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要置孟达于死地(诸葛亮巧施计策)

孟达在和刘封闹了矛盾后,给刘备写了一封诀别信,头也不回的带着自己的手下投奔了曹魏。接着带领曹魏的徐晃等人在申仪的配合下,夺取了上庸地区,刘封逃回成都被赐死。自此,蜀汉在丢失荆州不到一年后又失去了东三郡。孟达投降曹魏后,受到了曹魏的优待并且受到重用,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不仅如此,还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为新城,以其为新城太守,委以西南之任。可以说孟达在曹魏的待遇比在蜀汉好多了。

诸葛亮为何要置孟达于死地(诸葛亮巧施计策)(1)

可是好景不长,七年后,不知哪根筋搭错的诸葛亮突然又想到了东三郡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想起了孟达这个曾经的叛将孟达。于是巧施离间之计,被司马懿重兵围城,使得孟达最终城破被擒,死于非命。孟达当初作为蜀汉的一员将领,为什么会投降曹魏?诸葛亮一个小小的离间计,为什么值得司马懿前来?

孟达原来是益州刘璋的部下,在刘备入川后,背叛了刘璋,投靠了刘备。汉中之战结束后,孟达奉命夺取上庸地区。后来刘备派养子刘封来监视孟达,在刘封和孟达两人兵锋直指上庸的时候,上庸世家大户,也是上庸地区草头王的申耽在面对大军压境的情况下,献城投降。

就此,刘封和孟达这一对都不受刘备待见的难兄难弟驻扎在了鸟不拉屎的上庸地区,负责防守东三郡。不到半年,关羽发起襄樊战役,关羽曾命令刘封和孟达协助自己。可是这两人一个是原来的刘璋手下孟达,不被刘备重视,还派了个人来监视自己。一个是刘备的养子刘封,为了给亲生儿子让路,才被派到了上庸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本来两人就都是一肚子的意见,加上上庸地区刚被占领,民心不稳,所以就拒绝了关羽。

诸葛亮为何要置孟达于死地(诸葛亮巧施计策)(2)

令两人没想到的事,在襄樊之战前期还意气风发,打得曹仁龟缩樊城,接着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擒杀庞德,意气风发的关羽,会在被吕蒙偷袭后,败走麦城。等到求救的信息传到上庸的时候,刘封本来是想救援关羽的,可是一是时间上来不及,二是上庸兵少,担心上庸反叛,三就是孟达的劝说了。就这样,刘封按兵不动,关羽被擒杀。

关羽的被杀,也导致刘备对刘封和孟达非常怨恨。可是说实在的,关羽的死其实怨不到刘封和孟达,虽说两人距离关羽近,可也有将近六百里地,而且是山区,哪能救援的及?可是本来就为了亲生儿子刘禅而极度防备刘封的刘备,却把关羽的死归咎于刘封的不救援上。不能不说这是喜欢一个人,怎么看都顺眼,不喜欢一个人怎么看这个人都别扭的现实体现。

刘封和孟达两个人被刘备怨恨,加上刘备对刘封的疏远,被发配到上庸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使得刘封有些自暴自弃,因而在平时和孟达产生了矛盾,两人也因此时常发生口角,渐渐地不和。直到有一天,刘封强了孟达的乐队。本来孟达就对刘备派刘封来监视自己不满,又因为关羽的死被刘备怨恨,这次又被刘封抢了乐队,感觉到呆在蜀汉已经是生无可恋了。于是一怒之下,给刘备写了一封诀别信,带着手下就投奔曹魏去了。

诸葛亮为何要置孟达于死地(诸葛亮巧施计策)(3)

孟达到了曹魏后,确实享受到了在蜀汉没有享受到的待遇,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而且还被任命为东三郡新成立的新城的太守。两相一对比,更是感觉到自己投奔曹魏是英明的决定。本来孟达作为新城太守,安安稳稳的在那过自己的小日子也算不错。可是新城这个地方处于三国的交界之处,按现在的说法就是三不管地带。孟达处于这样一个地方,小心思开始活泛了,企图连吴固蜀,潜图中国,意思就是说孟达企图联盟吴国,投靠蜀国,觊觎魏国。

