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软考集成工程师答案(2022信息系统集成软考必背)

一、信息与信息化

1. 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客观事务状态和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客观世界中大量的存在、产生和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

信息的传输模型如下:

信息只有流动起来才能体现它的价值,信息的传输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香农指出,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有七大质量属性:精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及时性、经济性、可验证性、安全性。

2. 信息系统的概念

信息系统是输入数据,通过加工处理,产生信息的系统。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可以定义为:结合管理理论和方法,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管理问题,提高生产效率,为生产或管理决策提供支撑的系统。

信息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库、网络、存储设备、感知设备、外设、人员以及把数据处理成信息的规程等。其中硬件指计算机设备,包括输入设备键盘、输出设备显示器等;软件由管理计算机运行的程序构成,包括设备驱动、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等;数据库是经过结构化、规范化组织后的信息集合,数据库是信息系统中最有价值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将硬件、软件、数据库、网络等部件按照规划的结构和程序,有机的整合到一个有清晰边界的信息系统中,以达到既定目标,这个过程就是信息系统集成。

3.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借用软件生命周期表示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为:

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 其中概要设计包括系统总体架构方案设计、软件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数据存储的总体设计、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方案设计等。 详细设计包括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人/机界面设计、处理过程设计等。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可简化为:

系统规划(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系统分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概要设计 详细设计)、系统实施(编码、测试)、系统验收、运行维护。 各阶段输出成果如下:

系统规划阶段:可行性研究报告、系统设计任务书。

系统分析阶段:系统分析说明书。

系统设计阶段:系统设计说明书。

系统实施阶段:实施进展报告、系统测试分析报告。

为了便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生命周期还可简化为:

立项(系统规划)、开发(系统分析 设计 实施 验收)、运维、消亡。 根据项目管理简化后的生命周期,各阶段任务如下:

立项阶段:根据用户业务发展和经营需要,提出建设信息系统的初步构想,然后对企业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形成《需求规格说明书》并确定立项。

开发阶段:以立项分析所做的需求分析为基础,进行总体规划,之后通过系统分析、设计、实施、验收等工作实现并交付系统。

运维阶段:信息系统通过验收,正式移交给用户后,进入运维阶段。分为更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消亡阶段:信息系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系统更新改造、功能拓展或者废弃重建等情况。

生命周期运维阶段各维护类型说明如下:

更正性维护:更正发现的问题和错误;

适应性维护:保持软件产品能在变化后或变化中的环境中可以继续使用;

完善性维护:改进性能和可维护性,增加功能能。

预防性维护:在软件产品中的潜在错误成为实际错误之前,检测和更正它们。

4. 信息化

信息化通常是指现代信息技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应用。信息化从小到大分为产品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社会生活信息化。

我国国家级的信息化系统: 两网: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 一站:政府门户网站; 四库:建立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宏观经济四个技术数据库; 十二金:以“金”冠名的十二个重点业务系统。

信息化的内涵启示我们:

信息化的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团体和个人;它的时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空域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的一切领域;它的手段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它的途径是创建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上层建筑的改革;它的目标是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

5. 国家信息化体系六要素

信息技术应用(龙头)

信息资源(核心任务,也是薄弱环节)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信息技术和产业(物质基础)

信息化人才(成功之本)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规范标准(保障)

示意图如下,需记住各个要素位置。

21年软考集成工程师答案(2022信息系统集成软考必背)(1)

6.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我国在“十三五”规划(2006 – 2020)纲要中,将培育人工智能、移动智能终端、第五代移动通信、先进传感器等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重点发展,扩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

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包括:

高速度大容量;

集成化和平台化;

智能化;

虚拟计算;

通信技术;

遥感和传感技术;

移动智能终端;

以人为本;

信息安全;

两化融合。

二、国家信息化战略和规划

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展规模初步确立,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三、电子政务

1. 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

电子政务模型可简要概括为:

政府部门内部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技化;

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充分进行信息共享与服务、加强群众监督、提高办事效率及促进政务公开等。

电子政务云(E-government cloud)属于政府云,结合了云计算技术的特点,对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呢个进行精简、优化、整合,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在政务上实现各种业务流程办理和职能服务,为政府部门提供基础 IT 服务平台。

2. 电子政务的应用模式

电子政务根据其服务对象不同分为 4 种模式:

政府对政府(Government to Government,G2G)

政府对企业(Government to Business,G2B)

政府对公众(Government to Citizen,G2C)

政府对公务员(Government to Employee,G2E)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