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老人念叨数字(安徽痴呆老人嘟囔奇怪数字)

安徽省蚌埠怀远,有一位因脑萎缩而老年痴呆的九旬老人,老人年轻时是一名煤矿工人。

在街坊邻居和工友眼里,老人是一位勤勤恳恳的普通工人,在孩子们眼里,老人是一位身体不好,为家庭生计奔波的平凡父亲。

直到老人生病后,子女们为老人整理东西,却在老人的床底下找到了一个积灰的铁盒子,铁盒子里摆满了抗美援朝时期的军功章和荣誉证书

荣誉证书上赫然写着宋良友三个大字,这正是老人的名字。

安徽老人念叨数字(安徽痴呆老人嘟囔奇怪数字)(1)

图片来源网络

子女们震惊极了,过了很久才敢相信父亲不是一个普通的煤矿工人,同时,他们也明白了父亲身体不好的原因。

宋良友患有老年痴呆后,连自己的子女都不记得,但他时常念叨27、81、241这三组数字。

子女们明白那是老人的执念,可惜老人已经不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思想了,他们也没有办法弄清楚三组数字背后的含义。

安徽老人念叨数字(安徽痴呆老人嘟囔奇怪数字)(2)

宋良友

2018年,当地政府采集退伍老兵信息,子女把老人的信息报了上去,期望政府可以揭开数字背后的秘密。

三组数字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是什么样的经历,才能让一个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人念念不忘?从老人获得的军功章来看,他为何会变成一名普通的煤矿工人呢?

今天老闫就带领大家了解宋良友老人尘封60多年的感人往事。

安徽老人念叨数字(安徽痴呆老人嘟囔奇怪数字)(3)

宋良友

在解放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战士

1928年时,中国国内正经受着军阀割据,宋良友就在这个时候,在安徽省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出生了。

经年战乱,老百姓的日子过得相当困苦,在夹缝中谋求生存,可没想到短短3年时间,日本的铁蹄就踏上了中国的国土。

以前只是日子过得苦,老百姓忍一忍还能熬得过去,可日本侵略中国后,不止抢占粮食、牲畜,还欺辱妇女、残害老百姓,制造了一场又一场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和进行毫无人性的生化实验。

安徽老人念叨数字(安徽痴呆老人嘟囔奇怪数字)(4)

日军在中国进行细菌实验的图像

中国已然到了国土破碎、危急存亡的关头,宋良友的家乡也没能幸免敌人的摧残,在乡亲们绝望之际,中国共产党来到了安徽,与日寇展开战斗,给乡亲们送去了希望。

年幼的宋良友永远不能忘记八路军军人高大的身姿,他渴望像八路军战士一样把敌人赶跑,小小的孩童从此在心里种下了红色的种子。

心心念念想要参军的宋良友,多次到征兵处参军,但他太小了,远达不到参军的年龄,一直没有被录取。

安徽老人念叨数字(安徽痴呆老人嘟囔奇怪数字)(5)

宋良友

还没等宋良友成为一名战士,日本就在1945年无条件投降了,赶跑了敌人,他不当兵也无妨。

谁知,1946年时,蒋介石公然撕毁双十协定,18岁的宋良友又一次来到了征兵处,成为了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进入部队,他被分配到后来定番的27军81师241团进行新兵训练,其中的27、81、241正是他所在部队的番号。

安徽老人念叨数字(安徽痴呆老人嘟囔奇怪数字)(6)

宋良友等老兵接受采访

战场上刀枪无眼,是真正意义上的你死我活,新兵们除了一些战斗技巧的学习外,尤为需要进行思想洗礼,打造一个强大的内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新兵训练,宋良友和战友一起奔赴上海战役的战场,在战斗前线,他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战斗打响后,身边战友一个个被敌人密集的炮火击中,战友的哀嚎声在他耳边响起,宋良友心中升起一股悲愤之情,班长带头冲在前线,他扛起机关枪紧跟班长步伐也冲了出去。

安徽老人念叨数字(安徽痴呆老人嘟囔奇怪数字)(7)

