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关于安静的名言(有颠覆性的温暖)

齐白石关于安静的名言(有颠覆性的温暖)(1)

如果孤独是一种干渴,世间本不存在永远解渴的甘泉。孤独实际上是一条河流,这条河流又叫做人生。我们都乘着独木舟,在这条大河上随波逐流,全然不知自己驶向何处。孤独没有尽头,孤独是一辈子的事……学会心存感激吧,出现在你生命中的人们会是缓解孤独感的良方。

正文:

很久没读小说了。阳春三月,却遇到了《无光之海》,认识了在中国已有众多读者的日本中生代重要作家白石一文,也消弭了一个阅读盲区。

这是一本耐读的书。对于一个阅读速度极慢的人,仅用不足两天的时间就读完了一本近300页的书,说明了它引人入胜的程度。看看这本译著的中国出版时间:2018年3月,我却在出版当月和它相遇,何其幸运及有缘。

文学是人学。我们通过科学认识世界,通过哲学思考问题,而通过文学认识人,特别是通过小说,以洞若观火的旁观者视角观察人类,也反观自我。小说《无光之海》的这种价值,特别凸显,它给予我们太多关于人、人性的思考,还给予我们一些颠覆性的认知。白石一文,他以一种波澜不惊的书写方式,默默地搅起我们心中的波澜:哦,原来如此!他一次次突破了我们原有的情景设限,引我们的心,跟随他去探究人深邃的心海。那里没有光,但那里有温情涌动。

白石一文的书也再再地告诉我们,小说是离人心最近的文体。看着书中人的心路历程和生活况味,我们体察思索,并感同身受。

本书从简单的人物关系开始,随着故事线索的铺排,各种人物渐次出场,但他们之间的关系之复杂、之出人意料之内外,难以想象,难以置信,它挑战人的常规道德底线,但在白石一文沉声静气的笔下,它却展示出一份静谧的美好,让人不忍站在道德的高地去责斥诘难书中人物。

比如书中有几段(天呢,不是一段!)这样的关系:

“我”(书中第一人称的主人公),建材公司总经理高梨修一郎,他的妹妹笃子小学二年级时在自家门口因横穿马路被德本京介乘坐的高级轿车撞了。但在医院里京介没一句辩解,他对笃子的母亲反复表达歉意:“我对千金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真是不知道要怎样才能弥补。”并不断鞠躬认错。那时的高梨11岁,但他的父亲已失踪两年。也就是说,孤儿寡母的高梨家相当的弱势。当时京介的太太美千代也赶到医院探视。最终交通事故以案外和解的方式结案,德本家给了高梨一家一大笔赔偿金以表诚意。但5年后高梨的母亲患癌症去世,当时高梨16岁刚上高中,笃子13岁(她的车祸伤情经过两次手术右腿留有不明显的残疾)。但母亲葬礼后不久,美千代到这对孤儿的出租屋拜访,那时德本也已去世两年。她对高梨说:“我丈夫留下遗言,说要照顾笃子一辈子。我也想过收养你们两个,但我家有独生女儿淳子,你又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以后的日子你们仍旧住这儿,但我会做你们的监护人,包括钱在内,有任何困难都可找我商量。我也会经常过来看你。”

后来美千代还对高梨说了这样一段话:“事故相关的赔偿已经在庭外和解时算清了。理论上讲德本家没必要为你们付钱了。所以,今后的生活费你们要自己赚,现在先由我垫着,等你们工作了再还。你们两个要好好读书,以后赚很多很多的钱,知不知道?“

高梨说美千代给他的印象和自己的母亲截然相反。她活力充沛,年轻貌美。当年美千代是德本产业的员工,创始人德本京介就是看上了美千代的美貌和能力而娶她为妻。京介去世时60岁,而美千代39岁。

高梨高中毕业后对美千代说,我想早点工作,还你钱。美千代说你这份心当然好啦。那不如到我们公司来,可一边工作一边读大学。公司有员工进修制度,学费公司出。当然你首先得证明自己是值得公司投资的可造之才。