这就是孟达自己找死了,虽说曹丕去世了,你孟达失宠了,可是你不还是太守吗?也没有人迫害你,放着舒坦的小日子不过,却想掺和到三国的争霸中去,简直是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再说了,你背叛了蜀汉,已经是遭蜀汉痛恨了,如今就算再回去,能有什么好果子吃?可是孟达却看不透这一切,还想再玩一次背叛。

诸葛亮得到孟达想再次背叛曹魏,投降蜀汉的消息,对孟达可以说是非常厌恶的。诸葛亮虽说一心为蜀汉,可是作为一个文人,忠义始终是自己一生的追求,因此对于孟达这样反复无常的小人非常厌恶。但孟达既然想投降,诸葛亮也是相当欢迎的。可是诸葛亮又怕孟达出现反复,因此想加速孟达的投降。

诸葛亮为何要置孟达于死地(诸葛亮巧施计策)(4)

正好诸葛亮知道孟达和上庸的世家大族申家的申仪不和,于是派郭模到申仪处假投降。郭模趁机向申仪泄露了孟达想投降蜀汉的事,以便让孟达加速起兵。孟达和申仪怎么会有矛盾呢?这就要说当年孟达和刘封攻打上庸地区的事了。

申家是上庸地区的世家大族,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申家一直是盘踞在上庸地区,也可以说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小诸侯。申家在当地名望势力独一无二,当地百姓都依托于申家的庇佑,可以说申家就是当地百姓的天。在孟达和刘封攻占上庸地区以前,上庸地区一直是申家在统治。上庸地区由于都是山地,可以说是鸟不拉屎的地方,因此不被诸侯重视,所以申家在东汉末年雄踞上庸、西城二郡三十年。孟达和刘封的到来,结束了申家在当地的统治,你说申仪会不怨恨孟达?会和孟达没有矛盾?

这申仪一听说孟达要反叛投蜀汉立即派人到洛阳将孟达贮备反叛的消息告诉了司马懿。当年孟达降魏的时候,司马懿就认为孟达言行倾巧,不可信任。可是皇帝曹丕却没有听从司马懿的,反而对孟达宠爱有加。如今,司马懿听说孟达要反,并不觉得意外。

诸葛亮为何要置孟达于死地(诸葛亮巧施计策)(5)

司马懿为了稳住孟达,不使孟达过早反叛起兵,一边给孟达写信说:“将军昔弃刘备,讬身国家,国家委将军以疆埸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可谓心贯白日。蜀人愚智,莫不切齿于将军。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一边亲自率军,日夜兼程从洛阳出发前往讨伐孟达。

孟达得到自己即将投降蜀汉的消息泄密了,本来准备立即起兵的,可是在接到司马懿的书信后却犹豫不决了。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正是这一犹豫,害了孟达的性命。此前诸葛亮曾经告诫孟达要小心防范,可是孟达却认为上庸地区距离洛阳距离远,传递消息来回都要一个月,到那时自己早就加固好城防了,况且司马懿也不会来,其他将领带兵来,自己是不怕的。

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则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

孟达不知道的是,司马懿来了,而且是日夜兼程,仅仅用了八天时间就从洛阳率军来到了上庸地区。司马懿可以说对孟达想当的了解,知道孟达接到自己的信后会犹豫不决,因此,趁孟达由于的时候,给孟达来了个出其不意。在孟达还自以为司马懿不回来,讨伐自己的军队至少要一个月后才能到的时候,司马懿已经兵临城下了。

诸葛亮为何要置孟达于死地(诸葛亮巧施计策)(6)

孟达看到司马懿率兵兵临城下,可谓是又惊又恐: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还没有做好准备的孟达在司马懿八路兵力的攻击下,仅仅十六天就坚持不住了。孟达的外甥邓贤、部将李辅开城投降。孟达被擒杀。

总结

叛蜀降魏是由于受到刘备的怨恨和刘封的欺凌,这情有可原。可降魏以后,无缘无故的还想着再次反叛,这就有点反复无常的小人心态了。也正是孟达蛇鼠两端,降而复叛,骄傲自大和犹豫不决最终害死了自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