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猝死健康提醒(拒绝猝死街边这一个)

10月28日,据央视《新闻1 1》报道,北京轨道交通车站已正式配备“救命神器”AED,如无意外,2022年底将在北京地铁站车站实现全覆盖。

防猝死健康提醒(拒绝猝死街边这一个)(1)

图源:微博

AED又一次成为“主角”,登上热搜。这次出现,它不是以猝死事件的发生为前提,而是以“呼吁普及”亮相。

对于AED,可能很多人都一知半解,甚至是一头雾水,完全不清楚它的存在。

每当发生猝死事件,AED就会被提起。那它到底有什么用?

AED,即自动体外除颤器,它可以帮助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以电击的形式除颤。

由于便捷携带,非专业医护人员也可使用,因此AED还被称为“傻瓜电击器”。

防猝死健康提醒(拒绝猝死街边这一个)(2)

简单来说,AED就是救命的“神器”,一旦在公共场合发生心源性猝死,我们可以用它对患者进行抢救,增加救活率。

在现实生活中,知道AED的人仍然很少,更别说正确使用它。普及AED的背后,反映的正是——人们的急救意识匮乏。

01

AED在国内陷入“僵局”

从“艺人高以翔在录制综艺节目时意外猝死”到“初中生体育课猝死”,频发的猝死事件加快了AED在国内的普及步伐。

可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不止一点点。无论是在AED的数量上,还是意识上,国内的普及率仍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

防猝死健康提醒(拒绝猝死街边这一个)(3)

从数量上来说,在日、美的城市密集场所,平均每10万人就配备200~300台AED,而国内AED的人均配置远远不足,平均每10万人仅有几台。

而且AED还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配置了却没人会用,甚至不敢用。

日本某档节目专门做了一档关于AED的随机街头采访,结果令人吃惊,街上的受访者几乎都知道AED用于急救,并且部分受访者能正确说出它的名称,还知道具体的使用方法。

防猝死健康提醒(拒绝猝死街边这一个)(4)

反观,新快报也曾在国内做过相关的街头采访调查,但得出的结果是25人中仅有3人知道,而且这3人中没有人接受过AED急救培训。

不过,这都是暂时的。

今年,北京、南京、广州等城市加大了配置AED的力度,如广州在北京路、正佳广场等人流密集地增加了8台AED的配置。

防猝死健康提醒(拒绝猝死街边这一个)(5)

至少随着AED在北广上深等大城市“落户”,并加大投入数量,不断加深人们对AED的熟知程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AED会出现在大街小巷,将“摆设”变成“用品”。

02

AED:你会用吗?敢用吗?

7月31日,徐州火车站第四候车室发生了惊魂一幕。

一名48岁女性乘客突发心脏骤停,晕倒在地。随即,工作人员疏散周围乘客,并拨打120急救,同时,一名就读于南京医科大学的女大学生小孙立即上前救助。

防猝死健康提醒(拒绝猝死街边这一个)(6)

图源:网络

小孙使用候车室配备的AED对其进行了4次脉冲电击,最终该女性乘客恢复心跳,转危为安。

这并不是AED的首次救人案例,早在深圳、合肥等地就出现过它的身影。

生死之间,一线相隔。值得推广AED,是因为它能为患者争取“黄金4分钟”的抢救时间,且急救成功率高。

有研究显示,一旦患者发生心跳骤停,在1~2分钟内对其进行电击,急救的成功率可高达90%;每延迟1分钟,成功率便递减7%~10%。

AED急救“四步曲”

AED有不同的型号,但基本操作差别不大,机器上一般会有使用方法的流程图。

第一步:开机

防猝死健康提醒(拒绝猝死街边这一个)(7)

打开电源,出现语言提示操作;

第二步:贴片

防猝死健康提醒(拒绝猝死街边这一个)(8)

取出电极片,根据提示,将电极片贴到患者胸部的皮肤上;

防猝死健康提醒(拒绝猝死街边这一个)(9)

电极插头插入亮灯处的插座上;

第三步:除颤

防猝死健康提醒(拒绝猝死街边这一个)(10)

AED会自动分析患者是否需要除颤,根据语音提示,直接按下除颤的按钮;

注意:AED分析与除颤过程中,施救者要离开患者身体,避免接触患者。

第四步:胸外按压

防猝死健康提醒(拒绝猝死街边这一个)(11)

除颤完成后,拿掉贴片,尽快对患者进行5个周期的胸外按压。

黄金4分钟,快速寻找AED

下面两种方法比较快捷,供大家参考。

方法一:微信搜索框,输入“AED导航”或“救命地图”,即弹出相关小程序,可进行附近AED的查询;

防猝死健康提醒(拒绝猝死街边这一个)(12)

方法二:直接在手机地图(如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上搜索“AED”,即可查询到附近的AED配置情况。

防猝死健康提醒(拒绝猝死街边这一个)(13)

法律:AED救人,无需担责

大家不敢使用AED,主要是担心在救人的过程中,万一出现意外,造成患者损伤或死亡,需要承担责任。

其实,目前已经存在了一条“好人法”,从法律的层面保证施救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因此,大家不需要担心担责的问题。

03

面对猝死,关键是提高急救意识

不要以为,猝死离我们很遥远,我们永远都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到来。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平均每年有高达55万人发生心跳骤停、呼吸停止的心源性猝死。

其中,有近70%~80%发生在家庭、社区、公共场所等医院以外的区域。

令人唏嘘的是,院外心跳骤停的急救成功率尚未达到1%。

防猝死健康提醒(拒绝猝死街边这一个)(14)

如果普通人对AED、CPR(即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都不熟悉,那就只能眼巴巴地等着医护人员到场,很可能耽误了救人的时间。

AED和CPR是最有效制止猝死的办法,每个人都应该有意识地去学习各种急救知识!

心肺复苏法

发生猝死或心梗,第一时间先拨打120,AED与心肺复苏法相互配合使用,可以增加患者的救活率。

防猝死健康提醒(拒绝猝死街边这一个)(15)

防猝死健康提醒(拒绝猝死街边这一个)(16)

防猝死健康提醒(拒绝猝死街边这一个)(17)

防猝死健康提醒(拒绝猝死街边这一个)(18)

防猝死健康提醒(拒绝猝死街边这一个)(19)

防猝死健康提醒(拒绝猝死街边这一个)(20)

图源:人民日报

海姆利克急救法

吃东西噎住可能会导致气道梗阻,这是仅次于心脏骤停的危险情况。家中有孩子和老人的,更要注意。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在拨打急救电话后,首先实行海姆利克急救法,注意成人和婴幼儿的急救方法不同。

防猝死健康提醒(拒绝猝死街边这一个)(21)

图源:人民日报

学会急救方法,才有机会将身边的人从死神里拉回来,不要再坐以待毙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扬子名医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