就这样,高梨进入德本企业,后来又进了大学夜读,且学业优异。

这实在是一段纯美感人的温暖故事。

但在小说的各种故事线索四面辐射且某些”主“线条的发展让我们充满期待的时候,在我们已经读到小说的一半篇幅的纵深处时,它却突然把我们拉回到几十年前,呈现给我们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天秘密:在高梨入职仅仅5个月的时候,已寡居4年年届43岁的德本产业总经理美千代和19岁的高梨在一次出差途中的温泉宾馆内发生了两性关系,而且这种关系一直保持了12年。想想他们的年龄差距和当今的法国总统夫妇的年龄差完全一样:24岁。

而在高梨的心目中,美千代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美丽动人,能力非凡。于公于私,高梨都为美千代而倾倒。他是她的一位崇拜者。无论在工作还是肉体方面,美千代都是他的人生导师。他深深地爱着美千代。美千代超越常人的精明头脑和手腕自始至终都像一座高峰横亘在高梨面前。

可以这样说,高梨爱了美千代一辈子,甚至一辈子都不够。在美千代去世之后,已成为德本产业总经理的高梨无缘无故地对大龄女青年花江之外婆的善待,我们原以为他是因为爱花江而及外婆呢,原来他是因为美千代。因为那位外婆和美千代几乎同龄。他对美千代是那样难以忘怀,难以忘怀。以致美千代故去他对所有女人几乎都失去兴趣,在美千代去世后独自去美千代的墓地凭吊时,他想象的仍是美千代年轻时的英姿勃发。

但书中没有对这对深情的老少恋着墨太多,也几乎没有性爱描写,作者未去渲染他们之间的缠绵悱恻。但读者能感觉得到他们相爱有多深。这是一种隐而不露的写作技巧,正如美千代和高梨秘而不宣的隐秘之爱,他们遮蔽得密不透风,偌大的企业,竟无人知晓。

如果说美千代和高梨的地下之爱惊着了所有读者的话,那么更惊人的人间隐秘简直在书中层出不穷。

美千代23岁的独生女淳子入职家族企业后,竟疯狂地爱上了有妇之夫也是她上司的宇崎。他们的关系也隐瞒得很好,连同属销售部且在宇崎隔壁办公的高梨也丝毫未察觉,美千代也不知情。但两年后的一天宇崎的太太手握私人侦探的调查报告来到美千代的面前,她面不改色娓娓道来,将老板千金的婚外恋和盘托出。美千代未为自己的女儿做一句辩护,也未像通常有些人所做的那样反过来指责来者的丈夫——毕竟宇崎是男性且长淳子11岁。她诚恳地表达了歉意,并说会约见两个当事人,妥处此事。最后还对宇崎太太说,您有何要求我都可满足,只要我能做到的。但美千代的真诚和淡定并未把这件复杂的事情化解掉。

无疑此事在公司上下弄得沸沸扬扬,美千代也有些意气消沉。待她平静之后竟不经意间向高梨漏出了如下的话:“看到他们两个从酒店出来被记者拍到的照片,我就想,真是太好了,不是我跟修一郎。一瞬间我觉得,他们两个,莫非成了我和你的替罪羊?”美千代说这话时表情严肃。那时他和高梨的情事已断绝三年了。

美千代所思所言太真实了,作为母亲她显然不是幸灾乐祸,而是为她和修一郎长达12年的隐秘之情未暴露而感到庆幸或深感后怕。小说这样的出奇描写实在是探到了人心的最深处。

后来,最不可思议的事情出现了。美千代竟然让高梨娶了淳子。她当然特别看好高梨的能力和品性。但另一方面,她是用她亲手助推的姻缘亲情来延续她和修一郎不可能继续的深爱吗?在淳子和高梨的儿子出生后高梨欣喜若狂,而美千代抱起外孙时的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那时的高梨和美千代恐怕都有共同的隐秘喜悦:借由这个孩子,美千代和高梨的血脉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了!面对这样的事实高梨甚至“体内生出近乎震颤的感动。”这或许也是高梨当时愿意接受一个在情感的美誉度方面有着众所周知的瑕疵而不去介意的深切缘由所在吧。