老百姓给解放军战士送粮食

凭借一腔不怕牺牲的冲劲,在这场激战中,他和战友把敌军打得节节败退,首战就取得了漂亮的胜仗。

在解放战争中,宋良友不畏生死、奋勇杀敌,他多次立功,被提拔为尖刀班的班长。

上海全面解放后,宋良友所在的27军81师241团奉命休整,为解放台湾做着准备。

可谁知他们没有等到南下解放台湾的命令,却意外收到了朝鲜战争爆发,美军越过三八线,威胁中国边境的消息。

安徽老人念叨数字(安徽痴呆老人嘟囔奇怪数字)(8)

老百姓给解放军战士送粮食

出于人道主义援助,更出于维护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的决心,毛主席下令:人民志愿军,百万大军跨过鸭绿江。

在百万人民志愿军的队伍中,就有宋良友所在的27军第九兵团,这支从南方赶来的队伍,在还没有与敌人遭遇,首先遭受了来自大自然的残酷考验。

凛冬,不足为惧

宋良友和战友们收到指令后乘坐火车一路北上,他们身上还穿着单薄的衣服,可1950年的冬天,朝鲜半岛上经历着几十年难遇的寒冬。

尤其是到了晚上,温度直逼零下40度,战士们冻得瑟瑟发抖,战斗力也下降不少。

安徽老人念叨数字(安徽痴呆老人嘟囔奇怪数字)(9)

中国人民志愿军横渡鸭绿江

更为困难的是,美国出动轰炸机轮番巡视,看见行驶的列车和人工运送补给的队伍就进行轰炸。

奈何我军当时没有空中防御力量,开往抗美援朝的交通线硬生生被美军切断,物资运送不到前线,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们忍饥挨饿,在冰天雪地里缓慢前行。

第九兵团的将士在雪中行走,还必须保持警惕,注意不时侦查的美军飞机,即使停下来休整,志愿军将士们也得为了隐藏行踪不能生火取暖,他们往往几个人围靠一起,汲取彼此身上的热气。

安徽老人念叨数字(安徽痴呆老人嘟囔奇怪数字)(10)

志愿军艰难前进

比寒冷更为可怕的是缺少食物,刚开始将士们还能塞嘴里一口雪,再啃一口冻成冰块的炒面,可越往后,连冻坏成冰疙瘩的土豆都没有了,战士们只能找枯树皮啃,可冰天雪地里,连枯树皮都成了稀罕物。

由于美军还不知道第九军团参战,上级决定把这支队伍作为一支奇兵,埋伏在长津湖北部的新兴里等待总攻的命令,关键时刻跟兄弟军团合作,一起围歼在一战、二战中的常胜军团——北极熊军团

安徽老人念叨数字(安徽痴呆老人嘟囔奇怪数字)(11)

志愿军吃冻成块的食物

美军的侦察机不时在长津湖周边盘旋,宋良友等人把身体埋进雪下,趴在雪堆里一动不动,美军侦察机刚飞过时,他们才敢用双手快速捶打冻僵的躯体,加速血液流动。

然而,志愿军战士还是低估了美军为了胜利的无耻程度,美军飞行员没有侦察到志愿军的活动痕迹,却还是会向雪地扫射,躲藏在雪里的志愿军战士还未与敌人厮杀,就憋屈的被子弹打死、打伤。

安徽老人念叨数字(安徽痴呆老人嘟囔奇怪数字)(12)

匍匐在地的志愿军战士被炮火攻击

为了完成上级的作战计划,被打伤的战士强忍着生理上的疼痛,尽力保持不动,未受伤的战士趴在雪地里为牺牲的战友无声的落泪。

由于战局瞬息万变,第九军团的将士们在雪地里,埋伏了六天才等到了总攻的命令。

鲜血染红长津湖

冲锋的号角吹起,包括宋良友在内,还有战斗力的战士们唰得一下从雪地里冒出来,向着作战经验丰富、武器装备精良的北极熊军团冲去。

安徽老人念叨数字(安徽痴呆老人嘟囔奇怪数字)(13)

