,目前该校区初期开设的中医骨伤、针灸推拿2个专业,已于10月14日迎来2021级399名学生,规划设计在校生将达到6000人,开设骨伤、针灸推拿、康复等专业。

作为骨伤、推拿大师辈出的洛阳,与河南中医药大学结缘较早。2001年,河南中医学院和河南省针灸推拿学校联合成立了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职业学院,2011年这所学校升格为公办专科河南推拿职业学院。2012年,河南中医药大学在2012年就已经和河南洛阳正骨医院进行合作,建立起了河南中医学院平乐正骨学院,面向全国招收5年制的本科生。

对于中医药人才培养来说,除了要学习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知识,获得中医大师的口口相授也十分重要。在这方面,双方的合作经历了历史、实践的检验,也将走向更深入的阶段。

河南多所异地分校建设中,目标定位大不同

一座高校能给地方带来什么?人才,经济,品位……曾经,这些都是地市甚至省会“专属”。如今,县区也得以从中分一杯“羹”。

河南高校新建校区(河南四所高校异地分校区启用)(4)

(图片来源于学校微信公众号)

位于信阳市罗山县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江淮校区规模较大,占地面积2000亩,建成后可满足2万名教职员工学习生活。首批入驻的是水利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的近两千名2021级本科生。

有业内人士分析,起名“江淮校区”,位于淮河上游的信阳,加上首批入驻的是水利工程相关专业学生,意味着该分校或在参与淮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方面有所布局。

实际上,在此次江淮校区启动仪式上,水利部水务研究培训中心、河南河长学院揭牌。不过目前校方尚未公开这方面的具体措施,而是提出并成立清源书院、善水书院两个书院,探索书院制育人模式,建设成学校党性教育基地、红色研修基地、协同创新基地、教育教学基地、劳动育人基地、生态文明实践育人基地。

同样以“淮河”命名建在县区的分校区,是信阳师范学院淮河校区,位于信阳市息县。信阳师范学院淮河校区2020年首年招生,开设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英语教育、会计共4个专科专业,2021年淮河校区实际录取1298人,新增2个本科专业美术学和体育教育,新增大数据与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3个专科专业。

还有一些河南高校与县区合作建分校也在计划中。 2019年10月,中原工学院网站发布新闻,该校与尉氏县政府签订框架协议,拟在尉氏县开港经济区建立国际校区,原因是“为了促进中原工学院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外合作办学升级版,建成国内一流高水平特色骨干大学”。

与之几乎同步进行的,还有该校为“更名”作出的努力。从该校网站公开报道来看,从2007年的更名大学动员会,到近年来的更名大学务虚会,可以看出作为老牌公办高校的升级期待。

根据该校2021年的更名大学务虚会报道,对标“更名大学、博士授权”指标体系,就三大学科门类在校生比例、研究生占本科生比例、生均纸质图书资料数量、生均占地面积和生均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发言探讨。

由此可以看到,对于从学院更名大学来说,校区面积不是最重要的,却是必须的。

据教育部印发的《普通本科学院设置暂行规定》,“称为大学的,全日制在校生应在8000人以上”,在基础设施方面“普通本科学校生均占地面积应达到60平方米以上”。从中原工学院网站2020年10月更新的简介来看,中原工学院占地1610亩,校舍建筑面积84.65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3920余人。据此计算,该校生均占地面积约为44.7平方米,比60平方米的标准略低。可见,占地面积也成为其更名大学的一项阻碍,建分校成为缓解面积压力的一种方式。

在县区建分校方面,民办院校与公办院校的“冲动”或有不同。2020年11月20日,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在许昌的新校区正式开工。作为一所民办高校,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有郑州市和新乡市两个校区,此次在乡镇建分校,将拥有3000亩占地面积,可容纳30000名学生,新校区的建筑面积和可容纳学生数量都超过了现有的两个校区之和。其中的学部为:理工学部、经管学部、文学学部、教育艺体学部、国际教育和继续教育学部,以及大学科技园组团、幼小初高组团。从学部的综合性来看,该校区成为学校整体迈进的重要之举。

“高校IP”自带流量 校地合作如何实现“双赢”?

河南省委经济会议后,创新开放“建高地”与县域经济“成高原”效应叠加,会给高校和县域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可以说,双向密切的校企合作和校地互动,是解决当前县域经济增长乏力的重要举措。”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褚金勇表示,高校可以为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学生群体的集聚也直接可以拉动当地的消费经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能帮助地方企业破解人才、技术瓶颈。

那么,高校在县区建分校,将为其本身带来哪些利好?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宋向清认为,高校在县区办分校是一个多赢的战略布局,不仅有利于高校和县区双方,还有利于均衡教育资源,增加中学生升学名额,增加社会就业机会,缓解中心城市交通压力,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对于高校来说,其利好有三:一是产学研结合将更加紧密,更具针对性,更容易出成果。二是提高办学能力,增加人才引进,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学校综合实力。三是加强校地合作,服务区域经济,增加毕业生就业机会。”

不过,异地办学也将面临着教学质量、合作深度等多方面的挑战。其前车之鉴,就是高校跨省办分校被喊停。2021年,教育部印发意见,提出逐步清理规范现存的高校异地校区,不鼓励、不支持高校跨省开展异地办学。

那么,在办分校阶段,地方和高校需要注意处理好哪些问题,以促进双方实现多赢,长远发展?

“高校在地方建分校,不是跑马圈地,也不是单纯地扩建新校区,而是有的放矢,践行高校社会服务的职能,达成强化专业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双赢效果。”褚金勇表示,要注重与地方优势特色产业的对接,充分发挥学校优势,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出发,依据各县市当地特色,建立一些特色专业分校,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升级。

这种促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褚金勇认为,地方政府要为高校做好服务,同时要处理好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问题,“负责部门要创新工作思路,结合各自地方特色优势寻找合适的平台与高校知识资源对接,为高校联合办学提供土地、资金支持,为培养所需技术人才搭建平台;高校到地方建分校,需要地方政府大规模的财政支持,但政府不能只为一个短期政绩过度向高校的社会服务效果提要求,不要过于计较短期政绩而吓跑了高校,从而失去高校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利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