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在清朝能排前十吗(一场富贵扬州梦)

文|墨萱荐书

序言

扬州,自古以来就是富贵温柔乡,那飘荡在运河两岸上的扬州画舫,以其奢华与艳丽的气质为无数富贵闲人编织出一场沉醉的春梦。

清代的扬州,城市化鼎盛。在经济方面,清代扬州是两淮盐政驻地,运河和盐运河都流经此处,可以说富甲一方;在文化方面,清代学术上有扬州学派、艺术上有扬州八怪。扬州融雅俗为一体,既有官商气派,又有市民生态。当时,要论文化,杭州或许不次于扬州,可商业就有所不如;要说经济,苏州不弱,可文化上就逊色一些了。

我认为,扬州,是清代名副其实的一线城市。

扬州在清朝能排前十吗(一场富贵扬州梦)(1)

扬州胜景


扬州在清朝能排前十吗(一场富贵扬州梦)(2)

扬州的盐商经济决定了当地的风雅细腻与诡异病态的地区文化品质

有一部南北朝的杂记,记录了一个笑话:四个人一起做白日梦。一个人说要发大财。一个说想当扬州刺史,这是天下的头等肥差。还有一个想要骑鹤飞升的,也就是想当神仙。轮到第四个人了,他说自己要“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等于是把前几个人的白日梦都一锅烩了。

从这个笑话中,我们感受到扬州的历史地位,它是一直与富贵并驾齐驱的。唐代诗人张祜写道“人生只合扬州死”这样的诗句,来形容世人对扬州的留恋。扬州也是时代兴衰的标志,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烽火扬州路”来表达中原沦陷的痛苦。

扬州在清朝能排前十吗(一场富贵扬州梦)(3)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在历史上,扬州繁荣的顶峰,则是在清中期,原因就是这里有盐商经济。两淮盐区总部就设在扬州。这个辖区,在今天相当于北至河南、安徽,南到湖南大部分非沿海地区,是清代人口最密集的区域,再加上水运便利,两淮盐商生产贩运的收益,让全国其他地方望尘靡及。

食盐是人民生活得刚需,随着清朝人口的极具膨胀,作食盐的生意是一本万利的生意。但是,自古以来,贩盐都是由政府把控的,到了清代才政府才把生意教给了实力雄厚的商人,这些人就成了官方认可的盐商,至于谁来盐商,全凭官府喜好。盐商的身份是可以世袭的,这样的肥差能延续给后代,需要看盐商与朝廷之间的关系。因此,盐商必须表现出对政府的绝对顺从。

扬州在清朝能排前十吗(一场富贵扬州梦)(4)

清代盐商制盐活动

盐商生意是稳赚不赔的,康熙年间,中央政府年均收入是两千多万两白银,扬州的盐商群体每年可以赚到一千五百万辆。简单的说:扬州盐商是真正的富可敌国,而且都有特殊的政治背景。

《红楼梦》里的贾母说:贾家人只是中等人家,这是见过大世面的客观描述。论政治地位,贾家不能和王侯比;论财产规模,恐怕也比不上扬州的盐商。

扬州的盐商们囤积了惊人的财富,他们主要的消费并不是奢侈挥霍,而是将金银用在皇帝身上。这个用钱的逻辑很简单:在权力体系中他们扮演着“钱袋子”的角色,家族的生存,全靠皇帝的好恶,充满了不确定性,唯一确定的就是伺候好皇帝

康熙、乾隆为什么都要六次到扬州,有很多的历史分析,但有一条是明确的,只有扬州盐商的财力才能承担得起接驾的庞大支出。盐商们为皇帝在扬州建造了亭台楼阁和官家的园林,都是仿造皇宫的人工布景,处处有序曲和音乐表演。连喜欢奢华的乾隆都写诗说:这种排场未免太闹腾了。

当时扬州有个盐商的首脑叫江春,他听说乾隆游览时感叹:少了个喇嘛塔。立刻找到了北京北海白塔的图样,调集工人,连夜造了一座27米高的白塔。乾隆看到大吃一惊,赞叹盐商的财力竟然大到这个地步。

扬州在清朝能排前十吗(一场富贵扬州梦)(5)