进攻冲锋号响起

冲锋的将士们身后,还有一群将士们保持卧倒的姿势不动,他们倒在了极寒的冬天,化身一座座冰雕。

极寒的环境、长期的饥饿,大大削减了志愿军将士们的战斗力,毫无疑问,这是一场硬仗。

但是将士们突然而至,带着滔天怒火,勇猛无前地冲进了美军阵营,美军毫无准备,被志愿军打了个措手不及,着实损失了一些兵力。

安徽老人念叨数字(安徽痴呆老人嘟囔奇怪数字)(14)

冰雕连

北极熊军团不愧是战斗经验丰富的军团,经历过短暂的慌乱后,很快就组织了反攻。

在兄弟部队炮火的支援下,宋良友和第九兵团的将士们扛起机关枪,向敌人疯狂扫射,誓要用敌人的鲜血抚慰逝去的英灵,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战士毫不犹疑地顶上去继续战斗。

北极熊兵团被志愿军战士严丝合缝地封锁在包围圈内,任凭美军战士们发动数次反扑,都被志愿军狠狠地打退,且包围圈也被进一步压缩,北极熊兵团的死期不远了。

安徽老人念叨数字(安徽痴呆老人嘟囔奇怪数字)(15)

志愿军战士冲锋

美军将士也在生死面前展现出一股狠劲,进行最后的反扑,企图从志愿军的包围圈中撕开一个口子突围。

此时,在双方都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状态下,美军武器装备的优势尽显,被重点突围的区域,志愿军战士被接连击毙倒下,伤亡惨重,封锁力量变得薄弱。

敌军看到了突围的希望,越发朝着封锁薄弱的区域进攻,宋良友身边的战友所剩无几了,而他的体力也早已透支,但他心里明白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敌军突围出去。

安徽老人念叨数字(安徽痴呆老人嘟囔奇怪数字)(16)

志愿军战士不畏严寒战斗

杀!”一声怒吼声过后,他扛着冲锋枪冲在志愿军队伍最前端,对着敌人扫射,鲜血染红了他的军装,让他看起来像一个杀神,也让敌军心生退意。

正是有了一个个像宋良友这样的战士,才死死压制住敌人的反扑,后续支援部队陆续赶到,志愿军战士发动一次又一次冲锋,北极熊军团坚守的阵地快要守不住了。

敌军也在进行最后的疯狂之举,炮弹不要钱似的疯狂发射,一枚炮弹落到了宋良友的脚边,他迅速躲避,可还是被炸弹的余波击中,倒在了血泊中。

安徽老人念叨数字(安徽痴呆老人嘟囔奇怪数字)(17)

敌军军事装备

不知道过了多久,宋良友才缓缓恢复了意识,一股钻心地疼痛袭来,他强撑起精神查看伤口,腹部被弹片划开一条深长的伤口,隐约可见腹部内的肠子。

疼痛感宋良友他的意识变得清晰,志愿军战士们还在战斗,他按住伤口,从地上抓起一把雪用力压在伤口上,又从身上撕下一块布条缠住伤口,紧接着用枪作为支撑,坚强地站了起来,继续战斗。

安徽老人念叨数字(安徽痴呆老人嘟囔奇怪数字)(18)

志愿军战士迎着炮火进攻

严寒让腹部伤口处的血液凝固,暂且保住了他的性命,可寒冷不会让人感觉不到疼痛,他不仅站了起来,还靠着毅力拿起长枪、大刀,杀死了一个又一个敌人。

经过了一夜激战,志愿军战士们全歼美军北极熊军团,宋良友在胜利来临时,紧绷的神经一下子放松了下来,强烈的透支让他坚持不住昏倒在地。

第九兵团的战士在战后清理战场时,发现了昏倒的宋良友,把他送到了野战医院进行救治,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救助下,他腹部的伤口被缝了足足50多针。

安徽老人念叨数字(安徽痴呆老人嘟囔奇怪数字)(19)

志愿军战士战斗场面

宋良友昏睡了整整三天三夜,凭借顽强的意志力硬生生把迈进鬼门关的一条腿收了回去。

第四天,他从昏睡中缓缓清醒,恢复意识后,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问战友的情况,当听到医护人员叹息的回答,受重伤都没有流泪的他失声痛哭。