但在高梨和淳子的婚姻迎来第七个年头的时候,淳子突然向高梨坦白那个孩子不是他的,而是她和宇崎的!淳子和宇崎的关系是何时重新开始的呢?这个真相几乎把高梨摧毁了。但他知道真相的瞬间也竟有一种“奇异的踏实感”。我们不能否认这种描写把对人心的复杂真是透析到家了。并且,最终淳子竟带着他的儿子回到了已和原配离异的宇崎身边……一切的一切又归零了;也好像一切都摆平了。

但是,即使在高梨和淳子离异之后,美千代依然决定提前退休,要把总经理的位置让给高梨。而高梨百般推脱不愿接任,美千代却用不容置疑的平静口吻对高梨说:“有一件事,我希望你能搞清楚,修一郎,对我来说,你比淳子重要的多。”高梨说美千代的声音如此温柔,就像春风化雨。

还有年轻女子花江和她的从年龄上几乎可以做她父亲的师傅一条龙凤斋之间的感情也被描写得颇为温馨。包括花江最后要离开她的师傅想和高梨生活在一起,她的师傅也没有阻止。当然花江是否真和高梨生活在一起,书中并未言明。它留给读者一个不确定的结局。其实,细思味这也并不重要。因为书中虽自始至终贯穿高梨和花江的关系线索,但那却是一条容易令人误解的辅线,故事的中心原本并不在此,所以他俩的关系有果无果无关紧要。

白石一文在小说中写了很多人的故事,特别是关于爱的故事。他在这部小说之前曾在接受中国记者的访谈中说过,人类若想有尊严地活着,就必须要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而他的小说的功能是想用“一双正确看待事物的慧眼”帮助大家探寻世界的真相究竟是什么。他说他以后的每一部作品都会更认真、更大胆地去写。抛开陈旧的思想和观念,尽可能多地与大家分享那些发自内心的、不含杂质的本真念头,并试着找出世界真相的答案。

如他所言,《无光之海》确有“抛开陈旧的思想和观念”的大胆描写,比如美千代和高梨的感情以及美千代把女儿许配给情人的做法。但作者把这样的一些人物及其情感写得却非常正面,不含任何贬义。他用花江在谈她和师傅的关系时的话说出了一个客观的道理:“男人和女人之间,就算年龄相差比较大,原本也不能把错完全归到任何一方。”花江意在为她的师傅辩护,而高梨更为美千代美言,她比他大那么多,可在他心中一直如女神般矗立。他们都在呈现一种事实:对过往的一切,无怨无悔,并深怀感念。作者赋予人间一段段真情以尊严,而超越任何世俗的藩篱。

小说的另一种主题写孤独——据说他先前的书里也充满着这样的意绪。

作者说:如果孤独是一种干渴,世间本不存在永远解渴的甘泉。孤独实际上是一条河流,这条河流又叫做人生。我们都乘着独木舟,在这条大河上随波逐流,全然不知自己驶向何处。孤独没有尽头,孤独是一辈子的事……学会心存感激吧,出现在你生命中的人们会是缓解孤独感的良方。

白石一文把孤独说得如此决绝,所以所有的遇见都成了一抹值得感念的人生暖阳。因为孤独不可逾越,死亡有时也具有诱惑。书中一对管理职工宿舍的老夫妇以及高梨都曾萌生投海赴死的念头并付诸行动。虽最终由于外力的阻扰未能酿成悲剧,但总给人沉郁之感。

但总体这本书充满温情,把虚构的小说写得如回忆录般亲切诚挚,语言平易但故事充满内在的张力,引人入胜兼令人深思。

长于文学世家的白石一文之前还写过令评论家赞不绝口的处女作《一瞬之光》和曾入围第136届直木奖的《爱有多少》,以及《心中镶着龙》、《不自由的心》、《咫尺天涯》、《我心中尚未崩坏的部分》、《你是我的命运》和《永远在身边》等书。期待着阅读这位继村上春树之后日本文坛的重量级作家的上述作品,喜欢他平易简约的叙事风格。

(旧文新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