扬州白塔(一夜造白塔)

如此的行为,有人认为是谄媚,为他们感到不耻。其实,盐商们露富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皇帝看到“我们是听话的,皇帝您可以放心使用”。毕竟古代的商人地位低,花掉银子换来安稳的生活,是无可厚非的。就说那江春,他还两次承办了太后的生日宴会,为此花钱花到自己家的生意本钱都凑不齐的地步,甚至家族也因此而败落。而这,却已经是盐商最好的结局了。

因此,我们在看到盐商风光的时候,也应该想到他们的痛苦。

在我看来,富贵是清代扬州的城市底色,在发达经济的塑造下,扬州城里的人性也随之产生了异化,盐商的卑躬屈膝只是其中一种,更有那骄奢淫逸、放荡不羁的习气,把扬州变成了一个诡异病态的繁华温床。

扬州在清朝能排前十吗(一场富贵扬州梦)(6)

扬州商业的繁荣将社会风气导向自由宽松,扬州的市井生活呈现出奔放的基调

扬州在清朝能排前十吗(一场富贵扬州梦)(7)

扬州园林:何园

今天都说“苏州园林”,而在清代的口碑是:到杭州看湖山,到苏州看街市,到扬州看园林。扬州现存的著名园林,很多都在清代排不上。盐商的花园,普遍占地几十亩以上,园内要建造几十处的建筑风景。一个姓程的盐商,家里的荷花池有十几亩,梅花园有十亩,芍药园也有十亩。这些气派的园林与接驾的建筑,共同成就了清代的扬州城市地标。

扬州的市井生活中还能看到盐商们的斗富行为,是那种病态的斗富。有个富商想要体会什么叫“一掷千金”,他就购买了无数金箔,站在山顶上向下散,彼时,山间的树木上一片金光闪闪。还有个富翁花了三千两黄金,买了无数的苏州不倒翁,放进河里,让整个河道都堵塞了。《舌尖上的中国》有一道菜叫文思和尚豆腐,是把一块豆腐切成比头发丝还细,这就不是日常的饮食需求了,而专为盐商夸耀。

扬州在清朝能排前十吗(一场富贵扬州梦)(8)

文思和尚豆腐

说完了盐商的生活,我们再来看看扬州普通市民的生活。扬州流传这样一句俗语,“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早上皮包水”就是喝早茶,这是扬州人喜闻乐见的一种生活方式。扬州文人说:“吾乡茶肆,甲于天下。”听起来很自豪,很自信。扬州的茶馆不是简单的一处建筑,需要有配套的园林景色搭配,让品茶生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来,所以扬州茶馆的面积都特别大。

扬州在清朝能排前十吗(一场富贵扬州梦)(9)

扬州“水包皮”:洗澡

“晚上水包皮”就是洗澡了。扬州城的浴池在城里星罗棋布,池子由白石砌成,每个池子的水温都不相同,对应不同的年龄群体。如今有名的修脚、按摩,也是那时候发展起来的周边行业。

清代的扬州生活还有放纵的一面,这是很著名的,也就是扬州的妓院和娱乐业。《扬州画舫录》曾记载,有一个富家公子,在苏州、南京等地到处逛高级妓院,自称没有他没见过的佳丽。当他带着百万家财走到扬州的小秦淮河时,就留下不走了,小秦淮的两岸的秦楼楚馆,让他流连忘返。

郑板桥时扬州人,他形容扬州是“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穷人家养女儿,不教针线而教弹唱,家里不种地而种花,都是为了承接这个巨大的娱乐业市场。

扬州在清朝能排前十吗(一场富贵扬州梦)(10)

扬州“青楼”中的生活

清朝是提倡程朱理学的,因此,“禁欲”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主流,人们对于放荡的生活是噤若寒蝉的。曾国藩以理学家自居,但是他攻克南京后却首先恢复了秦淮两岸的花街柳巷,用他的解释说,这叫“养活细民”,说白了就是稳定老百姓。扬州的市民生活成为了当时的一个异类。

在我看来,禁欲的前提是闭塞的生活环境与鄙薄的见识,而扬州的城市文化气质却正好相反,扬州人见识了太多的繁华,刻板规矩不能禁锢他们,因此,扬州的世俗生活才变得那样奔放自由,也难怪乾隆要六下扬州,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享受这种世俗的快感。