战友们憨厚的笑容、倒在血泊当中的模样时常在他脑海浮现,那是刻在他内心深处的记忆,是他一辈子都无法忘怀的伤痛。

安徽老人念叨数字(安徽痴呆老人嘟囔奇怪数字)(20)

朝鲜战争战斗场面

一个月后,他向上级提出归队申请,被驳回。之后他从医院溜出去返回了部队,加入新的战斗。

在之后的战斗中,他多次立下战功,也多次负伤和死神擦肩而过,唯一幸运的是,他最终都挺了过来。

志愿军战士们的坚持有了回报,敌军退回了三八线,他们打赢了一场在很多人眼里不可能取胜的胜仗。

随后,志愿军战士凯旋回国,在战斗中表现优异的宋良友被国家授予了战斗英雄称号,记一等功一次。

安徽老人念叨数字(安徽痴呆老人嘟囔奇怪数字)(21)

宋良友

宋良友战功赫赫,成了人民心中的英雄,但他却在最荣耀的时刻提出了退伍申请,并且拒绝了国家提供给退伍军人的工作安排。

他说:“我有手有脚,家中也有田地,完全可以靠劳动养活自己”。

但是他为什么执意退伍呢?

老兵精神犹在

在宋良友看来,那些荣誉应该属于全体第九兵团的战士们的,尤其是该属于那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的烈士。

安徽老人念叨数字(安徽痴呆老人嘟囔奇怪数字)(22)

宋良友

他侥幸活着,领了牺牲战友的荣誉,但他无法拿着用战友鲜血,换来的荣誉享受他人羡慕的目光,享受人民的尊敬。

内心极度惶恐的宋良友决心退役,像牺牲的战友期待的那样,过普通人的生活。

他退伍后回到了家乡,把所获的军功章和荣誉证书放进一个铁盒子里尘封起来,并在附近煤矿找了一份工作。

从此,安徽省蚌埠怀远没有了战斗英雄宋良友,而出现了一个不爱说话、勤恳本分的煤矿工人宋良友。

安徽老人念叨数字(安徽痴呆老人嘟囔奇怪数字)(23)

图片来源网络

后来,他经媒人介绍娶妻生子,为生计奔波,成了孩子们眼中平凡的父亲,他从不给家人讲从军的经历,也从不提那些尘封的荣誉,家人也都不知道他是退伍军人。

子女们的眼中,父亲是一位很传统的男人,毫无保留地为孩子们付出的同时,也是一位严父。

他这位传统父亲人到中年就已浑身伤痛,老人的孩子一度以为父亲体弱多病,却从没想过那是战争的印记。

安徽老人念叨数字(安徽痴呆老人嘟囔奇怪数字)(24)

宋良友和女儿

宋良友年老后脑萎缩,患有了老年痴呆,那些尘封在记忆深处,关于朝鲜战争的伤痛他记不清了,连他的孩子们他也记不得了。

但关于自己部队的番号27、81、241,这三组数字却唯独被他记得,老人的孩子明白这三组数字对老人意义非凡,直到他们发现了藏在床底下的铁盒子,直到当地政府统计退伍老兵,他们才清楚了三组数字背后的伤痛。

安徽老人念叨数字(安徽痴呆老人嘟囔奇怪数字)(25)

图片来源网络

宋良友老人是战斗英雄的身份一经曝光,老人曾经服役过的27军现任领导和当地政府领导马上来到老家人进行探望。

宋良友老人病情严重,已经记不得往事,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可是当随行的战士唱起《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时,老人有了反应。

“雄赳赳,气昂昂……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熟悉的旋律,唤起了宋良友老人军人的本能,他的双手随着旋律摆动,像极了军人走军步时双手摆动的动作。

安徽老人念叨数字(安徽痴呆老人嘟囔奇怪数字)(26)

领导探望宋良友老人

歌声把老人带去了奔赴抗美援朝战场,保家卫国的战斗场面,老兵不死,精神永存

部队领导看到这一幕湿了眼眶,所有人望着老人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这个军礼是对抗美援朝战士的敬意,是对老兵精神的传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