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为什么不放干燥剂(晒茶生石灰木炭)

茶为什么不放干燥剂(晒茶生石灰木炭)(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好久不见李姑娘,今日碰面,心情着实有点微妙。

原本的李姑娘一头乌黑秀发,蓬松秀发如云,是多少朋友都羡慕不来的天然优势,可她不知道怎么想的,这几天居然把头发剪短,打上微卷,加上微黄的发色,实在是有些显老。

也许是李麻花痛心的眼神太过明显,连温温婉婉的李姑娘都发现,只能放下茶杯,灿灿苦笑:

“唉,我也不知道理发师怎么想的,我只是想看起来成熟一点,谁知道……”她摸着自己的发梢,满脸无奈,想来也是后悔的。

茶为什么不放干燥剂(晒茶生石灰木炭)(2)

改变气质的小心思打得妙,遇上不合适的理发师傅却很容易翻车,看着李姑娘的头发,心有戚戚,下次改变发型之前真得慎重策划。

“小心思”翻车的事情,当然不仅发生在剪头发上——

前几天便有一个茶友抱怨,说她用干燥剂代替抽湿机,原本以为能节约成本,结果吸饱了水分的干燥剂没有任何信号,也不知道那些茶叶是否会发生异变。

可不,存茶的“小心思”一旦出了偏差,便会酿下后悔莫及的苦果。

这些存茶的怪招,诸位可曾用过?用过,可要小心啦!

茶为什么不放干燥剂(晒茶生石灰木炭)(3)

《2》

白茶容器内放干燥剂?

真空包装内的小小一袋干燥剂,是多少小朋友第一次接触到除湿概念的渠道。

干燥剂,是指能除去潮湿物质中水分的物质,常分为两类:化学干燥剂和物理干燥剂。

化学干燥剂,如硫酸钙和氯化钙等,是通过与水结合生成水合物进行干燥。

物理干燥剂,如硅胶与活性氧化铝等,是通过物理吸附水进行干燥。

然而,开始存茶,使用这些小小的干燥剂,能够达到白茶需要的湿度要求么?

答案是不可以!

且看那些使用小袋干燥剂的食物包装,往往都是一些小巧玲珑的食品,不超过5斤,一般而言,这些干燥剂,要达到干燥的效果,还要以真空包装为主,干燥剂除湿为辅。

简单概括,小包装的干燥剂争夺的是狭小密闭空间中的微量水分。

茶为什么不放干燥剂(晒茶生石灰木炭)(4)

而且,小袋的干燥剂,能够发挥作用的时间极短——在食品开袋后,到全部吃光的短短数天时间。

干燥剂发挥的时间短,意味着需要勤加更换,而白茶储存,忌讳开箱次数过频,这对茶叶的陈化过程有着不好的影响;且它能使用的空间狭小,对于成箱存放的茶叶基本没有任何太多的作用,虽能吸取少量的湿气,却形同鸡肋。

既然小袋的干燥剂作用甚少,那么增大用量,能不能达到白茶存茶的湿度标准?

答案也是不行。

光用干燥剂,忽略三层包装法,在白茶包装的水汽透过率过高的情况下,需要分量极多的干燥剂才能达到除湿的效果。

暂且不考虑包装水透气率,根据干燥剂的成分不同,一个立方的空间在40天内的干燥剂用量,最低达到630g,最高需要1155g。

一旦干燥剂寿命将尽,便需要开箱更换,来回的开箱换干燥剂,干扰白茶陈化之余,还让白茶多增加受潮变质的危险,且用量极大,成本不低。

故而干燥剂存茶,绝非白茶储存的良配。

茶为什么不放干燥剂(晒茶生石灰木炭)(5)

《3》

用木炭和生石灰吸湿?

带着点科技水平的干燥剂存茶效果不行,便有茶友将眼光放到了古老的木炭和生石灰身上,然而这两种存茶“干燥剂”,比起正经的干燥剂,效果更差。

木炭的祛湿原理,在于它表面的气孔,高温碳化和活性处理后的木炭,表面积增大,对空气的水汽有了一定的吸附力。

茶友们往往只看见木炭对水汽的“吸附力”,却忽略了它发挥的功效究竟如何。

一块木炭,用的是最物理的祛湿方式,利用全身的孔洞和咸味空隙吸收水分,当它全身的孔洞吸饱了水分,吸湿能力便降低、逐渐消失。

木炭比起干燥剂,不仅体积笨重,祛湿的能力更差,更加需要别人勤加更换。

茶为什么不放干燥剂(晒茶生石灰木炭)(6)

如果盲目信任这些功效有限的木炭,放了木炭就不去理会存茶室,只会让一屋子好茶浸泡在水汽中,难免变质。

用木炭祛湿,相当于用冰块制冷,发挥的功效有限而时间短暂。

而生石灰,作为化学干燥剂的鼻祖,在长时间存茶这件大事上,同样功效平平。

用最简单粗暴的数字,就能说明一切——一平方米的空间,需要对应使用一斤生石灰,才能勉强达到祛湿的效果。

存茶室使用生石灰祛湿,使用量极大,且这些吸饱了水汽的生石灰,需要立刻更换,不然存茶室的湿气只会卷土重来,浸泡你精心挑选的好茶。

一个存茶室的空间,在梅雨季节,即使放入再多的木炭和生石灰,也会很快失去作用。

大分量的木炭和生石灰,还占据了极大的空间,使得存茶室“名不符其实”。

一箱箱茶叶旁边,放得更多的是一箱箱木炭和生石灰,比起存茶更像“存炭”,岂不是顾此失彼,浪费空间?