扬州在清朝能排前十吗(一场富贵扬州梦)(11)

扬州的物质主义与功利主义,同样也酝酿了高雅的文化艺术

有人说,铜臭气太浓的地方,难以出现高雅的艺术气质。这是一个谬论,受了金钱污染的人,不是钱在作祟,而是人心在捣鬼,人对物质的屈服,是内心意志不坚定的表现。更何况,从社会规律看:物质主义和功利主义,通常会为文化和学术的创造提供更好的条件。

盐商中很多人都会附庸风雅,当然也有内行人。比如前文中说的江春,他本身就是一个文人,他的身份是集官、商、文三者为一体的,在当时的扬州是个很有影响力的人。他们江家几代人更是出了好几个有名的诗人和画家。

正因为这些盐商的财力雄厚,所以,扬州成为了文人谋生的主要阵地清代有大批的文人涌向扬州,使其变成了变成了当时的文化艺术基地。明末清初的画家石涛晚年就在扬州定居。他是著名的山水和花卉画家,这是学画的人都知道的。可是,他在扬州还有一门特殊的生意,就是帮盐商们设计园林。石涛是明朝皇室后裔,明朝灭亡后又在各地游历,很有见识。所以,经他指点建造的园林,都具有精致艺术的美感,别有一番风味。扬州城的富商们都以石涛为自己的园林画图为荣。

扬州在清朝能排前十吗(一场富贵扬州梦)(12)

【清代】石涛山水画

还有著名的“扬州八怪”,郑板桥是扬州人,可是其他的人都是外地到扬州定居的。他们向往扬州,也在扬州谋利,很多人都理直气壮地挂出润格,也就是价目表,这也是因为扬州早已形成了成熟地艺术市场。郑板桥当时的开价是:大幅作品六两,一个扇面五钱银子。对盐商来说,是很便宜的价格,不是什么大问题。

扬州在清朝能排前十吗(一场富贵扬州梦)(13)

扬州八怪

扬州的学术成就也很高,清朝中期,扬州本地形成了著名的扬州学派。清代学术界有“吴学最专、徽学最精,扬州之学最通”的说法。对扬州学者来说,除了富商的资助,这里还有盐商马氏兄弟这样全国闻名的大藏书家,能为他们提供研究资料。在历史上,能造就文化艺术繁盛的土壤,通常离不开所谓的庸俗和功利,社会有了富余和闲暇,才会产生对艺术的追求,才有文化艺术的机遇和市场。

我认为,财富和世俗,除了为艺术创造宽松的条件,也对艺术的精进有促进作用。在扬州盐商中,有很多人在附庸风雅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为某个艺术门类的行家。他们的存在成为了一种督促,文人、画家面对专业的观众,是不敢随意为之的。只有精进了自己艺术水平,才能获得更多青睐,从而让生活变得更舒适惬意。

墨萱说:

扬州的盐商经济繁荣,决定了扬州的城市面貌和文化基调;

扬州的世俗生活奔放,使其突破了当时社会的禁欲思想,市民生活变得悠哉游哉;

扬州的功利主义性质,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精细化、高端化发展。

在地理上,扬州在江北,但是从文化区域上来说,它是不折不扣的江南,属于江南文化系统。因此,今天的人一提扬州,还是要把它与苏、杭相提并论。这可以说是文化禀赋对行政区划的超越。在清代,扬州的繁盛像是一场清雅的美梦,在富贵繁华的气息中,呈现出特有的文化光辉。如今的扬州继承了以往的清丽气质,用独特的艺术底蕴,为今人编织出一曲古韵悠长、余音不绝的精致小调。

参考文献:

[1]扬州画舫录[M].广陵书社, (清) 李斗, 2010

[2]嘉庆重修扬州府志[M].广陵书社, (清) 阿克当阿, 2006

[3]清代学术概论[M].上海古籍出版社, (清)梁启超撰, 1998

[4]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M].三联书店,王振忠著, 1996

扬州在清朝能排前十吗(一场富贵扬州梦)(1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