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丹中(不说再见省丹中)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省丹中)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它的前身-国立社会教育学院附中,1941年创立于四川省巴县青木关,1945年秋迁至丹阳夫子庙旧址。省丹中诞生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搬迁在解放战争初的风云里,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浪潮中。改革开放的春风给了丹中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如今省丹中已成为江苏省属重点中学、省模范中学、国家级示范高中、省四星级高中、全国基础教育先进集体、中国百强中学,这所具有近七十九年历史的学校焕发了青春,展现了新的活力。

镇江市丹中(不说再见省丹中)(1)

上世纪70年代初,我从西门小学毕业,来到了省丹中(当时叫丹阳县第一中学)就读,学制为四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时光匆匆,弹指一挥间,转眼我高中毕业离开我的母校——省丹中已有42年了。

镇江市丹中(不说再见省丹中)(2)

镇江市丹中(不说再见省丹中)(3)

镇江市丹中(不说再见省丹中)(4)

高中毕业20周年同学聚会

镇江市丹中(不说再见省丹中)(5)

高中毕业30周年同学聚会

镇江市丹中(不说再见省丹中)(6)

高中毕业40周年同学

镇江市丹中(不说再见省丹中)(7)

那个年代我们高中毕业时的校徽、毕业证书

镇江市丹中(不说再见省丹中)(8)

镇江市丹中(不说再见省丹中)(9)

镇江市丹中(不说再见省丹中)(10)

青春岁月,终生难忘!

光绪《丹阳县志》记载:来秀桥、锁翠桥在泮池上,明正统元年(1436年)建。泮池乃古代学校的水池。这两座古桥至今仍安之若素地坐落省丹中内河上。爬满青藤的古桥,迎来送往无数莘莘学子。对面笔架山苍松翠柏,郁郁葱葱,一年四季,鸟语花香。两岸的石坡也完好无损。

镇江市丹中(不说再见省丹中)(11)

镇江市丹中(不说再见省丹中)(12)

省丹中内的两座古桥,不同年代的志书各有不同的称呼,多数冠之“来秀”,但两座桥不可能都叫来秀桥。大成殿前有二座水池,东侧为来秀池,西侧为锁翠池,所以,一座叫来秀桥,一座应叫锁翠桥。根据近年重修出版的明隆庆《丹阳县志》载:环青桥原称来秀桥又名青龙桥、锁翠桥原称来秀桥,又名白虎桥。称青龙白虎大概意思是两座桥是文庙的守护神。

镇江市丹中(不说再见省丹中)(13)

后来,省丹中又在这支流上造了学思桥,学思桥的南边拓建一座袖珍公园,新建的牌楼代替了旧时的棂星门。

镇江市丹中(不说再见省丹中)(14)

镇江市丹中(不说再见省丹中)(15)

镇江市丹中(不说再见省丹中)(16)

镇江市丹中(不说再见省丹中)(17)

镇江市丹中(不说再见省丹中)(18)

镇江市丹中(不说再见省丹中)(19)

历史上省丹中曾几度易名,1952年,学校改名为“江苏省丹阳中学”。1967年,学校更名为“丹阳县城镇工农兵学校”。文革浩劫,学校遭受很大破坏。1972年,改为“丹阳县第一中学”,曾一度实行小学、初高中混合办学体制,许多优秀教师、骨干教师被调出,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粉碎“四人帮”后,在党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学校师生精神振奋,拨乱反正。1980年,“丹阳县第一中学”复名为“江苏省丹阳中学”,列入江苏省首批办好中学之一,开始全面治理整顿,不断端正办学思想,使学校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镇江市丹中(不说再见省丹中)(20)

1996年,学校改为现名“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如今,省丹中是江苏首批通过省级验收的国家示范高中之一。学校先后培养出周俊(中国科学院院士)、钱清泉(中国工程院院士)等英杰,也获得了“全国实践教育活动先进单位”等一百多项国家级和省市荣誉。

镇江市丹中(不说再见省丹中)(21)

镇江市丹中(不说再见省丹中)(22)

今天,丹中人正高举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的旗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断探索和构建21世纪创新教育模式,推进教育国际化,为把丹中办成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的江苏省五星级高中而奋力拼搏!

镇江市丹中(不说再见省丹中)(23)

镇江市丹中(不说再见省丹中)(24)

丹阳人都知道,一幅新的蓝图已描绘好。规划后的省丹中不久将移迁到新的校址。最后,祝愿我们的母校——省丹中,明天更美好!

来源丹阳翼网及翼网网友牛坚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