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虽远行则将至(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道阻且长出自诗经,意为前行的道路充满荆棘与坎坷,并且路途漫长;行则将至出自荀子修身篇,意为只要坚持不懈的走下去,就一定能够到达,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道虽远行则将至?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道虽远行则将至(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道虽远行则将至

道阻且长出自诗经,意为前行的道路充满荆棘与坎坷,并且路途漫长;行则将至出自荀子修身篇,意为只要坚持不懈的走下去,就一定能够到达。

这两句话出自两篇截然不同的文章,本无瓜葛,是什么让它们摩擦出巨大的火花而被世人传唱呢?我想,这大概是我们自己的选择罢了,是愿意待在舒适圈,还是打破旧的桎梏?

李白的《蜀道难》中写道,“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但在道阻且长的蜀道后,是天府之国锦城,所以要想到达锦城必先越过蜀道,无惧艰险,方能达到行则将至。

《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很好的诠释了行则将至的毅力。他曾说:“我同每一个字摔跤搏斗。”一个出生于哥伦比亚的孩子,一个不被家人认可的游子,一个学法的作家,操着一口极不熟练甚至蹩脚的英语来到了美国,他曾上过FBI的监控名单,一下飞机就有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在美国的小半年时间里,马尔克斯常常受到威胁,为了防身,身边常常备有铁棍。可是好笑的是,监控这位伟大作家的工作人员发现他一直在认真工作罢了,也只是吐槽到:“这家伙的英语真的很烂。”马尔克斯呢?他又是怎么做的呢?他在长达几十年里,都在默默坚持着他对于写作的热爱,哪怕没人认可,马尔克斯也一直笔耕不辍,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经久不衰。

被称为“三百年来最有学问的人”的陈寅恪先生,在中山大学欣然入座。走进中山大学,矗立着红砖的小楼,不迭的传送出阵阵古色古香,远远望去,一个老人映入眼帘。那老人神情安详,坐在藤椅上,坚毅的目光若有所思。这位近代的大学者,埋首故纸,学贯东西,作品遍及各个领域。傅斯年评价他:“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而这么一个文学大家,却在晚年经受了失明与残疾之苦。在目盲体衰的情况下,以口述的形式,历经前后十余年,编著了《柳如是别转》此书成为先生的绝笔,这部书的创作时间之长,篇幅之宏阔,都显而易见地洞悉出陈寅恪先生的行则将至的决心与魄力。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注定要风雨兼程,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著《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风雪千山,长路坎坷而漫长,你我少年何不以青春为志,奔向远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