茶为什么不放干燥剂(晒茶生石灰木炭)(7)

《4》

定期晒晒藏茶,晒干湿气?

或许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本性,不仅在种植上点满了天赋,遇到日光正好的时候,许多人便开始琢磨起晒东西的小事。

老奶奶晒果脯,年轻人晒干花,存茶的人呢,也盘算着把茶叶抱出来晒一晒,在他们眼中——茶叶不是怕湿么?晒一晒正好!

然而这种想当然的做法,只是在破坏茶叶的品质!

杂味、湿气、强光、和高温,四者并称白茶储存的“四大天王”,任何一个,都能轻易摧毁白茶原本的优秀品质。

夏季阳光,在许多人眼中最适合晒东西,高温能迅速蒸发食物内部的水分,而这种高温,也能迅速晒干白茶的寿命。

高温,会加速茶叶内部的酶促作用,使得优质白茶中的丰富内物质快速分解,丰厚物质步步流失,再难挽回;且白茶中的芳香醇类物质,遇到高温的胁迫,会逐步溃散在空气中。

受到高温重创的白茶,茶香变得单薄,茶汤也失去了原本的醇厚。

茶为什么不放干燥剂(晒茶生石灰木炭)(8)

晒白茶,除去高温的致命效果,阳光本身,便是一道白茶的“催命符”。

强烈的光照,会加速茶叶中的叶绿素分解,使得叶绿素脱镁氧化,留下一道道红色的氧化伤疤,这些伤疤,便是茶叶内物质流失的痕迹。

在储存白茶的过程中,尚且需要注意避光避高温。晒白茶,便是将这两种致命因素发挥到极致,活活将品质优秀的白茶推上夭折的道路,令人心碎!

既然品质优秀的白茶惧怕高温强光,那么受潮的白茶晒茶,能够抢救么?

没用!白茶受潮,不同于衣物变湿,湿衣物在阳光下通过热量带走水分,而白茶在阳光通过热量不仅带走了水分,还带走了更多的营养物质。

本身,这些受潮的白茶便已经失去了不少内物质,再用这强光高温照耀,暴晒的白茶品质更低。

受潮和高温照耀的双重折磨,使得白茶往变质的道路上越走越快。

真正想抢救受潮白茶,并不是选择阳光下暴晒。

比如,受潮程度较浅的白茶,便可以请制茶师傅帮助提香,用温火慢烘将水分祛除,但品质上受到损耗,不可避免;而受潮程度较重的白茶,已经是药石罔效,无药可医。

强光暴晒下的白茶,只会失去它的香气和滋味,受潮后接受暴晒的白茶,叶片芽头软塌塌,毫毛从原本的干爽变得黏腻,颜色变得暗沉发黑,或是深沉带红,滋味更加不如人意。

储存白茶,不是折磨白茶!

存茶,选择日光暴晒,只是一腔好心办了坏事,活活消耗了白茶的品质。

茶为什么不放干燥剂(晒茶生石灰木炭)(9)

《5》

如何才是正确的存茶方式?

真正的存茶方式,其实十分简单明了,并不需要这些花样百出的干燥剂、生石灰、木炭之流来干扰。

三层包装、注重环境。这两者,便是储存白茶的根本。

铝袋,塑料袋,纸箱的三层紧密的保护,首先为白茶圈出一个安心陈化的环境。

三层包装法第一步,用最内层的铝袋,为白茶隔绝光照、水汽,铝袋带有一定的密封性,束紧它的封口,能初步保护白茶不收水汽和杂味的干扰。

第二步,将铝袋放入塑料袋,进一步隔绝水汽和异味,塑料袋的封口同样需要束紧,不能草草了事。

第三步,为白茶挑选一个结实耐操的五层瓦楞纸箱,这厚厚的纸箱能拦下绝大部分的水汽,但纸箱的每一处缝隙都需要密封,避免水汽杂味钻入纸箱的漏洞中,影响白茶的品质。

只有注重白茶的三层包装,白茶的香气才不会外泄,外在的水汽和杂味也不会轻易影响白茶,干扰它的陈化之路。

茶为什么不放干燥剂(晒茶生石灰木炭)(10)

然而三层包装只是存茶的基础,存茶环境,才是白茶陈化中的最大变量。

存茶环境,需要注重避光、阴凉、通风透气。

光照和高温,会加速茶叶中的酶促反应、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反应,扰乱白茶内物质的陈化步调,导致叶绿素受损,茶汤滋味都受到影响。

存茶室的通风透气,是为了避免杂味对白茶的影响。

白茶的吸附性极强,对于水汽和杂味基本上来者不拒,如果不注重环境包装,茶叶便会将这些水分和气味纳入茶叶中,导致茶叶香气受损,霉变变质。

如果无法保证存茶室的湿度和温度,空调和抽湿机都为存茶添上一臂之力。

白茶的最佳存放温度在25度左右,湿度在45度左右,只要室内温湿度保持在这良好的阀值内,好茶会以香清甘活,作为回馈。

茶为什么不放干燥剂(晒茶生石灰木炭)(11)

《6》

或许是出于茶友对茶叶的珍惜,才会有这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小心思。

然而小心思用错了方向,便是好心办了坏事,反倒将白茶推向变质受伤的道路。

真正的存茶,三层包装,注重环境,足矣。

晒茶、生石灰、木炭、干燥剂,不过使得存茶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存茶的怪招,过之不及,唯有勤勤恳恳,细致小心,才有满室好茶的清香,不负众望。

茶山春物近,那得共追寻?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