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句式辨识(初中文言文通讲)

原创: 莒风 吾爱汉语 1周前

初中文言句式辨识(初中文言文通讲)(1)

语文爱好者,请关注!

教学目标:1、了解判断句的意义

2、熟悉常用的判断句式

教学重点:熟悉常用的判断句式

教学难点:了解判断句的意义

教学过程:1课时

在现代汉语当中,我们常用“是”这一判断词(系词、连接词),对事物的属性做出判断,构成判断句式。而在古代汉语中,“是”用作指示代词,一般不用来表示判断。既然现代和古代在这同一个字上存在区别,那么就肯定有一个阶段的融合与联系,我们要问,这个昔日的“大红大紫”代词是怎样演变成了如今“不可或缺”的系词?我们在第一讲中提到,其实在文言文时称“雅言”,与其并行不悖的还有一套是“古白话”,而“是”这个词,在“古白话”中是一个系词的性质。在先秦之前,“是”就是一个指示代词,复指前文,系词的“是”正是从复指意义发展而来的。我们可以现象,随着口语向书面语的渗透,其复指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系词的词性越来越固定。在《韩非子》中有“此是何种也”、在《战国策》中有“韩是魏之县也”,便是明证。其实在文言文中,“是”还有一个词性,即形容词,它的意思是“对的”、“正确的”,可以用作意动用法,一般译为“认为……对”、“认为……正确”,如:魏其言是也。下面我们来探讨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式。

初中文言句式辨识(初中文言文通讲)(2)

语文爱好者,请关注!

文言文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是:……者,……也

1、基本式 句中用“者”(表停顿),句末用“也”(表判断)

(1)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兵者,凶器也。(《韩非子》)

(3)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醉翁亭记》)

2、衍生式 主语后面用“者”(表停顿),句末不用“也”

(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5)虎者,戾虫。(战国策·秦策)

(6)兵者,凶器。(《史记·酷吏列传》)

3、衍生式 句末用连用“者也”

(7)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8)此十圣人六贤者,未有不尊师者也。(《吕氏春秋·尊师》)

4、衍生式 句末只用“也”

(9)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

(10)曹公,豺狼也。(《资治通鉴》)

5、衍生式 “者”和“也”都不出现,即“……,……”式

(11)刘备,天下枭雄。(《三国志》)

(12)兵,凶器。(《汉书》)

6、用动词“为”、系词“系”、副词“乃”等词表示判断

(1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

(14)颖考叔为颍谷封人。(《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15)实系此人。(多用于古白话中)

(1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判断句在语法的表达功能上,并不仅限于类属和等同关系,用现代汉语的例子作以说明,比如:“我是山东人”,显然这是一种类属;“我是张三的父亲”,就是等同关系。文言文中,最基本的也就是这两种,但绝不限于这两种。还可以暗含一种逻辑关系,如:(1)夫大国,难测也。(2)曹公,豺狼也。

初中文言句式辨识(初中文言文通讲)(3)

语文爱好者,请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