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振梁先生的故事(何振梁的晚年生活)

北京申奥成功,众人欢呼雀跃,何振梁也很激动。开始他还能控制,但当委员一个一个排着队上台来和何老握手拥抱,不少人含着眼泪,特别是像台北的同胞吴经国先生流着泪说我们中国人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时,何振梁在眼眶里的眼泪再也存不住了。

何振梁先生的故事(何振梁的晚年生活)(1)

离开投票现场,何振梁马上赶到斯拉夫饭店出席北京申奥代表团的新闻发布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何振梁用英语说自己在来的飞机上就觉得第一轮就胜出也许没有可能,而第二轮投票后我们可能会赢,结果梦想成真了。对于他的感受,只有一句话可以表达:我为我的祖国自豪,我为我的人民自豪。

何振梁先生的故事(何振梁的晚年生活)(2)

在那个月圆之夜,多年的心愿终于变成了现实。何振梁兴奋地坐在电视机旁,看着万里之外北京庆祝的画面。红旗招展,人山人海。载歌载舞,欢声雷动。举国上下,一片欢腾。

何振梁先生的故事(何振梁的晚年生活)(3)

何振梁先生的故事(何振梁的晚年生活)(4)

何振梁先生的故事(何振梁的晚年生活)(5)

何振梁先生的故事(何振梁的晚年生活)(6)

2001年7月13号之后,赴莫斯科申办奥运的有关人员陆续返回了北京。7月18号,在首都国际机场大厅里,国家体委老领导荣高棠等着北京申奥代表团归来。听说何振梁也在这班飞机上,荣高棠喜出望外。荣老说何振梁这次功劳大,非常辛苦,应该来接他。

何振梁先生的故事(何振梁的晚年生活)(7)

何振梁先生的故事(何振梁的晚年生活)(8)

何振梁原本打算和夫人梁丽娟悄悄回到北京,没想到在机场有这么多人来欢迎。荣高棠的出现更像是一股暖流,一下子冲开了老人情感的防线。回到北京的第5天,就是7月23日在人民大会堂,何振梁参加了北京申奥成功报告会。何振梁在报告中提到,18号回到北京的当天下午,体委老领导黄中同志的夫人吴力同志来电话表示祝贺。同时她告诉何振梁,她的孩子们已经在14号那天把刊载着北京申办成功的报纸送到了八宝山黄中同志的骨灰盒前,以此来告慰黄中同志。何老情难自已,全场也无不为之动容。

何振梁先生的故事(何振梁的晚年生活)(9)

申奥成功两个月后,北京迎来了第21接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一些国际奥委会委员应邀来到北京参观访问。开幕式当天上午,何振梁陪同委员们登上了北京饭店顶层,平高远眺长安街沿线的城市风光。在这里,国际奥委会委员们更可以明白何振梁7月13号陈述时的那句话:只有一种决定可以改变历史。一项重大的使命终于完成,何振梁感到一身轻松。当时72岁的老人终于可以好好安排一下自己的晚年生活了。

何振梁先生的故事(何振梁的晚年生活)(10)

何振梁先生的故事(何振梁的晚年生活)(11)

何振梁说,一个人像一个舞台一样,国家有国家的舞台,局部有局部的舞台。你在一个舞台上面,你扮演什么角色,有的时候历史把你推向前沿,主角也好配角也好,每个人应该懂得他自己的角色完成了什么程度,该淡出的时候就淡出。而何老也终于有时间欣赏自己喜欢的雕塑展了,他那时也还在国际奥委会担任着文化和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的主席。

何振梁先生的故事(何振梁的晚年生活)(12)

何振梁先生的故事(何振梁的晚年生活)(13)

并不是运动员出身的何振梁,在国际奥委会里被公认为文化底蕴深厚,学识渊博。儒雅的风度和不俗的谈吐,使他在国际奥委会里赢得了尊重和友谊。吴经国、黄思绵、猪谷千村等委员都在采访中表示出对何老文化素养以及所做贡献的尊敬与推崇,萨马兰奇也曾表达了和何振梁的深厚友谊,并强调了奥林匹克更广泛的内涵,是文化与体育的结合。

何振梁先生的故事(何振梁的晚年生活)(14)

忙碌了一生的老人,终于有时间收拾随自己奔波四方的行装,整理一下自己的心得了。何老在我们的镜头前这样真诚地说过,按照国际奥委会现在的规定,委员80岁才到退休的年龄,但自己不会一定等到那一天。如果身体情况允许,那么在看到祖国的首都出色地举办了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后,会完全淡出国际体育舞台,更不用说是中国的体育界了。而一生致力于奥林匹克事业的何振梁,在全球中华儿女的心中永远都不会淡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